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佳研
摘要:閱讀教學的目的之一是培養(yǎng)學生獨立閱讀的能力和認真閱讀的習慣。為此,教師要激勵學生全身心地、自覺主動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去——自主學習。
關鍵詞:自主學習;激發(fā)興趣;創(chuàng)設;情景;質疑;自讀感悟
葉圣陶先生說:“學語文主要靠學生自己讀書,自己領悟?!遍喿x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它不僅關系到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和閱讀習慣,且直接影響到學生認識能力和寫作能力的發(fā)展。
一、注重課前預習,獨立尋疑,營造自主學習氛圍
良好的預習習慣對形成閱讀能力,提高閱讀效率,順利地達到目至關重要。葉老先生指出:“一篇精讀教材放在面前,只要想到這是一個憑借,要用來養(yǎng)成學生閱讀書籍的好習慣,就自然非教他們預習不可。”在預習中,首先要教會學生預習的方法,初讀課文時,按“導讀”提示自學;深入理解課文時圍繞思考練習自學。在預習中畫出重點詞句,尋找出不理解之處,進行質疑,甚至可以提出對讀本本身進行懷疑、研究,就能使學生產(chǎn)生查閱的動力,爭論的欲望,獲勝的信心。在預習中學生的質疑能營造新的學習氛圍,為課堂上深入學習做好鋪墊。如《撈鐵?!?,學生提出“和尚為什么讓人準備兩只大船,并在船艙里裝滿泥沙?”“為什么把兩只船并排栓緊?”“為什么把泥沙鏟到河里?”等問題,通過課前預習研讀,促進課堂教學中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叉吸引,設疑答疑,使教師變包場為導演,使學生變被動接受為自主探索,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二、激發(fā)學生閱讀的興趣
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方法很多,諸如創(chuàng)設情境、開展競賽、巧設問題、電教手段的使用等等。如我在教學《黃繼光》一課前,翻閱了大量資料,寫了一篇充分體現(xiàn)黃繼光的英雄氣概和獻身精神的短文。當我聲情并茂地讀完時,自己都感動得流淚了。學生也受到了老師的感染,他們懷著敬佩的心情,深刻地體會黃繼光精神的偉大,他們體會詞句的那種精細程度是以前沒有過的。有了興趣,學習內驅力被極大地激發(fā)起來,產(chǎn)生極強的學習動機。為此,學生能夠表現(xiàn)出超常的勇氣、毅力和智慧。但是,學生的興趣往往是不持久的,還需要教師注意調動學生思維的主動性。(一)是當學生認為對課文內容理解得差不多,沒有什么可想的時候,就追問一個可以加深理解的問題。(二)是當學生思考遇到困難時,就提出有點撥作用,能使學生豁然開朗的問題。(三)是當學生的思維處于抑制狀態(tài),不愿意思考問題時,就提出可能引起爭論的問題,以激發(fā)他們探討的興趣。(四)是當學生滿足于自己能從一個角度提出問題時,就從另一個角度提出他們沒有想到的問題,學生有了學習興趣,就能積極主動地學習。
三、明確目標,創(chuàng)設自學情景,激發(fā)學生主動參與意識
在學習每篇課文之前,學習目標都能清晰地展示在學生面前,讓學生心中有數(shù),明確自己努力的方向,學生就能很主動地進入探索學習中,自學目標的自主確立是學生主體重新構建與發(fā)展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可“一刀切”地用集體自學目標取代學生自己的自學目標,教師要精心組織學生自學的教學情景,使其自主學習的氛圍活躍。如教學《爸爸和書》,教師在上課之時興奮地說:“昨天大家預習了《爸爸和書》這篇課文,聽說大家都有許多感受,誰愿意把自己的最深感受說給大家聽聽?”?!皩@篇課文你最想學習的目標是什么?你想用什么方法學習?……”同學們即聯(lián)系自己的感受定下自學的目標與方法。老師即興請同學們按照自己的學習目標與方法開始自學。顯然,全班同學的積極性在新課一開始就被調動起來了。
四、注重學生質疑,進行“問題教學”,培養(yǎng)自主探索精神
古人云:“學貴知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有疑問,才有學習的內驅力。人類的思維活動往往是由于要解決當前面臨的問題而引發(fā)的。閱讀教學中引導學生質疑問難,教師可以清楚地知道學生有那些地方不明白,難點在什么地方,便于有針對性地教學,減少無效勞動。對于學生來說,能夠起到深入理解課文內容、促進學生主動探究。激活學生思維及養(yǎng)成求知興趣的作用等等。教師要教給學生在何處質疑。一般來說,應在難點處、困惑處、關鍵處提出自己不懂的問題。如在講《加了一句話》一課時,學生提出了“為什么課文中詩人在那木牌加了一句話呢?”“為什么加了一句話‘春天到了’會有那么大變化呢?”等問題。學生提出問題,誰來解疑呢?學生提出的問題讓學生自己讀書,互相議論,自主探索解決,著力培養(yǎng)學生解疑能力才是最重要的。這種教學即真正達到以學生的問題不斷提出為教學的開始,至學生契而不舍地解決問題為成功的歸宿,教學就十分有效和積極。
五、培養(yǎng)良好的閱讀習慣,進行自主地閱讀獲取
良好的閱讀習慣對形成閱讀能力、提高閱讀效率,順利地達到目的有著重要的作用。這種閱讀,既在主動,愉悅的氣氛中進行,又能在遇到問題時,排除困難,堅持達到閱讀的目標。良好的閱讀習慣一旦養(yǎng)成,便會成為個人的寶貴財富,終生受用。教師要十分重視對學生閱讀習慣的培養(yǎng)。比如《江總書記來我家》一課,(一)是學生對江總書記不太熟悉;(二)是在災區(qū)人民最需要的時候、江總書記冒著瓢潑大雨來災民家的感人場面學生沒有親自經(jīng)歷。這對他們理解課文內容有一定難度。我在講讀課之前,讓學生從報刊上收集有關的資料和圖片,并在課堂上充分利用這些材料,課上得非常成功。學生有了這種習慣,對于學習其他課文,就會主動查找相關資料,這不僅有利于學生學好課文,也為將來收集,整理信息打下基礎。
六、注重自讀感悟,討論交流,倡導小組合作學習
學生的獨立學習,是讓他們獨立思考去發(fā)現(xiàn)去感悟。閱讀,沒有學生的獨立感悟是完全不可想象的;而獨立學習基礎上的小組協(xié)作學習,伙伴的交互作用,在相關內容的理解,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具有關鍵的作用。閱讀無非全是個人的事,特別是對小學生來說合作學習是重要的認知策略。明代學者顧炎武說:“獨學無友,則孤陋難成;久處一方,則習染而不自覺。”這點說明了合作學習的意義。學生在自讀后,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將問題交給學習小組討論交流共同解疑,教師要深入各組,參與討論,并作必要的啟示和點撥,引導學生再讀書,在讀中解決重難點,把讀和議有機地結合起來。如在教學《壯麗的青春》一文時,我先讓學生自己讀書思考,劃找歸納,在學生獨立感悟歐陽海舍死忘生的前提下,讓4人小組自行確定內容,合作學習,設計操練,合作為“舍死忘生的歐陽海事跡”的講解做好準備。學生就是在獨立感悟和合作學習的探索過程中,加深理解,進行自主讀書,真正地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作為語文教學的主體——閱讀教學,強調的是自由、自主創(chuàng)新。因此,我們必須認真研究有助于促進學生自主探索學習的新方法。
參考文獻:
[1]程志榮:《研究性學習探索與思考》中學物理教學參考;2001.4.
[2]龐維國主編:《自主學習—學與教得原理和策略》;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