石燕麗
“流量”一詞雖然是由互聯(lián)網零售提出來,事實上傳統(tǒng)零售早已存在此概念。比如說,傳統(tǒng)實體鞋店獲客的基本手段就是地段、位置,地段越好流量越高。高客流結合高轉化,就能實現(xiàn)高業(yè)績。
但現(xiàn)在去中心化明顯、渠道分流嚴重,“人變少了”。為了提升銷量,很多鞋店依靠一波又一波瘋狂的促銷活動來拉流量。但是大量流量進入后,門店卻只能做一錘子買賣。這種等客上門或者通過犧牲利潤拉流量的方式,就像是等著來一波魚群,一次性捕撈過后,上不上鉤您隨意。
沒有留客能力時,盲目拉流量,很多來之不易的流量會被白白浪費,結果只能像打獵一樣,不斷尋找新的獵物,追逐新的流量,不促不銷,利潤卻越來越低。 面對新環(huán)境,我們需建立“流量池思維”,注重流量的存儲、運營和發(fā)掘,重視多次利用流量,而非不斷拉新。其中的方法之一即是通過VIP會員體系構建一套顧客盈利模式后,流量來店即入池,就像是馴養(yǎng)了一群魚苗,通過培育,進行多次收獲。
“流量思維”是一次性的行為,“流量池思維”是反復性的行為,必須深挖現(xiàn)有流量價值,通過“養(yǎng)客”思維不錯失流量,做好老客戶的多次回頭生意,同時通過口碑、社交、利益等產生裂變,設計客戶增值包,最終才能形成自己的超級客戶體系。
寧愿做1000人一年4次的回頭生意,也不做1萬人的一錘子買賣!
大家今年都在提“私域流量”這個概念,本質上就是建立自己的流量池。流量的承載地可以是門店、公眾號、微信個人號、社群等更多,然而服務是保持高粘性連接的本質!
對于傳統(tǒng)零售鞋店而言,構建流量池,我們,必須認識到,未來比拼的不是賣商品,而是服務人,必須回歸營銷的本質——深度經營顧客關系,重構以顧客為中心的經營體系,打造一種更有溫度的零售,通過有溫度、有價值的服務與用戶建立起情感,以深度服務擊穿單客經濟。
江南布衣等企業(yè)不受環(huán)境影響持續(xù)銷量攀升,不正是會員流量池經營的結果嗎?
孩子王讓每個導購管理350名會員,其80%的銷售都來自會員,會員轉化率高達76%。
哥第女裝的某零售店,6個導購員每人管理180個顧客,卻抓住了店鋪65%的業(yè)績……
都說現(xiàn)在鞋子生意難做,建立鞋店流量池,經營好用戶關系,通過會員體系培養(yǎng)足夠的超級客戶,打造自己的防護墻,這生意還是值得憧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