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峰
摘 要:新課程理念之下的教學學課堂,應該是閃爍著智慧的火花,老師帶領學生共同認識、共同進步、共同分享的和諧課堂;應該是學生思維、語言上共同生長的棲息地;應該是跳動作語言文字的音符,涌動著生命活力的優(yōu)美樂章;應該是流淌出生命的色彩,讓學生自由飛翔的蔚藍天空。那么,如何關愛學生生命發(fā)展、弘揚學生靈性的教育,我們共同關注的問題。
關鍵詞:新課程; 課堂; 教學模式;
一 課前 深挖掘 學法指導 激發(fā)興趣
教材是課標知識的承載者。在一堂課上,讓學生學會什么,訓練學生什么,培養(yǎng)學生什么能力,讓學生得到怎樣的思想教育這是課前教師需要明確和課中需要把握的問題。教師對教材的研究程度,把握程度、挖掘和延展程度直接關系著課堂教學的實效性。所以,教師在課前必須鉆研教材,研究課標。
教學中所要達到的目標確立后,就必須思考,要達到這一目標需借助哪些手段,設計什么問題、安排怎樣的流程,組織學生進行哪些活動。特別注意的是要做好預設,考慮到哪些內(nèi)容孩子容易接受,哪些難度大些。孩子們可能會出現(xiàn)哪些問題,怎樣調(diào)控等等。
二 課中 講方法
1巧設問題 學法指導
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知識的多少,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教學中,教師要結(jié)合孩子的年齡特征、知識經(jīng)驗、能力水平、認知規(guī)律等因素,適時、合理地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設置適當?shù)膽夷?,引導學生在教師創(chuàng)設的問題情境中不斷進行探索活動,學生有了問題才會探索。在學習活動中,交給學生學習的方法,只有學會學習才能真正落實教學的實效性。比如語文閱讀教學中讓學生掌握感悟的方法才會和文本產(chǎn)生共鳴,才會更深入理解課文。
2輕松氛圍 激發(fā)興趣
改善師生關系,構(gòu)建和諧、平等的師生關系也是提高師生互動質(zhì)量的關鍵之一。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是師生之間互動交流的心理基礎。要在課堂中真正做到師生平等,首要的是教師應更新觀念。過去的課堂教學,課堂上,老師總是繃著個臉,,老師嚴肅地講,學生溫順地聽 ,對于那些打斷教學思路、打破課堂寧靜的行為,教師定會大聲地訓斥。如果,我們換位思考一下,就能理解學生在課堂上表現(xiàn)出來的插嘴、議論等現(xiàn)象。試想,當靈感閃現(xiàn)之時,難道還需得通過一個舉手的方式,等待老師的允許才可亮出這轉(zhuǎn)瞬即逝的想法嗎?在一段學習之后,想和小伙伴們做一番即興的心得交流,難道就不可以交頭接耳嗎?教師的斥責破壞了和諧的課堂氛圍,破壞了孩子們的學習狀態(tài)。蘇霍姆林斯基說:“要像對待荷葉上的露珠一樣,小心翼翼地保護學生幼小的心靈。晶瑩透亮的露珠是美麗可愛的,卻又是十分脆弱的,一不小心露珠流落,就會破碎,不復存在。”語文課堂始終貫穿著師、生、文本之間的交流,也是師生情感之間的交流。教師幽默的話語、師生平等的交流消除了學生們緊張的情緒。語文課上,我常常開展師生對讀、比賽讀、分角色讀、相互做評委讀、評選小老師讀等等活動,課堂上充滿了濃濃的師生情。所以,我們?yōu)閹煹囊o學生營造一個民主平等的課堂氛圍。
3照顧全面 共同參與
在當今小學語文課堂上,普遍地存在這樣一類學生,無論是客觀上還是主觀上,他們都處在被遺忘的角落。他們的座位通常是教室最后面的。上課時,他們好不容易鼓起勇氣舉起的手,會被老師無情的目光一次次地打落。對于這一部分弱勢學生,教師應給予更多的關注,要給他們提供平等的師生互動的機會,甚至還要多加鼓勵。一旦他們有與教師互動的愿望,教師應及時地回應他們,給他們一個鼓勵的微笑,肯定的眼神。當然,教師還要善于利用因材施教的原則,有意設計一些困難學生也能體驗成功的訓練項目,讓那部分學生體驗與老師互動的樂趣。
3注重個性 激發(fā)創(chuàng)新
由于學生的智力、基礎知識、學習能力、生活經(jīng)驗與環(huán)境等方面的差異,即使面對同樣的問題,他們的思維方式、采用的手段方法也是各有千秋,教師的講解與細問,往往不能滿足學生的需求。因此,課堂上必須給學生留有一定的時間、一定的空間,讓他們主動探索,對學生的新想法給以鼓勵,表揚別出心裁、標新立異的學習、解題途徑。這樣,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提高教學實效性。
再有,孩子們都具有好強、好勝的特點??涿兰~斯說過這樣的話:“應該用一切可能的方式把孩子們的求知和求學的欲望激發(fā)起來?!币虼耍覀冞€可以創(chuàng)設一些適當?shù)膶W習氛圍,適當?shù)母偁幷n促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創(chuàng)新意識。
4打破封閉 拓展延伸
葉圣陶老先生曾經(jīng)這樣說:“語文教材無非就是個例子,憑借這個例子要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練習閱讀和積累的技巧”。對孩子們來說,課本就如同一個沉睡的巨人,要使他充盈著鮮活的知識信息,活躍著生命的活力走近孩子,就需要教師創(chuàng)造性地處理教材適當?shù)靥砀膭h補,在學生和教材之間架起一座橋梁。
三 課外 拓展延伸
要提高語文教學的實效性,只靠課堂的四十分鐘和一學期的二十多篇課文是遠遠不夠的,所以,在課前和課后根據(jù)學生學習的需要布置學生閱讀與課文內(nèi)講容相關聯(lián)的文章以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此外,還可以適當?shù)嘏e辦朗讀比賽、演比賽、課外效性。閱讀信息交流會等豐富多彩的活動,培養(yǎng)讀書興趣,真正培養(yǎng)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
參考文獻:
[1]劉文文.新課程理念下課堂教學模式的思考[J].課程教育研究,2018(15):131-132.
[2]方天一.淺談新課程理念下有效課堂教學策略[J].甘肅教育,2018(02):76.
[3]王國華.SPARK課程理念下的小學體育課堂教學模式分析[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7(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