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德友
摘 要:當前國家注重對體育教育教學的改革,心理健康則是改革過程中提出的新理念與新思維,屬于重要目標。在體育教學中需對教育理念予以不斷更新,同時還要優(yōu)化教學方法,結合心理教育方法對教學方案予以設計,提升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使其健康成長。本文首先探討學生不良心理反應的具體表現(xiàn),而后從多個方面提出具體措施,以在體育教育教學中對學生心理健康水平予以提升。
關鍵詞:體育教育教學;心理健康水平;措施
隨著體育教學改革的持續(xù)推進,心理健康教育已屬于重要內容,與體育教育有著相互依存與滲透的關系。在傳統(tǒng)體育教學中過于注重傳授體育理論知識與技能,多于生理層面開展體育教學,忽視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俺晒逃碧崾驹谏頇C能上學生之間差異不大,若學業(yè)成績上有較大反差則主要為心理素質不同所致。心理健康教育可有效調節(jié)學生情緒,提升心理健康水平,對于心理疾病可有效預防。本文將具體探討如何在體育教育教學中提升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一、學生不良心理反應的具體表現(xiàn)
當前學生表現(xiàn)出來的不良心理問題主要有人際關系敏感、偏執(zhí)、強迫癥、憂郁以及敵對等。強迫癥主要為怪癖或者習慣性嗜好,例如姿勢難看、說話結巴以及咬筆等。人際關系敏感則主要表現(xiàn)為學生在公開場合不敢說話,有狹窄的交際圈,與同學合不來,性格孤僻,同時嫉妒同學的優(yōu)點等。憂郁則主要表現(xiàn)為學生生活自理能力較差,缺乏自信,學習很吃力,上課沒有勇氣回答問題,身體經常出現(xiàn)不適感,無法承受考試壓力,上課不敢發(fā)言或者老師在教育時要么一聲不吭要么公開頂嘴,沒有經驗或者有效方法對矛盾予以處理。偏執(zhí)則主要表現(xiàn)為懷疑周邊一切事物,十分固執(zhí),在思想與生活習慣上不同于其他同學。
二、在體育教育教學中提升學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有效措施
(一)將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其中
在體育課中需將心理健康教育內容融入其中,使學生對于心理健康標準與相關因素有所了解,同時教師還可指導學生開展心理保健,主要為對考試焦慮予以克服、增強心理耐受力、對人際交往過程中比較敏感的問題予以有效解決等,防止產生心理障礙或者心理疾病。在體育教育全過程中需融合心理健康教育,體育老師需對心理健康教育的具體實施方法與規(guī)律予以認真研究,切實提升學生的學習質量與身心素質。
(二)將學生主體作用充分發(fā)揮出來
對學生的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以及積極性予以有效激發(fā),使其在課堂活動中自覺參與??蔀閷W生提供類型多樣的體育活動與健康教育,促使學生在不斷的參與中對參與意識予以培養(yǎng),進而對心理素質予以優(yōu)化。學生在自我調整心理狀態(tài)的過程中可逐漸全面認識自身,充分了解自身優(yōu)點與缺點,消除自卑感并增強自信。因此教師在課堂中需扮演好引導者的角色,要多鼓勵學生。比如在開展項目測驗時對部分由于身材矮小故而成績較差或者身體素質較差的學生給予鼓勵,可肯定其技術水平,同時也要指出不足之處,使學生明白勤能補拙,進而對不利條件予以克服。
(三)增強體育教學的趣味性與互動性
一方面,經研究后發(fā)現(xiàn),增強學生對體育的興趣并使其在體育活動中收獲快樂可對身體活動的心理效果予以有效提升。對于任何人而言,在不喜歡的活動中收獲良好情緒體驗或者快樂是比較難的,故而需在體育教學中充分使用形式有趣與活潑生動的教學手段,使學生可感受到快樂,繼而激發(fā)對體育課的興趣。在此良性循環(huán)下學生心理保健與衛(wèi)生獲得調節(jié)與改善,尤其對于存在不良心理癥狀的學生,例如憂郁或者強迫癥等,效果更明顯。另一方面,要增加體育教學中的互動性。運動心理學家提出個體被群體吸引的主要原因在于社會強化、參與活動的機會、群體認同以及競賽刺激等。個體若能堅持體育鍛煉則與他人更容易親密。體育教師需對上述特點予以充分利用,在課堂中使學生之間多加溝通交流,提倡互幫互學,若教學內容難度較大可鼓勵學生之間開展相互幫助與保護。在融洽的人際氛圍下有利于提升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尤其對于敵對或者人際關系敏感的學生而言效果更好。
(四)對學生現(xiàn)狀予以了解,保證教學的針對性
在課堂中教師直接接觸于學生,故而便于了解學生情況。對于焦慮或者憂郁的學生而言其運動能力普遍較差。若學生沒有興趣學習,教師應時常引導與鼓勵學生參與體育活動中,并對學習內容的難度與強度進行合理調節(jié),適當安排競爭性內容或者考試,使學生運動能力與競爭性內容相符,進而提升學習自信心與成就感,使學生更加愉悅。因為若學生自身能力不適應考核內容則會出現(xiàn)挫敗感或者焦慮情緒,不利于學生心理健康。對于敵對或者偏執(zhí)學生而言經常出現(xiàn)不遵守規(guī)則或者紀律性差的現(xiàn)象。在體育活動中規(guī)則性較強,若不遵守規(guī)則則會導致失敗或者失誤,故而在教學活動中要將上述理念持續(xù)貫穿,并對其予以強調,使學生意識到紀律與規(guī)則的重要性,對不良心理予以糾正。對于人際關系較敏感的學生而言,在與異性接觸時通常不自然,若有異性同學在則交流活動極少且不敢做動作,十分害羞。因此教學在體育活動中應對這種不良心理予以疏導,使學生正確認識與異性間的友誼,增強溝通交流??稍O置一些由男女生共同練習的活動,例如做韻律操或者集體舞等,可有效改善學生心理狀況。
(五)對體育設施予以更新,提供優(yōu)良教育環(huán)境
首先學校應具備優(yōu)良的體育場地,可為學生開展快樂體育打好基礎。在設置體育館或者購買體育器材時不一定要十分正規(guī),但是一定要將實用作為主要前提,確保體育課能夠順利進行。此外,需注重學生的身體鍛煉,并給予合理營養(yǎng),對于不利于學生健康成長的因素盡量去除,為學生健康成長創(chuàng)造良好環(huán)境。
三、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體育教學中需注重對學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升。由于不同學生間存在不同的心理狀況,故而反應也不一致。若忽略這一點則會對學生心理健康發(fā)展產生不利影響。因此教師需積極采取措施,將不利因素轉變?yōu)橛欣蛩?,促使學生不僅可在體育活動中學會增強體質的技能,還能提升心理健康水平。
參考文獻:
[1]高清.在體育教育教學中提高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J].文體用品與科技,2013(8).
[2]晁嘉文.淺談在體育教學中提高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J].華章,2013(15).
[3]莊國宏.對如何在體育教學中調節(jié)學生不良情緒方法的探討[J].時代教育(教育教學版),2011(4).
[4]鄭麗丹.運用學生心理活動規(guī)律提高體育教學活動質量[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