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晨倩
在世界照相機發(fā)展的歷史長河中,120照相機這個品牌和機種是歷久不衰的長壽機型之一。
早在1901年,美國的柯達公司就推出了使用120膠卷的布朗尼2號方盒式簡易相機( No.2 Brownie)。該機的名義畫幅尺寸為6×9cm,實際的畫幅尺寸為57.2mm×82.6mm。此后,使用120膠卷的各種不同類型的照相機不斷地推向市場,受到了攝影愛好者的歡迎和使用。
在各種不同類型和眾多品牌的120相機中,120雙反相機可謂獨樹一幟,是最受攝影人歡迎的機型之一。由于它的外觀造型別具一格、結構特殊、取景直觀、對焦準確、使用方便等固有的特點和優(yōu)勢,使許多相機公司和相機廠紛紛研制和開發(fā)、生產(chǎn)各種不同品牌、不同結構類型的120雙反相機,力圖在相機市場上占有一席之地。因此,我們今天可以看到品牌豐富的各種120雙反相機。然而,在眾多120雙反相機中,有頗受歡迎的知名的成功品牌,還有更多不知名和曇花一現(xiàn)的失敗品牌。
德國的弗蘭克·海迪克相機廠生產(chǎn)的祿來弗萊克斯120雙反相機是眾所周知的、具有里程碑意義的120雙反相機,也是高檔120專業(yè)雙反相機的象征。它的成功,對120雙反相機的發(fā)展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
祿來120雙反相機的產(chǎn)生,與該廠曾生產(chǎn)過一款著名的Rolleidoscop_鏡頭的立體照相機有關。該機中間的一支反光式鏡頭用于取景,兩邊的鏡頭用于拍照。經(jīng)過技術改造后,把立體相機去掉了一個鏡頭,形成了祿來120雙反相機的原始型Ⅰ型,并于1929年首次推向市場。
該機使用柯達117型膠卷,每卷可拍6個畫面。安裝的鏡頭是天塞Tessar 75mm F4.5鏡頭。很快,祿來雙反相機的原始Ⅱ型又推向了市場,安裝的鏡頭改為天塞Tessar 75mm F3.8鏡頭。祿來原始型的Ⅰ型和Ⅱ型雙反相機的生產(chǎn)時間為1929年到1932年。
弗蘭克·海迪克相機廠在1934年還推出了標準Ⅲ型的祿來120雙反相機的新機型(圖1),整體為黑色,俗稱“黑祿來”。該機使用標準的120膠卷,采用搖把方式卷片,每卷可拍6cm×6cm畫幅的12個畫面,可以自動停片、自動計數(shù)。安裝有高素質的標準75mm F3.5天塞鏡頭和結實耐用的全速康盤快門T、B、1s~1/500s,機身后部設有曝光參考表和景深表(圖2)。由于該機功能完備、結實耐用、鏡頭素質一流、使用操作方便,因此,受到職業(yè)攝影師和攝影發(fā)燒友的廣泛歡迎。
這款具有里程碑意義的祿來標準Ⅲ型120雙反相機,不但為其后的系列化的發(fā)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而且也為祿來120雙反相機的結構設計提供了基本的模式。
由于祿來120雙反相機的成功,德國的一些相機公司和相機廠也開始紛紛研制和開發(fā)各種不同類型的120雙反相機,力圖和祿來相機一爭高下,在相機市場上占有一席之地。這其中,實力雄厚的蔡司公司在1934年首次向市場推出了依康弗萊克斯Ikonflex Ⅰ型120雙反相機。該機的外觀造型和結構上的設計,與祿來有所不同,很有特點,后來也形成了系列化的發(fā)展。
在德國眾多的120雙反相機的生產(chǎn)廠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福斯相機公司設計生產(chǎn)的一款安裝有布簾快門的福斯弗萊克斯120雙反照相機。該機由于在結構設計上存在明顯的缺欠和使用不方便等原因,成為120雙反相機中的匆匆過客和曇花一現(xiàn)的典型代表。
德國的福斯公司成立于1930年,位于首都柏林,于1942年倒閉,成為歷史上短命的相機公司之一。該公司成立之初,首先推出的是安裝有布簾快門的FOTH Derby使用127膠卷的折疊式相機,快門速度為B、1/25s~1/500s共6檔。因為該機裝有布簾快門,在127相機中還比較少見。因此,在當時受到攝影愛好者的歡迎。
隨后,福斯公司又連續(xù)推出了安裝有布簾快門的120雙反相機,以期與祿來120雙反相機相抗衡,力圖在120雙反相機市場上占有一席之地。
眾所周知,在120雙反相機這個大家族中,絕大多數(shù)相機都安裝的是鏡間快門,安裝有布簾快門的120雙反相機還極為少見。而福斯弗萊克斯120雙反相機是安裝布簾快門120雙反相機的首倒和開創(chuàng)砉。因此,意義非凡,具有很好的研究和收藏價值。
由于福斯弗萊克斯120雙反相機在短短的十幾年中究竟生產(chǎn)了幾款不同的型號還不清楚。本文根據(jù)筆者所收藏的三款不同機型的特點作一介紹,僅供參考。三款相機暫且定為福斯Ⅰ型、Ⅱ型和Ⅲ型。
1、FOTH-FLEX Ⅰ型120雙反相機
福斯弗萊克斯Ⅰ型1 20雙反相機在設計理念和設計風格上與祿來120雙反相機完全不同。該機為金屬鑄造機身,外貼黑色飾皮,飾皮粘貼十分牢固。福斯弗萊克斯Ⅰ型120雙反相機的外形尺寸為145mm×90mm×90mm,比祿來120雙反相機標準型的體積大一些,份量也較重。相機的鏡頭上方?jīng)]有常見的標識,只是貼了一塊飾皮。但在機頂蓋的飾皮上壓印了FOTH標識,以及機身底部前面板的金屬標牌上壓印了FOTH-FLEX標識(圖3)。
福斯弗萊克斯Ⅰ型120雙反相機的左側設有膠卷軸和卷片軸的兩個卡鈕(圖4)。左側下部的紅窗為自動計數(shù)紅窗,中間設有老式的附件插座。左側的前部大旋鈕為該機的調焦鈕,調焦范圍由1 5米~∞。
該機采取機內(nèi)齒輪調焦的方式。逆時針旋轉調焦鈕,可使上、下鏡頭同時向外伸出;順時針旋轉調焦鈕,可使上、下鏡頭同時退回原位。
福斯弗萊克斯Ⅰ型1 20雙反相機的機身的右上角,設有該機的卷片大旋鈕(圖5)。它的下面為一個長90mm、寬25mm、厚6mm的臺階。臺階的底音B(機身右下角)設有直徑為19mm的布簾快門上弦旋鈕,旋鈕上有快門刻度。它的上面為自拍機上弦扳手,扳手的上面為自拍機的釋放鈕,在臺階的前面設有快門釋放扳手和快門線接口。
福斯弗萊克斯Ⅰ型1 20雙反相機后部的中間為計數(shù)紅窗。它下面的小圓盤為機身后蓋的開啟和鎖定圓盤,圓盤上壓印有FOTH BERLIN標識(圖6)。
相機的底部設有早期的9mm_腳架的螺絲孔和一個計數(shù)紅窗(圖7)。這個計數(shù)紅窗可以用作自動計數(shù)紅窗,當紅窗出現(xiàn)①字時,停止卷片。把機身右側的小紅窗也調回①字即可,之后拍攝時也可看小紅窗內(nèi)的數(shù)字進行計數(shù),該機不能自動停片。
旋轉機身后部下面的小圓盤鎖定,掀開鎖定板,機身后蓋可分成兩部分(圖8)。可看到,該機布簾快門的后簾非常平整(圖9)。前簾稍差一些。實測的畫幅尺寸為56mm×56mm。該機快門的速度范圍為B、1/25s、1/50s、1/75s、1/100s、1/200s、1/500s共7檔。順時針旋轉布簾快門的上弦旋鈕后,向外撥出旋鈕,左、右旋轉,使設定的快門速度對準標記即可。該機各檔的快門速度仍能正常工作(圖10)。
由于該機的上弦旋鈕直徑較小和上弦彈簧的彈力十足。因此,上弦時需用力緊捏上弦旋鈕,一次旋轉到底,中途不能停頓,否則旋鈕會自動彈回。由于旋鈕直徑過小,這樣的設計在使用上顯然不是很方便。
在相機內(nèi)部的底部中間設有一根活動的金屬桿,金屬桿的兩端各有一個小圓盤,膠卷的邊緣從兩個小圓盤通過時,靠機身后蓋的壓力可使小圓盤和膠卷邊緣產(chǎn)生摩擦力,帶動小圓盤轉動,從而帶動機身左側的自動計數(shù)盤進行自動計數(shù)。由于該機沒有自動停片機構,這個自動計數(shù)機構仍以看紅窗計數(shù)為主。這樣的設計,目的如何,還有待研究(圖11)。
該機的取景器沒有什么特別之處,取景器的后擋板上有放大鏡。放大鏡的彈起是靠一個很小的卡鈕開啟和鎖定,不是很方便。取景器沒有平視取景的框架,不利于快速取景和抓拍。
該機安裝有4片4組的高素質鏡頭。取景鏡頭和拍攝鏡頭的結構一樣,均為福斯正光鏡頭,鏡頭內(nèi)圈的標識為FOTH ANASTIGMAT 1:3.5 F=75mm,鏡頭沒有鍍膜,鏡片十分潔凈。
該機的光圈位于機身底部FOTH-FLEX標牌的上部和下面鏡頭之間的圓弧上。光圈調節(jié)的范圍:F3.5、F4.5、F5.6、F9、F12.5、F18、F25共7檔。光圈的調節(jié)也很特別、少見。光圈調節(jié)的指示標記為下面鏡頭邊緣上的一個小缺口,調節(jié)光圈時,需轉動鏡圈,使小缺口對準使用的光圈值(圖12)。這個小缺口沒有明顯的標識。因此,光圈的調節(jié)并不是很方便。
該機的加工件都很精細,相機上所有的金屬零件都做了電鍍處理,質量上乘。
在早期裝有布簾快門的照相機,一向被看作是高檔相機的象征。布簾快門因其結構精密、快門速度擋多、最高的快門速度可以達到1/500s以上等優(yōu)點。因此,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這臺繼祿來120雙反相機之后,很快推出上市的福斯弗萊克斯Ⅰ型120雙反相機,由于安裝有布簾快門,令人耳目一新,就相機的檔次而言,在當時,并不輸給鏡間快門的祿來120標準Ⅲ型雙反相機。
然而,在使用和操作上,兩種機型卻存在著明顯的差異。祿來120雙反相機使用和操作非常方便、一目了然。光圈和快門的調整方便、快捷。采用搖把卷片,可以自動停片、自動計數(shù)。設有曝光參考表和景深表等這些先進的功能,使該機型受到了攝影人的廣泛歡迎。
而福斯120雙反相機雖然安裝有先進的布簾快門,但是,由于設計上的缺欠和不足,造成使用和操作上非常不方便,該機型在使用和操作上存在的主要問題有:
①布簾快門的上弦旋鈕過?。▋H19mm)。上弦時,需要用力捏緊旋鈕一次上弦到位,中間如果停頓,布簾快門會重新返回,需再次上弦。
②上弦旋鈕上的快門速度標識過小,需仔細查看并對準標記才行,不是很方便。
③光圈調節(jié)的標記設計在下面鏡頭邊緣鋸開的小缺口上,并且沒有明確的顏色標記,調節(jié)時需旋轉鏡頭的外圈,使缺口對準所設定的光圈,要仔細的調節(jié)和查看。因此,該機光圈的調節(jié)也不是很方便。
④該機的機身后背設有一個計數(shù)紅窗,機身底部也設有一個計數(shù)紅窗,機身左側還設有一個自動計數(shù)的小紅窗。由于沒有自動停片機構,這個自動計數(shù)紅窗機構的設計并沒有實用意義。
⑤在早期,由于膠卷的感光度較低,因此,經(jīng)常會使用快門的慢速度,這款福斯Ⅰ型由于沒有慢速快門,在使用功能上顯然不如具有全速的鏡間快門。
由于這款福斯Ⅰ型1 20雙反相機存在上述的一些缺欠,使該機在使用和操作上明顯不如祿來標準Ⅲ型120雙反相機方便,只是布簾快門的設計確成為該機型的最大亮點。因此,受到了一些攝影人的歡迎。該機保存完好、功能正常、品相較好,該機有7.5成新,比較少見。2、FOTH-FLEXⅡ型120雙反相機
繼福斯弗萊克斯Ⅰ型120雙反相機之后,福斯公司經(jīng)過重新設計,又及時的推出了福斯Ⅱ型布簾快門120雙反相機的新機型。經(jīng)過改進和重新設計的福斯Ⅱ型1 20雙反相機新機型,外觀造型新穎、別具一格、令人耳目一新(圖13)。
該機主要有四方面做了改進和重新設計:
①該機在原有Ⅰ型的高速布簾快門的基礎上增加了慢速快門,使該機具有全速的布簾快門,拓展了使用功能的范圍。因而,進一步提高了該機的檔次。
②該機把Ⅰ型常見的機身側面調焦旋鈕方式,改為設在機身前面板的扳把調焦方式。設計新穎、比較少見。
③該機安裝有F2.5大口徑的取景鏡頭和攝影鏡頭,取代了Ⅰ型安裝的F3.5鏡頭,不但提高了該機的檔次,而且也成為該機的最大亮點。
④在相機的機頂設有景深表標牌。
福斯Ⅱ型1 20雙反相機的外形尺寸與福斯Ⅰ型基本相同,外貼黑色飾皮,飾皮完整、粘貼十分牢靠。FOTH-FLEX標識設在常見的機身上方的標牌上。
該機的調焦鈕由福斯Ⅰ型設在機身左側的旋鈕改為設在前面板的右側,一目了然。調焦方式仍采用內(nèi)藏齒輪傳動的方式,調焦時,上、下鏡頭同時進退。
該機的左側結構與福斯Ⅰ型基本相同,仍設有兩個膠卷軸的卡鈕、老式的攝影附插座和自動計數(shù)機構的紅窗(圖14)。該機機身的右側結構有所變化,機身右側后部的右上角仍為卷片旋鈕(圖15)。它的下面是一個長90mm、寬25mm、厚為6mm的臺階。臺階上設有布簾快門的調節(jié)機構,與福斯Ⅰ型的不同之處是,在臺階上增設了布簾快門的慢速調節(jié)機構,使該機具備了全速快門的拍攝功能。
臺階的上部為自拍機上弦扳手,它的下面為自拍機的開啟鈕。再下面是該機布簾快門慢速的調節(jié)機構。臺階的底部為布簾快門的上弦旋鈕,旋鈕的直徑仍為19mm。在臺階的前面設有快門釋放小扳手和快門線接口。
相機的后部設有計數(shù)紅窗(圖16)。為防止強光的射入,紅窗上增加了一個有螺紋接口的小蓋板,卷片時可把這個小蓋板擰下,卷片后再把它擰上。這個小蓋板也可以擰在相機底部的紅窗上。這樣別出心裁的設計,使用時很不方便。
在機身的底部設有相機后蓋的鎖定和開啟的小圓盤,圓盤上壓印有FOTH CO標識。向左旋轉小圓盤,機身后蓋被打開,向右旋轉可鎖定后蓋。該機的底部還設有一個計數(shù)紅窗和一個后期6mm的三腳架螺絲孔(圖17)。
該機的后背仍采用一分為二的分離方式(圖18)。布簾快門的前簾和后簾都十分平整、狀態(tài)良好。順時針旋轉布簾快門的上弦旋鈕到底,可感到上弦的彈簧十分有力,向外撥出上弦旋鈕,左右旋轉,使設定的快門速度值對準標記即可。
該機的快門速度為B、1/25s、1/50s、1/75s、1/100s、1/200s、1/500s共7檔。各檔快門均能正常工作。慢門速度為2s、1s、1/2s、1/5s、1/10s共5檔。由于相機長期不使用,因此,該機的慢門上弦后,速度已明顯滯后,不能正常工作。
該機除了可以看紅窗計數(shù)外,還可以進行自動計數(shù),在相機的底部仍設有自動計數(shù)機構,其結構原理與上述的福斯Ⅰ型相同,在此不再重復。
該機的取景器與福斯Ⅰ型基本相同,只是在機頂遮光罩的前蓋板上設置了一個F2.5標頭在不同拍攝距離時的景深范圍標牌(圖19)。
設在機身前部右側的調焦小扳手,十分顯眼。該機的調焦范圍由6英尺~∞(由原來的公制改為英制標識)。逆時針旋轉約90°。
福斯Ⅱ型120雙反相機安裝有大口徑取景鏡頭和拍攝鏡頭,使取景器更加明亮和對焦方便。鏡頭內(nèi)圈的標識為FOTH ANASTIGMAT1:2.5 F=75mm,鏡頭號No.25133。鏡頭沒有鍍膜,鏡片十分潔凈,可外套中37mm的濾色鏡。
該機光圈調節(jié)的范圍為F2.5、F3、F3.5、F4.5、F5.5、F6.3、F9、F12.5共8檔,光圈的設計比較特殊。光圈調節(jié)的標記仍為鏡頭邊緣上的一個小缺口,調節(jié)時需旋轉鏡圈,標記不明顯,調節(jié)不方便。如果外套濾色鏡時,小缺口會被濾色鏡蓋住,調節(jié)光圈時,需先取下濾鏡,調節(jié)后再套上。如果使用有內(nèi)螺紋接口的濾色鏡時,小缺口可露在外面,便于光圈的調節(jié)。
由以上所述的情況可以看到,這款經(jīng)過重新設計的福斯Ⅱ型120雙反相機的外觀煥然一新,使該機的觀賞效果也大為增色。經(jīng)過技術改造后,相機的功能有所提升,更加完善。
但是,這種標新立異的設計,不但沒有使福斯Ⅰ型相機在使用、操作上的缺欠有所改變,反而還增加了一些操作的更加不方便之處。例如,該機仍保持了原來的卷片不能自動停片的機構。因此,這個自動計數(shù)機構形同虛設,仍需看紅窗計數(shù)。機身后背的計數(shù)紅窗增加了一個圓形小蓋板,卷片計數(shù)時,需把這個小蓋板擰下,卷片后再把這個小蓋板擰上,很麻煩。光圈的調節(jié)方式仍沒有改進,調節(jié)仍不是很方便。
該機的主要改進之一是增加了慢速快門,使該機布簾快門的速度達到B、2s、1s~1/500s、全速快門的水平。其二是安裝有F2.5的大口徑鏡頭。因此,使該機功能達到了極致,完全具備了高檔120雙反相機的特征。
但是,從該機的右側可以看到,由于增加了慢門機構,使本來就比較零散的快門控制機構更加零碎化,操作也更加不方便。使用慢門時,需先給快門上弦,將快門速度調到B檔,再給慢門上弦。在操作上,顯然不如鏡間快門方便快捷。
由以上所述的情況可以看到,經(jīng)過重新設計的這款福斯Ⅱ型120雙反相機,其效果有得也有失。①采用了扳把方式調焦,可進行快速對焦,設計新穎、別具一格,具有一定的觀賞效果;②增加了慢速快門機構,使該機的拍攝功能更加完備;③安裝有F2.5的大口徑鏡頭,提高了該機型的檔次。
然而,這款重新設計的福斯Ⅱ型120雙反相機,畢竟沒有觸及和改善使用操作上不方便的缺欠,而成為該機型的致命弱點。
這臺福斯Ⅱ型120雙反相機的外觀不算新,機身內(nèi)卻很新。布簾的前簾和后簾很平整,快門仍能正常工作,可以用來拍片。相機品相較好,約7成新。
3、FOTH-FLEX Ⅲ型120雙反相機
繼福斯Ⅱ型120雙反相機之后,福斯相機公司又推出了福斯Ⅲ型120雙反相機。該機型的外觀和結構與福斯Ⅱ型大同小異,因此,在制造成本上也可以大為降低,安裝的鏡頭改為福斯Ⅰ型的F3.5標準口徑,調焦小扳手由福斯Ⅱ型的右側改為左側,方便左手操作的攝影者(圖21)。
該機很新,品相可達到約8成,有原廠鏡頭蓋。機身飾布粘貼牢固,除了調焦小扳手和布簾控制部分的零件外,其它所有金屬部分都噴涂有光亮的黑漆。機身上部有Foth flex金屬標牌,鏡頭蓋上也印有FOTH FLEX標識。
福斯Ⅲ型120雙反相機的機身左側仍設有上、下兩個膠卷軸卡鈕。中間為老式的附件插座,下部為自動計數(shù)機構和計數(shù)窗(圖22)。
機身右側的后部自上而下分別為卷片旋鈕和厚度為6mm的臺階。臺階上分布有自拍機上弦小扳手、自拍機啟動按鈕、布簾快門慢速調節(jié)上弦小扳手和布簾快門上弦旋鈕,臺階的前部為快門釋放扳手和快門線接口(圖23)。
機身后部的中間有計數(shù)紅窗,紅窗的外面有活動的圓形蓋板,可把紅窗蓋住。這比福斯Ⅱ型紅窗蓋板的分離式設計更為合理、操作更方便。但是,由于這個紅窗過小,因此觀察時不是很方便(圖24)。
在機身后部的底部設有相機后蓋的鎖定和開啟活動圓盤,圓盤上壓印有FOTH.CO標識。向左轉動圓盤,相機的后蓋可被打開。該機的后蓋板仍采用一分為二的分離方式(圖25),布簾快門的后簾非常平整,前簾稍差一些。在機身的底部仍設有自動計數(shù)機構的細圓桿,圓桿的兩端設有靠摩擦傳動的小國輪(圖26)。
該機的取景器與福斯Ⅱ型基本一樣,設有放大鏡,在遮光罩的前擋板上設有景深范圍參考表。
福斯Ⅲ型120雙反相機的調焦扳手設在了前面板的左側,調焦范圍由4英尺~∞,扳手需轉動約170°(福斯Ⅱ型為900)。布簾快門的速度范圍為B、2s、1s~1/500s共12檔,快門工作正常(圖28)。
該機的光圈范圍由F3.5~F25,共7檔。光圈刻度標牌由鏡頭的底部改為鏡頭的右側,光圈指示的標記仍設在鏡頭邊緣的小缺口上。
該機安裝的鏡頭與福斯Ⅰ型一樣,鏡頭的內(nèi)圈標識為FOTH ANASTIGMAT 1:3.5 F=75mm,鏡頭號No.19666。鏡頭沒有鍍膜,鏡片十分潔凈。上、下鏡頭結構相同,均為福斯F3.5正光鏡頭(圖29)。
從以上所介紹的三款福斯120雙反相機的特點可以看到,它們既有一些相同之處,同時也存在各自不同的特點,可簡要的歸納如下:
三款福斯120雙反相機的共同之處:
①都安裝有先進的布簾快門,快門的速度范圍均為B、1/25s、1/50s、1/75s、1/100s、1/200s、1/500s共7檔。上弦旋鈕直徑較小,均為19mm,上弦彈簧彈力十足,需一次上弦到位。
②三款相機都有相同的自動計數(shù)機構,并開有三個計數(shù)紅窗。
③三款相機的光圈調節(jié)方式相同,光圈調節(jié)標識不夠明確。使用濾色鏡時會把標記擋住。
④三款相機都采用的是內(nèi)藏齒輪調焦的方式,調焦時上、下鏡頭同時轉動和進退。
⑤三款相機的后蓋開合都采用一分為二的分離方式。
三款福斯120雙反相機的主要不同之處:
①三款相機的外觀造型明顯不同。福斯Ⅰ型的調焦旋鈕位于機身的左側;福斯Ⅱ型改為調焦扳手位于前面板的左側;福斯Ⅲ型把調焦扳手又改為前面板的左側,左手調焦。
②福斯Ⅰ型和Ⅲ型的鏡頭均為F3.5標準福斯正光鏡頭;福斯Ⅱ型安裝的是F2.5大口徑福斯正光鏡頭。
③福斯Ⅰ型只安裝有B、1/25s~1/500s的快速布簾快門,沒有慢速快門;福斯Ⅱ型和Ⅲ型都安裝有慢速快門。
④福斯Ⅱ型和Ⅲ型的機頂都設有景深范圍參考表,福斯Ⅰ型沒有。
⑤福斯Ⅰ型和Ⅱ型的光圈刻度標牌都設在機身前面板的底部,福斯Ⅲ型改為設在鏡頭的右側。
仔細觀察這三款不同機型的福斯120雙反相機,可以看到三臺相機的品相良好,快門仍能正常的工作。三臺相機上所有金屬零件加工精細、質量上乘,特別注重一些細節(jié)上的設計。如果把福斯Ⅱ型和Ⅲ型放在一起,不但具有一定的觀賞效果,而且也像一對親兄弟和一對雙胞胎,老大右手、老二左手(圖30)。
繼1934年德國的弗蘭克·海迪克公司推出了祿來標準Ⅲ型120雙反相機之后,德國的福斯相機公司也及時的推出了安裝有布簾快門的福斯Ⅰ型120雙反相機的新機型與其相競爭。其后,又連續(xù)的推出福斯Ⅱ型和Ⅲ型功能完備的兩款新機型。但是,由于在設計上和相機制作上存在著明顯的缺欠和不足,上市后并沒有得到職業(yè)攝影師、新聞記者和相機專家的認可,使這款設計新穎、別具一格的120雙反相機很快的淡出了相機市場,也成為相機生產(chǎn)史上曇花一現(xiàn)的典范之一。
比較祿來120標準Ⅲ型和福斯三款機型的優(yōu)劣可以看到,祿來標準Ⅲ型120雙反相機,設計合理、使用方便、鏡頭素質一流。圖1、圖2所示的祿來標準Ⅲ型120雙反相機,是筆者購于上世紀八十年代初的第一臺120雙反相機,也曾用這臺“黑祿來”拍了不少片子。使用表明,該機使用操作方便,特別是該機可以自動停片、自動計數(shù)機構的設計,比看紅窗計數(shù),在使用上更加方便快捷。蔡司廠生產(chǎn)的F3.5天塞標準鏡頭也是無可挑剔,清晰度很好、反差高、層次豐富的特點都有很好的表現(xiàn)。
時至今日,這合祿來標準Ⅲ型120雙反相機各項功能正常,仍可以用來拍片。該機鏡頭沒有鍍膜。結實、耐用、可靠、使用操作方便成為祿來120雙反相機的主要特點。
反觀這三款福斯120雙反相機,雖然設計新穎和安裝有先進的布簾快門,功能完備,但由于前期的設計和研發(fā)費用及加工制作成本顯然都比較高,再加上一些反常規(guī)的設計,使操作和調整很不方便。因此,在銷售的價格上比祿來120雙反相機顯然也不會有什么優(yōu)勢,在競爭中敗下陣來,也符合優(yōu)勝劣汰的客觀規(guī)律。
以上介紹的三款福斯120雙反相機,是筆者于二十多年前購置的?,F(xiàn)如今,品相好、工作正常的該機在二手相機市場已很難見到。因此,也成為相機收藏愛好者搜尋的目標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