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剛
近三十年來,始終與我親密交往的有兩位摯友,那就是邱模堂和周波平先生。邱先生是負責城市規(guī)劃的總工室的工程師,周先生是負責城市建設(shè)的副局長,而我只是城建系統(tǒng)下面工程隊里出大力的工人。地位相差如此懸殊的三位,為什么能成為平起平坐,推心置腹的朋友呢,其實就是“文學”二字,文學是強力的粘合劑,將我們?nèi)死卫蔚亍罢场痹谝黄稹?/p>
三個人當中,邱模堂先生年長為兄,我其次,波平先生就為小弟。最早的年月,邱大哥還是熱血奔涌的青年之時,就以鏗鏘有力的詩句,發(fā)表于報刊。那時我還是愛好文學的毛頭小子,站在城市街邊的報欄前,看到階梯般排列的詩句上面“邱模堂”三個印刷字體,羨慕得兩眼放光。后來我也拿起筆來寫小說,竟然就從工人寫到“作家的位置”上。但三兄弟中最為勤奮的是波平,他雖然在領(lǐng)導的崗位上終日操勞,卻能搶出時間來揮筆創(chuàng)作,寫出響當當?shù)墓I(yè)題材文學作品,尤其退休之后,更上一層樓,不但出版一部描繪科學家的長篇人物傳記和一部中篇報告文學,還置身于電視專題片的創(chuàng)作中。
而此時邱大哥已經(jīng)數(shù)年擱筆沉默,為此波平就一個勁兒地鼓勵甚至是催逼“邱大哥拿起筆”,并數(shù)年來持續(xù)這種鼓勵式的催逼。但邱大哥說他都是眼看就要進八十的人了,寫什么寫!……波平說,差也,越是年齡大越要寫作,因為作家的創(chuàng)作其實是在創(chuàng)造一個藝術(shù)世界,也就是說作家比普通人多擁有一個世界。在那個世界里你可以揮灑,你可以馳騁,你可以得到一種奇妙的人生享受。為此,創(chuàng)作不但給你帶來精神的振奮,更可以讓你的生命更加健壯長壽??傊ㄆ秸f了又說,但邱大哥卻毫無聲色,似乎巋然不動,這樣一年一年就過去了。但漸漸地我從邱大哥看似平靜的眼神里,窺見到一種焦著,一種急切,一種隱隱的激動。說起來愛好創(chuàng)作人并非什么思想和使命感,而是在靈魂中就有著色彩斑斕的烙印,說穿了就是天賦。這會使他一生都會為此或興奮若狂,或痛不欲生。邱大哥剛剛踏上社會的門檻時,充滿年輕詩人的氣質(zhì)和氣勢,初出茅廬般地噴發(fā)著精彩的詩句之后,隨之而來的卻是摧殘文化的“文革”,整整十年的腥風血雨,無論是精神上或物質(zhì)上,都給人們帶來滅頂之災。改革開放使中國發(fā)生天翻地覆的變化,詩人氣質(zhì)的邱大哥當然也為之振奮,昂然向上。但我想,邱大哥畢竟是詩人氣質(zhì),無法溶進一粒沙子的純凈視線里,看到了五彩繽紛同時也就看到了五花八門,看到金光閃閃會升騰美好的太陽,同時也會有金錢滾滾的驚憂。從我的角度分析,隨著年齡的增長,邱大哥淡定的性格使詩人的熱血溫度下降,漸漸從昂然的激奮中趨于冷靜甚而冷漠,越是思緒萬千也就越是無從下筆。所以,波平無論怎樣鼓勵和催逼也無法使邱大哥重新燃燒。然而,波平有著鍥而不舍的功力,只要我們?nèi)齻€人坐到一起,他就會苦口婆心地鼓動邱大哥拿起筆來。
突然的一天,邱大哥平靜地說他已經(jīng)寫出三萬多字了。波平和我猶如旱天聽響雷,目瞪口呆了足足十秒鐘后立即就雀躍歡呼,更加鼓勵鼓動甚至是鼓吹。而邱大哥此時卻搖起腦袋來,說寫出來也是廢紙而已。但波平持續(xù)興奮,說是不管怎樣,你曾經(jīng)是詩人,有著火熱的激情,有著創(chuàng)作的經(jīng)歷,早就過了知天命之年,會更為老道沉穩(wěn),積淀豐富。你放開膽子寫吧,絕對會有豐碩的成果。但我心下卻在想,數(shù)十年駐筆,痛苦地徘徊,絕望地長嘆,創(chuàng)作的靈感可能早已干枯。不過我又想,只要能寫下去就是勝利。于是我也隨著波平盡力地敲著邊鼓。
應(yīng)該說邱大哥寫得很慢,但字數(shù)卻是在一千又一千,一萬又一萬地前進著。終于,邱大哥十多萬字的長篇小說《故園曲》殺青完稿。波平在電話中幾乎就情不自禁地贊美,八十歲的邱大哥啊,太了不得啦,太了不得啦!……。波平告訴我,其實《故園曲》早在兩個多前就完稿了,因為還要找人打字,校對,變成電子文,所以拖到今天才能輸進我的電腦屏幕里。剛看完《故園曲》頭幾段,覺得邱大哥確實荒筆多年,行文有點拖沓,如老牛耕地。可再深看下去卻漸感驚喜,這其實是一種敘述風格所使。我總認定詩人氣質(zhì)的人寫小說,不會耐心地敘述,更多是句式跳躍,思緒亂飛。卻萬萬沒想到,曾揮筆詩歌創(chuàng)作的邱大哥竟比小說家還從容不迫,還自然和淡然,將他童年和少年時代的生活寫得細膩而真切,吸引我融進其情其境,恍若穿越時空,又回到建國前后那古樸卻新鮮的年代里……那真正是娓娓道來,令人入勝。更可貴的是他的語言猶如剛走出鄉(xiāng)間的農(nóng)夫,大接地氣,散發(fā)著極其樸實的文采。無論從表面和實質(zhì)上看邱大哥,絕對是知識分子的典型,精神孤傲,談吐不俗,對“引車賣漿者流”不屑一顧。我有時幽默他一把,沒有平民意識,不通人氣地氣。可是讀他這部小說,不僅令我大吃一驚,甚而大吃二驚。他的文字不但地氣豐富,而且人氣十足。特別是在方言的使用上,準確生動,親切樸實,例如“老鼻子了(很多的意思)”,例如遼東半島人們對“突然想到什么”,往往說“忽靈一下想到什么”;例如你影響別人干什么工作時,遼東半島的方言就是“你擋害巴拉的”,等等,邱大哥將這些方言用得非常純熟,真實地再現(xiàn)遼東半島的民俗風情。
當然,小說最見功力的是塑造人物,邱大哥筆下的人物真就是個個活靈活現(xiàn),堅強勇敢的抗日戰(zhàn)士,老實憨厚的村民,唯唯諾諾的商販,陰險狠毒的地主、特務(wù),橫行霸道的日本侵略者……由于寫得細膩而認真,所以不同于大多數(shù)帶有政治說教味道的作品。也就是你讀這部小說所產(chǎn)生的愛恨,是那樣的自然并發(fā)自心底的憤慨。令我欽佩的是邱大哥筆下的母親,是我所看到諸多小說中最獨特最讓我尊敬的母親,她的勤勞吃苦精神,堅強耿直的性格和通達善良的人性,在不動聲色的描寫中,漸漸顯出感人的魅力。我所說的最獨特的母親形象,是她的寬容,特別是對一些人們常常鄙夷的二流子、妓女等,母親雖然有理直氣壯的訓斥,也有穿透心靈的理解及同情。這真正是中國婦女的智慧正氣和善良。
作品中的一個非常正義勇敢的李區(qū)長,在抗擊日本侵略者和“國、共”拉鋸戰(zhàn)的艱難恐怖環(huán)境中,不屈不撓,不怕犧牲;但在勝利后當上干部犯了錯誤,昔日的戰(zhàn)友和同事官員都遠離躲避,最終悲涼地病逝。母親不但給予全身心的同情和幫助,而且還憤怒地斥責那些膽小怕事的同事官員。然而寫出這些情節(jié)時,邱大哥的敘述不張不揚,不火不爆,卻更使母親這個人物形象燦爛凸顯。另外,邱大哥也有獨到的描寫手段,例如眾多作家們都用閑筆寫過孩子們“數(shù)天上星星”的細節(jié),而這些描寫大都雷同。邱大哥也描寫數(shù)星星,但卻讓我們感到真是在數(shù)星星,而不是作者的閑筆。他寫到:“我一邊數(shù)著天上的星星,一邊在吃大哥放牛時在山上摘的櫻桃。星星太多,不好數(shù),數(shù)著數(shù)著就亂套了,再回來從頭數(shù),可是數(shù)著數(shù)著又亂套了……”我雖然多年寫小說,但讀到“數(shù)著數(shù)著就亂套了”,深感這一筆的精彩。別看多寫這一句話,那種人物場景的真實感立即就躍然紙上。
就此打住吧,因為是出乎意料之外的激動,因為是共同愛好的激情,因為是邱大哥,所以我覺得無論怎樣寫,都不會寫出閱讀時的真切感受。然而,我卻堅定地認為,這十多萬字的作品并非文學創(chuàng)作四個字而能概括,這也是作者對生活過的土地和鄉(xiāng)親的眷戀,是持續(xù)熱烈燃燒的生命的奇跡,是對后代子孫最寶貴的遺產(chǎn)。這會使新一代生命知道,曾經(jīng)有這樣一個艱難困苦,卻又豐富多彩的年月;曾經(jīng)有這樣忍辱受屈,卻又奮力抗爭的杰出前輩們。我想,這會給新一代生命帶來奮進的生活力量。我衷心地祝賀詩人、作家、邱大哥、邱模堂先生,愿你永葆筆力的青春,更上二層樓!且為序。
2019年金秋于大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