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偉
未來學校究竟會采用怎樣的學習方式?
朱永新老師發(fā)起的新教育實驗,多年來致力于未來學校和未來教育的探尋。他曾經(jīng)和我們分享過《未來學校的15個變革可能》,讓我們看到一個新的教育正向我們走來。朱老師說:“未來不是我們要去的地方,未來是我們正在創(chuàng)造的地方?!?/p>
高中生正處在人生觀初步形成的重要時期,他們不僅思想敏銳而活躍、容易接受新事物,而且具有一定的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有自己對未來學校的憧憬和期待。當我和學生交流這個話題的時候,他們顯得非常興奮,紛紛表達了自己的看法,描繪出了未來學校學習方式的美好畫卷。
在高中生心目中,學習地點可以是一座大花園,可以是一座博物館,可以是一座影劇院,可以是一座圖書館,可以是一座實驗室……
在學習方式上,未來,也許不會再有學校。高度信息化的未來,授課全部在網(wǎng)絡上進行。我們只需在網(wǎng)上選擇學校進行報名,通過審核后,就可以獲得進入該校學習系統(tǒng)的機會。如果想聆聽某名師的授課,則可以通過網(wǎng)上預約、私人定制,以滿足學生個性化、自主化學習的需求。該系統(tǒng)在教師授課時會切斷與外網(wǎng)的聯(lián)系,并對學生進行考勤統(tǒng)計和定期考察。老師在課堂上提出的問題也可通過系統(tǒng)進行回答,同時,我們有疑問也可直接向老師請教。而老師布置的作業(yè)將由學生在規(guī)定時間內上交并進行批改。課后,系統(tǒng)還會對視頻進行保存,方便我們隨時瀏覽或研究上課時不懂的問題。
未來,也許不會再有高考。名牌大學不再設置門檻,我們可根據(jù)個人興趣自行網(wǎng)上報名、聽課,按要求完成學業(yè)并通過畢業(yè)檢測,就可獲得該校的畢業(yè)證書。那些熱愛學習的同學不會再被高校拒之門外。正如隨著公立學校的發(fā)展,私塾逐漸被淘汰在歷史長河中,也許有一天學校也會被網(wǎng)校所替代。
未來,也許不會再有課本。現(xiàn)在的我們每天上學都要背著厚厚的書包,課桌里塞滿了各種學習資料,使用起來極為不便。隨著未來信息化的高度發(fā)展,學生只要一本書就可存起所有需要用到的教材和試卷,還會對做過的錯題自動存儲,省時省力。
未來,也許更加注重選課。學??梢愿鶕?jù)每個學生的興趣愛好,讓我們選擇自己喜歡的科目——有魔藥課,可以配置各種各樣的藥物;有占卜課,可以根據(jù)日月星辰的變化來研究預測未來;有動物課,可以研究各種神奇動物的生活習性……每個學生都可以根據(jù)自身個性與特長來選課,我們有著完全不同的課程表,感受截然不同的課程內涵。
未來,也許課堂多元整合。未來的課堂不單純是老師的知識傳授,而更多的是自主式、體驗式的學習,充分挖掘我們的自主學習能力……每天放學后我們沒有家庭作業(yè),所有的學習任務都是當堂完成、當堂檢測。我們可以自己選擇座位,還可以自己選擇課外活動,教室也不是固定場所,在學校的任何一個地方都可以。最受我們歡迎的課程是國際交流課,通過互聯(lián)網(wǎng),與國外的老師和學生們在線交流。師資形態(tài)將以創(chuàng)新工場、工作室、項目團隊等方式存在,通過整合國際、國內一流師資培訓力量,采取線上和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力爭為我們學生提供面向未來、國際一流的教育教學活動。
更重要的是,在學習評價上,未來的學校實行學分制,每名學生在學期開始時都會有100分的基礎分,分數(shù)的增減與我們平日里的表現(xiàn)情況和社會服務次數(shù)等公益活動掛鉤。學生參與社會公益活動不再是喊口號,而是要接受學校和社會各界的監(jiān)督。學校采取素質教育,我們的考試成績只占學期總評價的1/3,另外2/3為課題研究與學分評價。學生一入學便要選擇一項課題,獨自或與他人開始研究,學校相關方面的教師會無條件提供幫助,因為我們的課題研究進度與他們的教學評價也有關系。我們選擇的課題要經(jīng)學校審查確實可行后才可以進行,對課題的評價不僅與進度有關,還與課題的難易程度有關。
每一個學生在雙休日和假期都要參與社團活動,同時也要積極參加社會公益活動,這些都與最后的總學分有關。除此之外,國學等在總評中也占一定比例。每年只會選80%的學生升入下一級。未來的學校不是培養(yǎng)“書呆子”和“考試機器”的地方,學校會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價值觀與核心素養(yǎng),使學生成為一個全面發(fā)展的人。未來的我們眼神里不會再有疲倦和迷茫,取而代之的會是陽光般的自信……
筆者相信,未來學校的發(fā)展,會盡大可能地滿足學生學習的需要。未來學??梢詫Ω鞣N新型的學習方式進行實驗并作實際分析,判斷這些學習方式是否適合新時代的發(fā)展,是否能達成學生的愿望和期待。
當然,無論未來學校學習方式如何轉變,都會回歸到這兩個關鍵的詞匯——幸福、完整。誠如朱老師所說,人這一生最重要的追求是追求幸福,學校應該成為匯集偉大思維的中心,最好的教育就是幫助學生發(fā)現(xiàn)自己、成就自己?;谶@樣的理念,我們要“眼中有學生,心中有未來”,要關注學生究竟應該怎樣學習,更要聚焦怎樣通過系統(tǒng)化的學習收獲價值,進而主動面向未來。
(作者單位:山東省諸城市繁華中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