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振華
一百年前,祖國危難,山河破碎;一百年后,民族復興,祖國昌盛?;厥淄?,崢嶸歲月,不應忘卻;仰望今朝,民族青年,應當自強;展望未來,中華青年,要逐夢遠方?!拔逅摹逼鞄?,不會靡倒;“五四”精神,定當千古流芳。
歷史應當銘記,精神應當鐫刻于心。2019年4月30日上午,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當我在電視機前看到如此恢宏的場面時,心中蕩起的漣漪久久不能平靜。作為當代青年,我深感肩上責任重大;作為一個對“五四運動”的追思者,我為那時的青年感到驕傲!時光流淌,“五四”精神也代代相傳,只因為我們是華夏子孫,我們都是追夢人。
薪火相傳,不負過往。
一百年前的五月,民族處于危難之際;一百年前的學生,雖生活拮據但心向祖國。1919是中國的痛,也是中國人奮發(fā)向上的新起點。作為一支新生的社會力量,中國熱血青年踏上了歷史變革的舞臺。他們無畏反動軍閥的槍炮,無懼流血的代價,只為祖國的崛起而憤然走向街頭,“誓死力爭,還我青島”的鏗鏘口號響徹中國大地。青年學生用實際行動表達自己的態(tài)度,為國發(fā)聲,最終取得了偉大的勝利,“五四運動”的積極思想也得以傳播,愛國、民主、科學、創(chuàng)新的思想激蕩人心。作為新時代青年,我們定當不負過往,砥礪前行,奮發(fā)向上,以青年之力量創(chuàng)造美麗之中國。
思考今朝,升華革新。
在這次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不僅對過去的熱血青年給予了極高的贊揚,也對當代青年表達了殷切期盼。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當代青年必將接過民族復興的接力棒,在新的征程上快馬加鞭,縱橫馳騁。我們還需繼續(xù)錘煉、提升,不僅要用“五四”精神滋養(yǎng)思想,更需要用它來推動當代社會理念的革新。在前進的路上,我們要懂得堅持不懈,也要懂得沉思創(chuàng)新才是偉大復興不竭的動力。
探尋遠方,揚帆遠航。
人生有詩和遠方,祖國的未來無可限量。當我們踏著時代的旋律奮勇前進時,不能忘記一百年前先烈們許下的愿望,不能忘記“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的古訓。面對各種機遇,我們會緊緊把握;面對各種挑戰(zhàn),我們不會退縮。我們探尋遠方,無畏將來,為中華之崛起而揚帆遠航。
回想屏幕上莊嚴肅穆的會場,那鏗鏘激越的講話如黃鐘大呂,不絕于耳,我仿佛穿越時光隧道,回到了一百年前。朦朧中,我匯入了群情振奮的人流之中,揮舞拳頭,振臂高呼:強我中華,在我青年!祖國圓夢,唯我青年!美哉我泱泱中國,與天不老!壯哉我中國青年,與國無疆!
指導老師點評
這是一篇文質兼美的觀后感。文章用整句開篇,亮明所“感”,形式優(yōu)美,可謂“鳳頭”。主體部分用并列式構思謀篇,圍繞中心論點,設置三個分論點,從三個角度鋪展開來,全面闡述自己的“觀后感”,條分縷析,脈絡分明,邏輯縝密。文中多次引用或化用古典詩文名句,信手拈來,恰到好處,不僅凸顯了文采,增添了看點,更顯示了作者較為深厚的文化積淀,贏得讀者的青睞。全文開篇點題,結尾重申主旨,首尾呼應,干練圓合。
——韓延明 (陜西省語文特級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