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姝靜
大衛(wèi)·泰珀出生于賓夕法尼亞州的一個猶太家庭。從兒時起,他就顯示出了超乎尋常的投資天賦。小時候,他熱衷于收集具有投資價值的“棒球卡”。高中時,他開始協(xié)助父親投資股票,從這里開始學習投資。在大學讀書期間,泰珀開發(fā)出一套進行交易決策的系統(tǒng),用來賺零花錢。
1985年,泰珀進入高盛集團。當時的高盛正在組建一個追求高回報的投資部門,泰珀加入了這個部門,他的主要職責就是關注那些業(yè)績不好的公司,僅僅6個月,他就成為了部門的頭號交易員。當時垃圾債券橫行,而泰珀的部門表現(xiàn)出色,很快成為高盛投資回報率最高的部門之一。1989年,垃圾債券面臨市場崩盤,泰珀果斷買入了陷入困境的銀行債券,不久,市場走出困境,泰珀借此大賺一筆。在高盛工作了8年,然而遲遲不能成為合伙人,眼看事業(yè)遭遇瓶頸,泰珀決定另走他路,他果斷辭職,自己創(chuàng)業(yè),這便是阿帕魯薩資產(chǎn)管理公司。
建立了自己的基金公司后,泰珀更能夠按照自己的偏好進行投資。他保持了自己一直以來的投資偏好,專門投資高收益的不良資產(chǎn)。1993年,美國阿爾格瑪鋼鐵公司申請破產(chǎn)保護,經(jīng)過分析,泰珀發(fā)現(xiàn)這家公司的優(yōu)先股相當于第一級抵押債券,并且抵押物充足,未來很有可能反彈,于是他立刻以每股20美分的價格大量購入。隨后的事態(tài)發(fā)展印證了泰珀的判斷,他最終以每股60到80美分的價格出售股票。憑借這筆交易,該公司當年的收益率就達到了57.62%,基金規(guī)模則從5700萬美元激增至3億美元。
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席卷韓國,韓元大幅度貶值,泰珀果斷購入韓元期貨和政府債券,最終收獲29.54%的回報。
1998年,泰珀購入他認為已經(jīng)跌至谷底的俄羅斯國債,結果讓人大跌眼鏡的是,俄羅斯直接宣布國債違約,在已經(jīng)形成了29.2%的巨型虧損的情況下,泰珀不甘心,他堅持對俄羅斯國債的判斷,并且在第二年繼續(xù)購入俄羅斯國債?!安皇敲恳淮瓮顿Y都能及時帶來回報,甚至有一些投資會經(jīng)歷大幅度的回撤之后才能帶來收益,如果不能堅定自己的分析結果,被市場左右,就很難獲得理想的收益”。泰珀的自信和執(zhí)拗拯救了他,不久,這部分投資轉虧為盈,泰珀收獲了60.89%的巨額收益率。
2001年,加利福尼亞州電能發(fā)生危機,太平洋燃氣電力公司和南加州愛迪生電力公司瀕臨破產(chǎn),泰珀認為這只是暫時的,政府絕不會棄之不顧,于是他在接下來的兩年中股票低點時連續(xù)買進,價格在10美元甚至更低。隨后在政府的幫助下,兩家公司情況好轉,到2004年賣出時,股價已經(jīng)上漲到了25美元左右。
對于泰珀而言,他所選擇的并非是真正有問題的公司,而是市場關注度比較低的公司,特別是所謂的“問題公司”和“遇冷公司”。“只有這樣的公司才會出現(xiàn)嚴重被低估的情況”。
一家好的公司,如果正常經(jīng)營,那么它的股票價格將一直維持在一個相對穩(wěn)定的、能夠反映公司實際價值的范圍內(nèi)。但是如果出現(xiàn)宏觀政策上的問題、行業(yè)波動的影響或者企業(yè)經(jīng)營出現(xiàn)問題,就會讓投資者恐慌從而放棄該公司。然后只要不是致命的會使企業(yè)徹底倒閉的問題,這些股票遲早會回到正常價格,而這部分從低估到正常的部分,就是有著極大盈利空間的部分。
在一段時間內(nèi),泰珀把注意力集中在了瀕臨破產(chǎn)的公司中。2001年,曾經(jīng)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商品和服務公司之一的安然公司宣布破產(chǎn),標準普爾將安然債務評級調(diào)低至“垃圾債券”級。此前,泰珀購買了10億美元,原值為140億美元的安然公司不良債務,安然破產(chǎn)后,公司將大部分資產(chǎn)償還給了債權持有人。美國第二大長途電話公司世通公司向公眾隱瞞了虧損,使公眾做出了錯誤的判斷,當真相曝光后,債權投資者的損失約為76億美元,泰珀選擇了買入?!拔屹I了一些。這家公司非常龐大,并且有著非常大的營業(yè)收入,所以我可能最終會賺錢”。泰珀對《西雅圖時報》講道。康塞克公司是一家美國保險公司,在2003年提出了破產(chǎn)保護,注銷了其股票。泰珀趁機購買了大量的廉價的康塞克債券,該公司在2003年擺脫了破產(chǎn)威脅,泰珀又借此大賺一筆。
2003年,泰珀被評為“華爾街最熱門的投資者”;2004年,進入《阿爾法》雜志25大最高收入基金經(jīng)理前十位;2007年,以6.7億美元收入躋身《阿爾法》雜志2006年度頂級對沖基金經(jīng)理人第九位。
截至2007年,泰珀已經(jīng)掌管了53億美元的基金,他的投資者主要以凈資產(chǎn)極高的個人和保險基金為主,他要求自己的客戶簽署以三年為單位的托管協(xié)議并且承諾在協(xié)議期間不撤出超過總投資25%的資金。
2009年初,美國銀行業(yè)陷入低谷。美國財政部推出了“金融穩(wěn)定計劃”,包括政府收購銀行優(yōu)先股、向銀行注入資本等,然而在推出計劃當天,由于市場信心不足,道瓊斯指數(shù)暴跌了382點,跌幅近5%。隨后幾天,銀行業(yè)股票持續(xù)低迷。當時,投資者非常擔心政府最終會將大型銀行收歸國有。
而對于泰珀來說,機會來了。積累了一系列相關投資經(jīng)驗之后,泰珀做出判斷:如果政府做出這樣的行為,就不會將銀行國有化。并且他認為,優(yōu)先股的轉換價格并不低,這意味著銀行股的股價被市場低估了。泰珀的對沖基金公司開始大手筆購入美國銀行、花旗銀行、太陽信托銀行等的相關債券,包括普通股、優(yōu)先股和初級次貸。其中,他買入時花旗銀行股票的平均成本是0.79美元,美國銀行是3.72美元,遠遠低于正常股票價格。
然而當時市場一片恐慌和混亂,很少有人敢冒這個風險,而泰珀是唯一一個大筆買進的投資者。他的行為在一些投資者看來無異于自殺。3月初,美國銀行的股價比年初下跌80%,在最低點時,泰珀的基金虧損約6億美元。有人評價說:“和他在一起做投資感覺像在飛一樣,有幾個小時無聊透頂,然后就是一陣子心驚肉跳”。
在人心惶惶的一年中,泰珀要求投資者不能撤資超過四分之一的嚴苛要求被證明了正確性。由于保留了大部分資金,泰珀才能在之后股市的觸礁反彈后一飛沖天。
3月中旬,事情終于迎來了轉機,銀行股票大漲。美國銀行和花旗銀行在2009年股價分別上漲了330%和230%,僅僅這兩家公司,就使得泰珀在2009年賺了10多億美元。不僅這些,泰珀在2009年年初以10美分的價格買入美國國際集團債券,到2009年年底,該債券的價格就飆升至61美分。2009年,泰珀操作的基金因為銀行股的暴漲而獲利70億美元,他的年度個人收入也達到了驚人的40億美元,成為華爾街有史以來收入最高的投資經(jīng)理,并且在一年內(nèi)躍居世界富豪榜第166位,堪稱奇跡。
截止到2009年年底,金融股已經(jīng)占據(jù)了泰珀總投資的86%,其中包括1.3億花旗銀行普通股和美國富國銀行1.1億普通股。
泰珀聲稱自己是一個價值投資者,并且視巴菲特為偶像,但更多人認為他是一個投機者。泰珀的判斷其實建立在了企業(yè)的實際價值上。銀行股在金融危機影響下被嚴重低估,無論是否最終會由國家接管銀行,用低的價格買高價值的東西都不會虧,因為股票最終勢必會回到內(nèi)在價值,這樣,泰珀就絕不會虧本。而從以往泰珀的投資項目可以看出,他投資的并不是真正的“垃圾股”,而是由于種種原因暫時被市場低估的股票,這樣,當環(huán)境變化,股票回歸到內(nèi)在價值時,就可以從中獲取利潤了。泰珀的投資往往選擇在市場拐點時,因此在短期內(nèi)就可以看到巨大的收益。
每一次的“抄底”在當時的情況看來都是驚心動魄,在市場對一家公司集體持悲觀態(tài)度時,很少有人能夠繼續(xù)相信自己的判斷,等待局勢的轉變。對此,泰珀用母校教授邁爾策(Allan Meltzer)說過的一句話對這個問題進行了詮釋──“樹總是要長的”。換句話說,增長是經(jīng)濟體的自然狀態(tài),因此樂觀通常是會有回報的。
泰珀在金融動蕩的局勢變化中能夠頂住壓力,堅信自己的判斷,直至波瀾壯闊的轉折點來臨。泰珀的同事喬納森評價他說,泰珀目光長遠,能夠堅定的依靠自己對行業(yè)發(fā)展的看法提出意見并堅定地執(zhí)行下去。“他會買那些能夠反映他宏觀預期的投資標的?!?/p>
金融危機中的一戰(zhàn)成名讓泰珀站到了華爾街的風口浪尖,也讓眾人重新審視他的特殊的投資方法。泰珀作為投資不良債權和垃圾股票的高手,風格大膽而激進,他遵循“別人恐懼時我貪婪”的反向投資原則。他說“情況越糟糕,之后就會好的”。泰珀是典型的機會主義者,愿意涉足投資的各個行業(yè)和領域,只不過與他共事,需要有一顆堅強的心臟。
但事實上,“抄底”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為要從沙里淘金,必須找到真正有價值的股票,因此大部分時間,泰珀都在等待。
基金做大之后,泰珀也拒絕像其他對沖基金經(jīng)理那樣擴大投資面,以此來降低風險,他堅持認為集中資金來投入到有用的地方才是利益最大化的方法,因此,他經(jīng)常將一半以上的資金投入到一個交易機會當中去。對此,大多數(shù)人并不認同,他們認為泰珀就像一個投機分子,在用大部分資產(chǎn)賭博。對此,泰珀并不在意,依舊我行我素。泰珀也并不是屢戰(zhàn)屢勝,在2008年金融危機期間虧損26.72%,高于整個行業(yè)的平均水平。
在20多年的職業(yè)生涯中,泰珀所投資的資金一直保持著超高的回報率,成為業(yè)內(nèi)的標桿。2015年,阿帕魯薩資產(chǎn)管理公司成立20周年,在過去的二十年中,該公司的凈回報率高達28.44%,收益率大于100%的年份有兩個,大于50%的年份有6個。大衛(wèi)·泰珀(David Tepper)在寫給投資者的一封信中稱,如果投資他的基金,1993年的100萬美元已變成今天的1.49億美元,換算成年均回報率則高達30%,跑贏大盤28倍。
除了是基金公司掌門人之外,泰珀還擁有一支橄欖球隊,他買下了匹茲堡鋼人隊的所有權,每個主場比賽他都會乘飛機前往觀戰(zhàn)。這位帶著眼鏡、嗓音嘶啞、很愛笑的交易員喜歡自由、不受拘束,常穿著運動鞋和牛仔褲上班。他的公司總部辦公室也沒有設在喧囂的高樓大廈,而是在一個小的三層普通辦公樓里。泰珀在辦公桌的顯眼位置放著一個前雇員送的禮物——一對銅質(zhì)睪丸復制品雕像。他在交易日里總會摸摸這座雕像,乞求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