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笑
本文主要圍繞思維導圖在高三思想政治復習課中的應用價值和策略進行了初步研究和探索。
思維導圖是由英國心理學家托尼·巴贊于1971年提出的一種學習方法,是一種可以幫助學生發(fā)散思維、改善記憶的工具,主要是通過圖文并茂的形式,將關鍵詞之間的層級關系進行展示,最終形成網狀的知識結構,幫助學生理清思路、加強記憶,實現(xiàn)知識的同化與順應。
一、思維導圖在高三思想政治復習課中的應用價值
(一)打破傳統(tǒng)教學的限制,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運用思維導圖,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技術進行直觀展示,增加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吸引學生注意力,同時加強師生之間的交流與互動,激發(fā)學生更多的學習興趣。
(二)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完善知識體系的構建
傳統(tǒng)的高三思想政治復習課中,學生熟悉的是被動復習模式,在面對實際問題的時候,缺乏主動思考和獨立探索的意識。而運用思維導圖,則可以幫助學生轉變學習的方式,將被動地接受轉變成主動學習。
(三)加強學生的理解記憶,提高學生學習效率
思想政治課中的知識點比較繁雜,需要學生進行大量的記憶和背誦,復習的過程比較枯燥。而思維導圖在高三思想政治復習課中的有效應用,不僅可以幫助學生完善知識結構,加強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記憶和掌握,還可以啟發(fā)學生的思維,促使學生對思想政治教學意義進行深入研究和探討,提升學習效率的同時,實現(xiàn)學生的綜合發(fā)展。
二、思維導圖在高三思想政治復習課中的應用策略
(一)利用思維導圖復習基礎知識,加強學生對知識邏輯的掌握
高中階段的思想政治教學中基礎知識非常繁雜,在進行高三復習的時候,時間緊、任務重,為了加強學生的復習效果,教師可以采用思維導圖的方法,組織學生對思想政治的基礎知識進行復習,借助多媒體技術,引導學生自主繪制思維導圖,幫助學生完善系統(tǒng)性知識框架的構建,加強對知識點之間邏輯關系的掌握,同時促進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有效交流與互動,活躍課堂教學的氛圍,吸引學生的課堂注意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然后通過引導學生對復習內容進行深入的自主思考和探索,明確學生的復習思路,加深學生記憶,進而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質量與效果,使學生能夠在有效的課堂時間內掌握更多的復習內容。
(二)利用思維導圖優(yōu)化復習筆記,加強學生對知識復習的效果
在傳統(tǒng)的思想政治教學中,太過零散的知識點,導致學生在記筆記的時候,缺乏明確的要點和規(guī)范的章法,所做的筆記不能幫助學生加強對知識點的理解和記憶。而在高三思想政治復習中,應用思維導圖的方式,引導學生記錄復習筆記,可以幫助學生將被動接受的學習狀態(tài)轉變成主動學習,利用思維導圖強大的邏輯功能和精簡功能,幫助學生突出筆記中的知識重點和要點。
(三)利用思維導圖優(yōu)化習題復習,促使學生發(fā)散性思維的提升
新課程改革的深入貫徹與落實,使教學目的不再是學生對知識點的生搬硬套,而更強調學生在解決問題時對所學知識的靈活運用和生成能力。思維導圖則可以有效彌補這一缺陷,教師可以通過引導學生繪制思維導圖,對復習習題的題設進行分析,然后再通過思維的發(fā)散,結合所學知識,對問題的正確答案進行研究和探討,在提升學生復習效率的同時,促進學生思維發(fā)散能力的提升。
三、結語
總之,思維導圖的有效應用,可以幫助高三思想政治教師在復習課中,活躍課堂氛圍,促進學生的主動復習,同時加強學生的記憶效果和發(fā)散思維,是提升學生復習質量與效率的重要手段。
(責任編輯? 林 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