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放
摘 要:教育上不斷產生從不顯眼到顯眼的革,鑒于教育存在的 這種雙重屬性,唯有既吸引各方面社會力量參加,又有廣大教師積極參與的教育決策,才是可行的決策。
關鍵詞:教育目的 教育價值 通識教育
(一)合理教育目觀的觀分析
教育目的是教育方針的重要組成部分,教育目的的確立及其內容必須符合教育方針的規(guī)定。教育目的是對人才的質量標準和培養(yǎng)規(guī)格的規(guī)定,與教育方針相比,教育目的是具體的。因此,教育方針包括教育目的,教育目的是教育方針的重要組成部分。雖然在學術上教育目的與教育方針有嚴格的區(qū)別,但在實際中兩者經常通用。 教育目的的功能分為定向、調控、評價,這些事教育活動的出發(fā)點和依賴,也是教育工作的歸宿, “目標就是價值,假如目標有價值,并且人愿意獲得它(實現它),那么,它便能使學習者付出為達到該目標所需要的力量?!爆F階段我國對于教育價值取向的定義分為兩個方面:(一)教育價值取向-個人本位論與社會本位論;(二)馬克思主義關于人的全面發(fā)展學說,它是我國教育教育目的的理論基礎。展開評述:個人本位論,代表人物:盧梭、福祿培爾、裴斯泰洛齊,主要觀點:認為人的價值高于社會價值,把人作為教育目的的根本所在,認為教育目的在于使人成為人,使人性得以發(fā)展,使人性得以完善?;咎攸c :第一,倡導人性本位,強調教育的價值;第二,尊重人的自然本性;第三,關注個人的價值和地位。社會本位論,代表人物:凱興斯泰納、孔德、涂爾干;主要觀點:認為教育的一切活動應服從、服務于社會需要,教育的目的是為了社會的發(fā)展。基本特點 :第一、重視教育的社會價值;第二,重視培養(yǎng)公民及其所承擔的社會責任。馬克思主義關于人的全面發(fā)展學說中指出:人的全面發(fā)展就是個體的智力和體力都獲得廣泛的、充分的、統(tǒng)一的和自由的發(fā)展,并在此基礎上實現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相結合。
(二)教育觀的建構—通識教育
通識教育(general education),通俗來講就是普通教育、一般教育、通才教育,我們說中小學是素質教育的基本理由是它不分專業(yè),而且不以就業(yè)為目的,尹少淳教授曾指出,我們只有在“有一件事知道多一些”的前提下,才能討論“每件事都知道一點”。我國現階段教育目的存在的問題1.過度的社會本位傳統(tǒng)—強調社會為重,個人服從社會;強調共性,忽視個性;強調以道德理想主義改造社會。2.過于意識形態(tài)化的人生教育—注重世界觀的教育卻收效甚微;以改造人的靈魂為教育的己任;自我封閉的意識形態(tài)訓練使信念空虛。3.現代功利主義—追求知識卻丟棄智慧;強調學習的興趣卻忽視了對理想和意志的啟迪;注重有用和實際卻失去了對人的終極關懷。4.個性的缺失:目標與內容都朝向塑造劃一的 “人才”;封閉:學生被限制在課堂里和書本里;機械:以固定的程式去訓練學生。舉例說明:無專業(yè)大學即將在加拿大誕生[1],這所新型大學旗幟鮮明地要為當地社會發(fā)展服務,比如,該校也對教師提出了科研的要求,因為學術研究是對教學的一種補充,但他們要求教師的研究要符合當地社會經濟發(fā)展的利益與需求。這就凸顯了大學與地方的密切關系。無論對大學教育,還是對未來職業(yè)來說,專業(yè)真的如此重要嗎?如同我們將一個優(yōu)秀的人分解為“德才兼?zhèn)洹?,將一個優(yōu)秀的藝術家分解為“德藝雙馨”,“立德樹人”也應該有一個對立的表述,在尹少淳教授看來,最恰當的表述應該是培養(yǎng)寓“高素質與精專業(yè)”于一體的人,事實上,專業(yè)更是我們謀職就業(yè)的“硬指標”[2]。教育與生產者本身不論是教育的超前投資或者“教育先行”[3]各自受到社會經濟制度、政治制度制約,如果要從教育界本身探索教育革新的模式,也應遵循教育自身的種種特點,避免違背教育特點的心血來潮的“即興創(chuàng)作”與目光短淺的“實用主義”舉措[4],學校并不能總是把社會上認為有用的東西隨手拿來立刻進行教授,但現代教育改革的趨勢是在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指導下,開展自主、合作和探究性學習,學生在問題情境中,通過觀察、調查、發(fā)現、分析、思考、研究等方式進行自主建構,使知識情景化和內在化。因此使學生在“有一件事知道的多一些”的同時,“每件事都知道一點”[5]成為專精合一的高素質人才。
參考文獻
【1】郭英劍 中國科學報 2014/9/4 10:53:13
【2】 尹少淳 “知道一點”與“知道一些”——大學美術專業(yè)通識教育之我見
【3】(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教育發(fā)展委員會:《學會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教育科學出版社1996年版,第35頁) “多少年以來,特別是在發(fā)動產業(yè)革命的歐洲國家,教育的發(fā)展一般是在經濟增長之后發(fā)生的”;“現在教育在全世界的發(fā)展正傾向先于經濟的發(fā)展,這在人類歷史上大概還是第一次”。
【4】 【美】讓·托馬斯:《世界重大教育問題》,(原)上海師范大學教育系外國語教育研究室譯,未刊本,第110—111頁
【5】尹少淳 “知道一點”與“知道一些”——大學美術專業(yè)通識教育之我見
【6】陳桂生 教育原理 第三版 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