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海忠
摘要:新課程改革不斷地深入發(fā)展,對小學語文的課堂教學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圍繞如何更好地創(chuàng)立小學語文的閱讀教學這一主題已經變成了大多數(shù)小學語文教師需要重點探究的問題。創(chuàng)建小學語文的高效課堂,是實行“以人為本”教學觀念的重要方式,可以更好地突顯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可以更好地激起學生心中的語文情感,增強學生對于語文閱讀的興趣與積極性,更好地提升學生在寫作方面的能力。本文就怎樣創(chuàng)建高效的語文課堂提出一些策略。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高效課堂
語文的閱讀能力,指的是對于課文內容理解方面的能力,對于作者所表達的寫作情感進行解讀的能力,對于課文構建剖析的能力,對于課文中藝術性的寫作手法進行解析的能力。所以,在進行課堂教學時需要以這些方面為切入點,更好地提升學生在閱讀方面的能力,進而提高小學語文課堂的教學質量與效率,創(chuàng)建小學語文高效課堂。
一、帶領學生融入閱讀情境,激起學生的閱讀情感
語文教材是由眾多的優(yōu)秀文章所構成的,而文章作為作者情感在書面上的表現(xiàn),蘊含著作者濃厚的、豐富的寫作情感。所以,小學語文的教學需要運用情境教學的方式。教師經過給學生建立一系列的寫作情境,再把學生的寫作思路引入作者當時的寫作情境里,在情境里剖析作者當時的寫作情感,了解作者當時寫作的意圖,理解課文中作者情感的變化,進而使學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文章的內容,提升課堂教學的質量和效率。例如,在進行《冬陽·童年·駱駝隊》這篇課文的教學時,教師運用了情境教學的方式,把學生引入設立的教學情境之中,使學生對于課文內容有更深一步的了解。這篇課文,重點描述了作者在童年時期和拉煤的駱駝隊之間發(fā)生的一些故事,進而勾起了作者對于自己童年時期在北平城南生活的回憶,讓課文具有濃厚的童年色彩,抒發(fā)了作者對童年的喜愛與懷念之情。所以,這篇文章的感情線是作者對于北平城南發(fā)生的童年舊事的懷念。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時,就應該給學生創(chuàng)立一個與課文內容較為相似的情境,使學生可以在閱讀課文時自然而然地融入課文的感情中,體會作者從純真無瑕到逐漸長大之間的情感變化,這樣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作者進行寫作的意圖,使學生可以準確地去閱讀文章,進而更好地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使學生可以全面健康地成長,同時也為創(chuàng)建小學語文的高效課堂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二、運用多媒體技術,增強學生學習興趣
多媒體教學設施作為國家小學語文在教學中廣泛運用的信息化教學方式,可以做到更好地總結知識,把閱讀教學運用的視聽化以及多樣化的形式通過多媒體呈現(xiàn)出來,作為一項課堂閱讀教學的樂趣,更好地增強了學生對于閱讀的興趣。多媒體教學方式運用在小學語文的教學中主要體現(xiàn)這些方面:首先,運用PPT放映的方式,總結教材中的知識,能夠使學生閱讀課文的思路更加清晰;其次,運用視頻播放設施,播放與教學相關的視頻;最后,運用投影設施,把優(yōu)質的課外閱讀文章投放在屏幕上,以便輔助教師更好地講解課文內容,從而使學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內容。例如,在進行《鯨》這篇課文的教學時,教師要抓住課文描寫的是海洋生物這一特征,況且鯨魚又是學生們很了解,同時也是學生較為喜愛的動物,課文中的語言非常生動活潑,與學生童稚的心理相吻合。因此,教師在進行課文《鯨》的講解時,需要更多地用到多媒體設施來實現(xiàn)輔助教學,以便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首先,教師需要在互聯(lián)網上下載很多與鯨魚相關的圖片、視頻以及文字的材料,在進行課堂教學時呈現(xiàn)給學生,讓學生可以依據這些材料對鯨魚有更深一步的認識,提升學生對文章的閱讀興趣,同時增強了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其次,教師使用了PPT放映的課堂教學方法,給學生詳細地講解了課文的架構以及行文脈絡,讓學生更深一步地理解課文的內容,進而對課文整體進行理解。最后,教師播放了一些說明文的教學視頻,學生通過觀看視頻,可以更好地認識說明文的文章結構以及用語,以便學生對之后學習的內容進行了解。
三、指導學生進行質疑思考
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往往都會把課文中的深層含義直接告訴學生,沒有做到要求學生在自主發(fā)問的同時進行思考,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僅嚴重地影響了學生語文的閱讀水平,同時還制約了學生的思維空間,克制了學生對知識的探究精神,使學生難以形成發(fā)散性的思維,打擊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所以,小學的語文教師在教學中,應該積極地指導學生對于疑惑的問題進行提問,同時經過教師給予一些提示以及自身的思考,很好地解決問題,進而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例如,在學習《有的人》這首詩時,教師不需要仔細地講述詩的結構與含義,應該先要求學生聯(lián)系自己認識的魯迅先生,進行自主的學習與思考這首詩中蘊含的人文精神與人文內涵,然后再要求學生把思考的結論與小組的同學進行分享和討論。如,詩中“有的人,把名字刻入石頭,想‘不朽’;有的人,情愿作野草,等著地下的火燒?!鼻耙痪渥I諷了哪些迫切想要名留青史的人,后一句歌頌了哪些甘于奉獻不求回報的人,這樣前后兩句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突顯了后一句中人的偉大。教師在完成課文內容的教學后,教師要求學生進行思考:“本篇文章運用了哪些表現(xiàn)手法?”“有的人,騎在人民的頭上:‘呵,我多偉大!’;有的人,俯下身子給人民當牛馬出自哪里?體現(xiàn)了魯迅先生的哪些品質?”學生經過思考和回答,對于課文的內容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更能理解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可以更好地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了課堂教學效果,促進了小學語文高效課堂的形成。
總之,語文閱讀的教學是語文教學中必不可缺的一部分。教師在創(chuàng)建高效課堂時,應該以激發(fā)學生的閱讀積極性作為切入點,開展一系列的教學方法,把語文課堂變成閱讀教學的主要舞臺。
(責編:楊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