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萍
摘 要:清末民初的學者、詩人葉昌熾,是晚清詩壇上一道亮麗的風景。他詩歌創(chuàng)作豐富,本文以他的《奇觚庼詩集》為例,探究葉氏詩歌的藝術(shù)特色。
關(guān)鍵詞:葉昌熾;詩人;詩歌;藝術(shù)特色
一、葉昌熾生平與交游
葉昌熾(1849‐1917),字蘭裳,號緣督。清道光二十九年生,蘇州府長洲縣人,童年羸弱,就讀于蘇州正誼書院。讀書時期,葉氏與管禮耕、王頌蔚交往密切,皆精英。及第后,除了學習備考外,外出機會多。光緒七年, 應柯逢時之邀請,館于其家,約半年。光緒十二年至光緒十四年,葉氏至廣東給好友汪鳴鑾幫忙。后入會典館纂修《武備圖說》,遷國子監(jiān)司業(yè),加侍講頭銜等。光緒二十八年官至甘肅學政、任存古學堂史學總裁?!毒壎綇]日記》還記載他到過臺灣,卒于民國六年九月二十二日。
二、葉氏的學術(shù)成就和詩歌創(chuàng)作
昌熾一生貢獻巨大,致力于金石,稽考目録,辨別版本,??眻D書,是著名目録、版本、校勘、金石學家。著作有《緣督廬日記》、《奇觚庼詩集》、《奇觚庼文集》、《藏書紀事詩》、《語石》等。
葉氏詩歌著作豐富,有《奇觚庼詩集》、《藏書紀事詩》、《辛臼簃詩讔》等。近年來研究領域更多地偏向于其在藏書、金石等方面的研究,對其詩文的研究關(guān)注度不夠。鑒于此,本文以他的《奇觚庼詩集》為例,探究其詩歌的藝術(shù)特色。
三、葉昌熾詩歌的藝術(shù)特色
(一) 情景交融的寫作手法
宋.張炎《詞源》:“秦少游《八六子》云:……離情當如此作;全在情景交煉;得言外意?!比~氏詩歌中描寫的環(huán)境、渲染的氣氛與他抒發(fā)的情感密切結(jié)合,亦景亦情,情景交融。
如《丹陽道中》,丙子年間詩人經(jīng)過丹陽縣,觸景生情,情景交融,作了這首詩。
落日荒城畔,輕舟下水忙。
淺灘搖白葦,舊縣問丹楊。
地僻留蕭寺,天陰泣戰(zhàn)場。
忠臣埋骨處,千載艷雎陽。
夕陽西下,作者乘舟匆匆經(jīng)過荒涼的丹陽縣,白色蘆葦隨風搖曳。丹陽縣偏僻,蕭寺附近,天陰時能聽到古戰(zhàn)場上的哭泣廝殺聲。這里是當年戰(zhàn)死沙場的英雄們的忠魂的棲息地。所謂“一片冰心在玉壺”,作者觸景生情,情景交融,目的是要表明自己雖身在江湖卻一心裝著朝廷。
《昌平道中》,庚子年間于行軍途中作,行軍途中生活艱苦,饑寒交迫,戰(zhàn)士們疲憊不堪。葉氏作為朝廷官員,在精神上鼓舞士氣,這首詩的尾聯(lián)“莫言壯士行何畏,前路蕭蕭正馬鳴?!?,不論前面有多少困難,也要無所畏懼,勇往直前。這首詩情景交融,表明詩人忠于朝廷,以身報國的豪情壯志。
(二)寒冷意象的塑造
“寒冷意象”,是讓人感到冰冷的事物。葉昌熾山水詩中的寒冷意象的運用很鮮明。其詩歌中常用寒風、荒厓、冰凍、霜雪等寒涼意象。(注:文中所引用的詩歌都源自華東師大2012年版的《葉昌熾詩集》,不再重復注。)如下:
荒厓古跡讀且捫,絕壑飛泉淸可聽。(同上)
夜深涼月穿云出,萬壑無聲聽曉雞?!侗苡晁耷鄭股巾敗?/p>
太古雪山常戴白,至今霜冢未回青《定羗廟》
回首故鄉(xiāng)歸未得,秋風起處憶莼鱸。(同上)
月到邊庭不耐看,霜華如水夜天寒。(同上)
寒風吹白日,日落溪壑冥?!洱垳象A》
這些詩歌運用了具有悲涼色調(diào)的意象,這些特殊意象主要有寒風、荒厓、涼月、寒林、雪山、霜冢、秋風、霜華、寒風等。詩人塑造的這些荒涼意象,是詩人心中寂寞荒涼的寫照,同時殊意象的使用強化了詩歌的抒情色彩。 (三)引歷史典故入詩
我國古代文人都喜用歷史典故,這樣可以使作品典雅含蓄,語言精煉,言簡意賅,詞近旨遠。
甲辰年間所作的《關(guān)山嶺》中詠到“班生孰是封侯相,瀚海燕然待勒銘?!庇冒喑豆P從戎的典故來表明自己不僅是只會讀書的白面書生,詩人有著宏偉的人生目標,發(fā)憤圖強,努力去創(chuàng)造輝煌,在人生的道路上篳路藍縷。
再如《避雨村舍》有“下榻竊慚徐孺子,主人安必異陳蕃?!贝颂幱谩逗鬂h書》中徐孺、陳蕃下榻的歷史典故來自喻,慚愧自己不如徐孺、陳蕃這兩個歷史人物賢德有才華。
(四)比喻、對偶修辭手法的運用
1.比喻
比喻就是打比方,《文心雕龍·比興》硅璋以譬秀民篇說:“且何為比?蓋寫物以附意事者也。”大概意思就是舉形象的例子來說明事物。葉氏詩中運用了大量的比喻。
《鐵老鴇峽》中有“一石太突兀,張口如巨黿。馴如獅象伏,猛如熊虎蹲。”詩人把被巨浪狂卷著的丑陋的大石頭比喻成張著血盆大口的巨黿;又把巨石比喻為伏在水中的大象和獅子;或是兇猛地蹲在水中的大熊和老虎。這樣連用幾個比喻,生動形象地說明巨石之大,水勢之猛。
再如《避雨村舍》中“聲如夔峽泉源倒,勢比昆陽屋瓦掀?!?,這里將大雨之聲比作夔峽泉水傾瀉的聲音,說明雨之大。雨水砸向大地的形勢就好比昆陽的屋頂?shù)耐咂幌屏艘话?,說明雨勢之急。詩人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形象地說明了狂風暴雨的威勢。
2.對偶
劉勰《文心雕龍·麗辭》曰:“造化賦形,支體必雙,神理為用,事不孤立。夫心生文辭,運裁百慮,高下相須,自然成對?!贝笞匀毁x予人和萬物的形體是成雙成對的,發(fā)自內(nèi)心的文辭承載著人的思維,也應上下前后相互銜接配合,形成對偶。葉氏詩獨具匠心,幾乎每首詩都有對偶句,主要有以下兩類
(1)數(shù)字對:
八駿原未到流沙,四狼僅得羈荒服。《渡弱水作》
兩行列松檆,千里迷苜蓿?!蹲云椒葷h屬郎坡至武勝驛》
荒郵埽榻三閑屋,絕壁沖泥萬仞梯?!侗苡晁耷鄭股巾敗?/p>
輕雷遠度千峯雪,急雨長驅(qū)萬里風?!抖汕f浪河至岔口遇雨》
數(shù)家破屋難成聚,四字巖墻當勒銘?!抖m廟》
(2)顏色對:
天空蔚藍染波色,近視深青遠視黑?!抖扇跛鳌?/p>
山連白塔崔巍勢,河挾黃流澎湃聲。《按部涼州岀鎮(zhèn)遠門度沙溝至朱家井》
竹箭黃流金塔外,柳枝青到玉關(guān)前?!兜桥R水驛至肅州》
東去豈知皆白豕,西來無信遞青鸞?!肚嗉覎{題壁疊前韻》
太古雪山常戴白,至今霜塜未回青。《定羗廟》
我國古代文學傳統(tǒng)的美學理念,即講究句式整齊,追求對稱美。昌熾在他的詩中大量對偶的使用,可以說很好地繼承了傳統(tǒng)文化。
三、結(jié)語:
作為學者,葉昌熾在目錄、版本、???、編述、抄纂等方面都成就突出。作為詩人他在詩歌的創(chuàng)作中以其爐火純青的語言,多樣化的修辭等見長,他是我國古典詩歌史上一顆璀璨的明珠。
參考文獻:
[1]《葉昌熾詩集》[M].上海:華東師范出版社,2012:216.
[2]《葉昌熾詩集》[M].上海:華東師范出版社,2012:249.
[3]土運熙,周鋒.《文心雕龍譯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241.
[4]土運熙,周鋒.《文心雕龍譯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