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籬
巴黎圣母院大火,哥特式塔尖在熊熊火光中的塞納河畔轟然倒塌,有著800多年歷史的教堂被大火和濃煙籠罩。2019年4月15日,這條消息在全世界被刷屏。正如法國總統(tǒng)馬克龍在推特中表示: “巴黎圣母院是我們的歷史,我們的文化,我們的意象。巴黎圣母院著火了,法國的歷史在燃燒?!?/p>
即使一生沒去過巴黎的人,也都曾因作家雨果筆下的《巴黎圣母院》而渴望爬上鐘樓去尋找鐘樓怪人。巴黎圣母院是哥特式建筑的典型代表,隨著基督教信仰不斷追求向上攀升的精神升華,教堂從羅馬式向上發(fā)展為尖拱,進而形成越來越高聳的穹頂、塔樓。此外,還有祭壇、回廊、門窗等多處雕刻和繪畫,以及堂內(nèi)所藏的13-17世紀的大量藝術真品等文化瑰寶。
此次巴黎圣母院大火歷時近6小時也難以撲滅,主要源于兩方面因素。首先是因為地理位置,消防部門不得不出動消防船只進行滅火。其次是因為建筑物結(jié)構(gòu)不能采用直升機水彈滅火。大火后巴黎圣母院主結(jié)構(gòu)尚存,但屋頂燒毀,一座尖塔倒塌,可能要數(shù)年時間修復。所幸的是多數(shù)館藏珍寶大致幸免,例如:玫瑰花窗,圣母院中有三個大玫瑰花窗歷史十分悠久,于13世紀時安裝,其中北側(cè)和南側(cè)的兩個面積最大,直徑達到13米;荊棘冠冕,大教堂稱其為“最珍貴、最受尊敬的文物”;十字架和圣釘,其中釘子來自圣墓堂,是耶穌在耶路撒冷被埋葬的地方,后來成為法國幾代天主教徒所崇敬的圣物,等等。
800多年的歷史文物受損,給全世界的文物保護工作再次敲響警鐘。文明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任何一個文明遺址的損壞,甚至消失,對于全人類都是無法挽回的巨大損失。
文化遺產(chǎn)的保護需要,我們利用最先進的技術手段、最專業(yè)的保護措施,做好各類風險管控。在日常防火巡檢中,排除火災隱患的極端重要性尤為關鍵。未來,最大化地利用現(xiàn)代高科技技術保留文化遺產(chǎn)信息,全方位、多角度地記錄文物數(shù)據(jù),為每一件文物形成獨家的數(shù)字化檔案已迫在眉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