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寧
散熱一直以來是DIY玩家十分關注的環(huán)節(jié),甚至對于很多發(fā)燒友而言,是實現(xiàn)平臺體驗突破性升級的核心一環(huán)。然而,實現(xiàn)平臺散熱系統(tǒng)的全面升級,可并不是簡單地多加裝幾個散熱風扇,多“堆砌”一些高端水冷排那么簡單,從平臺架構上、從風道系統(tǒng)上實現(xiàn)的深度改良,對于平臺散熱改造,才算是真正的“硬核干貨”。
說到平臺架構、風道改良,機箱自然是首當其沖需要密切關注的角色。來自先馬的渦輪颶風機箱可是很有誠意,它帶來了散熱全配備完整升級。三大全新的亮點加持,哪怕是對散熱改造再嚴苛的玩家,也能輕松征服。
先馬渦輪颶風機箱三大亮點中,最具新意的當屬提出了ATX-Air架構概念,該架構將機箱原有的固定倉位都全部摒棄,電源改成了前置并豎放,機箱變成了全開放式無包倉的架構。這樣,機箱內硬件布局空間利用也就更顯充分,對流散熱不再有任何阻隔,散熱更顯流暢、高效,為核心硬件時刻能享受到超快感的散熱打下了良好基礎。
為了更好地發(fā)揮全新ATX-Air架構的威力,渦輪颶風機箱還實現(xiàn)了水平散熱風道的革命性突破,冷熱空氣前進后出,相比起傳統(tǒng)的垂直散熱風道,在無包倉全開放的架構下,散熱效能提升尤為明顯。當然,機箱還有終極“一大招”,那就是它把背板改造成了240的散熱配備,也就是機箱背部可裝載240 mm的水冷排或是2顆12 cm的散熱風扇,這可謂是從源頭上實現(xiàn)了散熱裝備的新升級,時刻都有強有力的散熱裝備助力,無論是深挖核心硬件性能的潛力,還是進一步延長其使用壽命,都是那樣得心應手。
渦輪颶風機箱散熱固然強勁,但它的兼容擴展能力同樣也十分出色。高塔八槽的基礎架構,可兼容長度達到400 mm的頂尖顯卡和長度在175 mm以內的CPU散熱器,通過立體掛載的方式,實現(xiàn)了2HDDD+5SSD的存儲能力配備,可以說,在無包倉開放式的架構下,駕馭中高端玩家的擴展應用絕對沒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