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3D全息投影技術全新的一種媒體宣傳方式,它可以實現將實物虛擬化,投射于任何場景當中。 它的出現使文物展覽中文化宣傳更加具有互動性與文化認可性。 此新興的技術打破了傳統的文物展覽模式,在傳統的文化普及教育中提供更多的可能性與參與性。
【關鍵詞】:“全息文物” 文化宣傳 虛擬展示
引言
歷史,我們只能通過文獻和出土文物去了解,而參觀博物館是了解歷史文物的重要方式,但有些珍貴文物博物館是不能進行實物展示,大部分的文物展覽中,有限的文字說明和通過文物展示柜觀看又不能讓觀眾對文物有全面的了解,而全息投影技術的出現,將博物館中展品很全面清晰的呈現和展示,現在全息投影已經具備足夠強大的功能來滿足用戶的各種演示需求,它正逐漸走進越來越廣泛的領域。
一.3D全息投影的意義
隨著時代的不斷進步,新技術的不斷發(fā)展,投影技術也有所突破。 3D全息投影正是這個時期的代表作之一,尤其是其偽3D效果的便利性與互動性。 可以在文物展示的情況在下,獲得更高的視覺沖擊和更多的可能性。
(一)實踐意義:如今博物館的文物展覽都是以提到參觀者理解古代人文生活和宣傳傳統文化為目的的,但是傳統的展覽手段已經不太容易被更多參觀這所重視,其效果就僅是參觀者了解了文物以及文物的說明,卻無法達到我們所期望的文化認同感和對古代藝術的敬佩欣賞感。并非是對文化的不重視,反而更多的是我們對文化的不了解。所以問題的關鍵就是缺少了參觀者與文物之間的互動性,通過3D全息投影的技術,參觀者可以通過自身的想法了解到文化的特點以及信息。
(二)理論意義:3D全息投影擁有的獨特呈像方式,可以再不觸動文物的前提下把文物細節(jié)全面的展現出來。 參觀者可以通過自身的想法,了解到文物的位置的具體細節(jié)。
二.3D全息投影在博物館文物展覽中的必然性與必要性
傳統博物館展示文物的方式都是用玻璃柜將展覽文物先保護起來,之后再將文字說明放在玻璃柜旁。 這種宣傳的方式很難通過寥寥數語便對文物內所蘊含的精髓給觀眾講解清楚,因此傳統文化的宣傳與普及在當今社會進入了瓶頸期。 近年來,隨著博物館數字化技術在我國快速發(fā)展,博物館舊時的辦展模式已經無法滿足當今大眾的審美和文化品位等諸多需求。“3D全息文物”是新時代的必然產物,是歷史傳承與科學技術相互融合的一種過程。
三.3D全息投影在博物館文物展覽中應用的設想
中國傳統文物通過3D全息投影技術把本應在博物館展示玻璃柜中的文物投射在觀眾觸手可及的現實空間中, 從而使中國古代文物以一種全新的形象呈現在觀眾面前。 3 D全息投影使博物館中的觀眾從原本被動接受歷史信息轉變成為積極參與歷史與文物的創(chuàng)作中來,從而突破了傳統的文物鑒賞性,為我們觀眾們增添了一種全新的藝術鑒賞新形式。 交互性是一種藝術作品與觀眾交流方式的重大變化,我們可以通過投射虛擬文物的范圍內, 通過手勢或者語音的要求將虛擬文物進行放大縮小等變化,來更加了解文物之中的諸多細節(jié), 從而解決了傳統文物展示方式所無法傳達給觀眾的歷史信息等遺憾。
(一)長信宮燈
1968出土于中山靖王劉勝妻竇綰墓中的西漢長信宮燈,因其精美絕倫的制作工藝和巧妙獨特的藝術構思,被稱為“中華第一燈”。因為其采用了分別鑄造,然后拼裝成為一個整體的方法。因此在展覽柜中我們無法真正的了解到其拆分的方法,這就造成了我們對于這個“中華第一燈”并不能全面細致的了解。如今我們通過3D全息投影等新科技,便能非常清楚的將長信宮燈以虛擬影像的方式呈現在觀眾眼前,觀眾不僅能夠得到與實物一弄一樣的虛擬影像,還可以通過手勢動作將該影像放大旋轉等操作進一步了解古代工藝,甚至可以將該影像進行拆解,使我們像考古專家一般對文物進行更加細致的了解。 這就解決了諸多文物“只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等問題。
(二)傳統圖案紋樣
中國傳統紋樣,中華文明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從舊石器時代,甚至是更為早期的文明一直延續(xù)到我們當今社會,并且未來還會一直伴隨在我們的身邊,充斥于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從出土的文物中,我們了解到傳統紋樣在我們古代的人文生活中無處不在,服飾、食盒、首飾、玉佩、建筑、瓷器、銅鏡等等。
當參觀者觀看相關的文物展覽時,參觀者只能看到這些精美的紋樣,卻無法真正的懂得紋樣中蘊藏的涵義,3 D全息投影可以在參觀者觀賞文物的過程中,將紋樣從載體文物中提取出來,讓參觀者看的更透徹更清晰。
同時,還可以通過最新的科技,讓同樣紋樣的不同時代的演變呈現出來,亦或者可以講同時代的不同紋樣呈現出來,這樣可以讓參觀者更加全面更加系統的了解中國的傳統文化
結語
總之,3D全息投影技術在博物館文物展覽中的潛力巨大,能夠生動的傳達出文物的前世今生以及古代人文生活的豐富多彩,增強參觀者的參與感與人文認同感,增進參觀者與文物之間的交流。是博物館文物展覽中必將廣泛應用的趨勢之一。
【參考文獻】:
【5】唐磊. 3D 技術在影視后期合成中的應用[J].電腦編程技巧與維護,2017(23):84-85.
【2】徐霞. 淺談影視動漫設計中 3D 技術的應用研究[J].科技創(chuàng)新與應用,2015(10):1-2.
【3】曾平. 藝術想象與數字 3D 技術在影視創(chuàng)作中的探索表現[J].當代電視,2017(10):80-81.
【4】劉勝枝.青少年移動閱讀行為及其引導策略分析:基于對北京、山東1600 名中學生的問卷調查和訪談[J].中國青年研究,2015(5):82-87.
【5】段凌浩,遲薈酈,劉英,等.虛擬現實與全息投影技術在數字購物中的應用研究[J]. 電子世界,2014(19):25.
作者簡介:賈凡(1987—),男,漢族,河北邯鄲市人,在讀碩士,單位:河北科技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工業(yè)設計工程專業(yè),研究方向:視覺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