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居正
【摘 ?要】讀寫能力則是小學生必須具備的語文能力,是發(fā)展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必備因素。小學語文教師要結合學情不斷探索、不斷改進教學方法;重視詞句訓練,學會遣詞造句;邊閱讀邊批注,深化情感體驗;閱讀后用心寫,助力書面表達,切實增強小學生的讀寫能力。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讀寫結合;策略
一、重視詞句訓練,學會遣詞造句
一篇文章是由一個個詞語、一句句話組成的,閱讀文章根本上來說就是在讀這些詞句,對于小學生來說,只有真正弄懂了這些詞句的語法表達和情感內涵,才能讀懂整篇文章,才能切實提升自身的讀寫能力。為此,語文教師要重視閱讀時的語言訓練,即著重分析重點詞語和句子,看一看詞句中用了哪些修辭手法、怎樣進行的語法表達、又蘊含了什么樣的情感等,在領悟中習得、在訓練中提升,切實學會遣詞造句。以《麻雀》教學為例,“突然,一只老麻雀從樹上飛下來,像一塊石頭似的落在獵狗跟前?!边@是本文的重點句子,我?guī)ьI同學們先是對比分析:①“突然,一只老麻雀從樹上飛下來”和“一只老麻雀突然從樹上飛下來”在表達作用上有何不同?哪個更好,為什么?從而引導學生體會老麻雀的急切心情和快速動作;②本句用了比喻的修辭方法,麻雀和獵狗的體型相比,無疑是微不足道的,那為什么不用“像一根羽毛似的”?引導學生理解老麻雀的堅定心情;然后再引導學生模仿“像……似的”寫一句表達自己心情的話,學以致用,真正學會遣詞造句,學會生動形象地表達自己的情感。
二、邊閱讀邊批注,深化情感體驗
批注是閱讀教學中讀寫結合的重要載體。小學生雖然年紀小、閱歷少,但讀文章時依然會有自己的體驗、看法,教師不要忽略這些細微之處,要引導學生將自己的感悟隨時記錄下來,小到一個詞、大到一段話,都要邊閱讀邊批注,或寫在書上,或記錄在讀書筆記上,既深化閱讀情感體驗,又為后續(xù)寫作積累素材。教學實踐中需要注意兩點:一是要循序漸進地批注,即從一開始的重點詞語、重點句子慢慢過渡到重點段落,由簡單到復雜、由表及里、由生疏到熟練,逐漸訓練學生適應這種閱讀方式,學會具體的批注方法;二是要有層次地批注,即不同的閱讀階段要有不同的批注,一開始自主預習時的初步印象,形成“初次批注”,在課堂上隨著教師的講解形成新的感悟,乃是“再次批注”,課后反思復習階段再次閱讀,在整體品悟的基礎上形成“反思批注”,層層遞進促使讀寫結合成常態(tài)。
三、閱讀后用心寫,助力書面表達
閱讀是寫作的階梯、寫作是閱讀的升華,閱讀后寫讀后感是讀寫結合策略的重要步驟之一。讓小學生帶著任務去閱讀,他們能讀得更深、更細致,也就是說,如果教師提前布置好寫讀后感的任務,學生在閱讀時會更加仔細,對角色性格、故事情節(jié)、寫作手法等會更深入地揣摩,從字里行間認真探究,理解更深,從而產生較好的閱讀效果,也會直接促使讀后感質量的提升。以《圓明園的毀滅》教學為例,事先我就告訴同學們,希望他們認真閱讀并能寫出一篇真情流露的讀后感,因而在閱讀時學生非常投入,對圓明園昔日的輝煌了解得非常深入,美麗景象、奇珍異寶描繪得頭頭是道,可越是了解對圓明園的毀滅就越是痛心,情感激蕩越強烈,眼含淚花、哽咽難言的不在少數(shù)。此時此刻我趁機引導:“同學們,看著圓明園現(xiàn)今的殘垣斷壁,想著曾經的璀璨輝煌,你想說些什么?請你把自己的心里話寫出來。”順理成章地過渡到讀后感的寫作,同學們在閱讀時積攢了千言萬語,還愁寫作時無話可寫?
總之,讀寫結合的策略還有很多,需要一線語文教師結合學情不斷探索、不斷改進,因地制宜地施行各種有效策略,切實增強小學生的讀寫能力。
參考文獻:
[1]耿新玲.小學語文教學與傳統(tǒng)文化相關研究[J].亞太教育,2016(10).
(責任編輯 ?袁 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