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康軼
摘 要 本文通過自主導入設備,整合驅動軸裝配過程的工程內容,達到減少驅動軸安裝的崗位人員與占地面積,實施方案后降低人員搬運工件超過國家標準等生產現場存在的課題。
關鍵詞 汽車裝配 人員成本;驅動軸安裝自動化
引言
隨著勞動成本的不斷增加,以及驅動軸裝配生產過程中存在的困惑,調查了國內主流的車廠前驅動軸備件都也是手動裝配線,操作人員要手工搬運總成零件進行裝配。國外汽車企業(yè)都是機器人代替人工作業(yè),實現自動化安裝和機器人搬運。但機器人自動化安裝工程編成率低,國外實現機器人代替人工作業(yè),實現自動化安裝和機器人搬運,投資費用非常高,投入多,產出少。而本次的所導入的設備是依靠國內技術,以低成本不但實現驅動軸自動輸送線,而且同時工程編成率達到95%。國內車企首創(chuàng)驅動軸線自動輸送的汽車企業(yè)。
1 驅動軸裝配線人員及工程內容
以某工廠為例:原驅動軸備件區(qū)為裝配線,有8個裝配崗位:
左右擋泥板轉向節(jié)安裝。
搬運左右轉向節(jié)壓裝制動盤。
搬運左右轉向節(jié)總成安裝制動鉗。
搬運左右轉向節(jié)安裝驅動軸。
以上提及的八個崗位工程是裝配完成后通過人手搬運,將已完成零件傳遞到下個工序,零件的較重容易造成員工勞動損傷。
2 驅動軸裝配線崗位人員搬運重量
針對現場裝配線各崗位人員搬運重量進行調查,實測崗位員工操作搬運零件的過程中重量超過國家標準(體力搬運重量限值準則 GB 12330-90)單次搬運≤15KG,存在員工勞動強度超標及增加不同程度的身體機能勞損問題。
3 崗位工程工時及工程編程率
某工廠的稼動工時為50秒?,F場共八個崗位,工藝技術測量其理論操作工時與實際操作工時做對比:
崗位①②理論操作工時37秒,實際操作工時41秒。
崗位③④理論操作工時35秒,實際操作工時36秒。
崗位⑤⑥理論操作工時45秒,實際操作工時43秒。
崗位⑦⑧理論操作工時47秒,實際操作工時39秒。
根據現場理論工時與現場實測結果顯示,八個崗位所需工時平均占工時的85%,工時寬松導致用工效率低,但在此基礎上增加工程,會導致崗位工時超出問題。
4 現場物流占用面積
驅動軸裝配線占用地面物流面積約125㎡,占據現場大量綠色通道區(qū)域及物流區(qū)域,造成現場綠色通道變窄行走困難,物流調配零件異常。
5 問題點及推進方案確立
驅動軸裝配線八名員工在日常工作過程中,勞動強度大,但單臺工程工時不飽和,占總裝科工時的85%,占用占地面積等,需要解決勞動強度問題,參考某汽車制造裝配線,導入大型的自動化設備,故然可以解決該問題,但缺點是需要耗費大量的投入成本及后期保養(yǎng)成本,有存在導入規(guī)格不一致的車型(零件)時,需要設備廠商對設備進行調試、修改程序,需要耗費時間,難以滿足高速發(fā)展的汽車制造業(yè)。故需要通過自主研發(fā)方案及自主購置投入設備的方式,針對現場存在的問題,通過該臺設備能極大的降低自動化所造成的成本問題。
6 技術應用的解決方案
(1)主體輸送線結構:主體結構采用鋁合金材料進行組裝,整體結構包括:鏈條、升降臺、檔位開關等,主體分為上下兩層循環(huán)輸送臺板。
(2)自動搬運機械手結構包括:A型機械手X軸、A型機械手Z軸、A型機械手旋轉。
A型機械手X軸結構包括(圖一):
(1)、主底板。(2)、深溝球軸承。(3)、軸連接鍵。(4)、主動同步輪。(5)、同步輪鍵。(6)、定位墊片。(7)、深溝球軸承。(8)、主動軸。(9)、伺服減速電機。(10)、X軸伺服減速電機座。(11)、X軸主動軸承座。(12)、X軸光軸壓緊塊。(13)、X軸光軸固定座。(14)、光軸。(15)、同步帶。(16)、光軸滑塊。(17)、X軸從動座。(18)、X軸膠鏈固定架。(19)、X軸膠鏈定位架。(20)、X軸同步帶輪從動軸。(21)、X軸從動軸外卡環(huán)。(22)、從動同步輪。(23)、軸連接鍵。(24)、軸承座蓋板。
A型機械手Z軸機構包括(圖二):
(1)、Z軸骨架。(2)、Z軸膠鏈固定架。(3)、Z軸膠鏈活動架。(4)、Z軸電機座蓋板。(5)、伺服電機。(6)、Z軸從動軸承蓋板。(7)、深溝球軸承。(8)、Z軸精密絲桿外卡環(huán)。(9)、精密螺帽。(10)、Z軸絲桿連接件。(11)、滑塊。(12)、滑軌。(13)、走線蓋板。(14)、精密螺桿。(15)、深溝球軸承。(16)、軸鎖定螺母。(17)、軸連接鍵。(18)、連軸器。(19)、軸連接鍵。(20)、伺服電機安裝座。(21)、Y軸壓緊板。(22)、Y軸固定座。(23)、Z軸膠鏈固定架。(24)、同步帶連接壓緊板。
A型機械手旋轉結構包括(圖三):
(1)、葉片式擺動氣缸。(2)、轉動連接桿主桿。(3)、軸連接鍵。(4)、連軸器。(5)、軸連接鍵。(6)、軸鎖定螺母。(7)、深溝軸承。(8)、轉動軸。(9)、調心軸承。(10)、內卡卡環(huán)。(11)、定位銷。(12)、夾緊滑動支架。(13)、夾緊抓手。(14)、定位銷。(15)、尼龍定位抓塊。(16)、工件固定氣缸底板。(17)、工件固定氣缸。(18)、氣缸連接頭座。(19)、氣缸連接底座。(20)、氣缸。(21)、外卡卡環(huán)。(22)、定位保護氣缸。(23)、Z軸轉動軸鎖母。
實現技術方案:
1、X軸電機帶動皮帶驅動機械手實現X軸方向移動(前后移動)。
2、Z軸電機帶動皮帶驅動絲桿實現Z軸方向移動(上下移動)。
3、A型機械手通過氣缸推動夾緊滑動支架來實現夾緊和松開轉向節(jié)。
7 總結
綜上所述,隨著時代技術不斷革新進步與人員成本的不斷提高。目前通過自動化設備取代人工作業(yè)并高效運用機器人技術、PLC技術、實現機器人搬運轉向節(jié)總成取代人員搬運,能大幅提升設備自動化水平,并通過優(yōu)化手法及整合作業(yè)流程,削減搬運工件重量超過國家標準(單次搬運≤15KG)符合國家標準,投入設備后能提高人員的效率,減少員工編程率過低所產生的生產成本浪費。
參考文獻
[1] 徐文杰,綦法群,馮德貴.基于整流化的生產線精益改善方法研究[J].制造技術與機床, 2015(2):57-62.
[2] 都云飛,姚奇,倪文勝.重型裝備裝配線流線化方案設計與管理[J].建筑機械化,2013(9):82-83.
[3] 沈宏山,張?zhí)m春,謝昊,等.現代汽車制造工藝布局及其柔性化設計[J].時代汽車,2018,30(9):82-83,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