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偉聰
【摘要】小學階段是開展德育的關鍵時期,在這個階段小學生所接受的德育是其德育素質的啟蒙時刻,小學生本身具有自身的思想觀念,對其進行德育指導利于小學生在以后成長過程中形成良好的價值觀、思想觀念。在這個階段小學生較為依賴班主任,而語文是開展德育的重要學科之一。因此,需要探究小學班主任進行德育的現(xiàn)狀,從德育的意義出發(fā),解析小學語文班主任進行德育的措施,為小學語文班主任的德育開展提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班主任;德育措施
隨著新課改的推進,語文學科的教學目標中蘊含有語文素養(yǎng)、道德品質等培養(yǎng),且語文教材中具有豐富的德育教學資源,利于德育的開展。小學班主任在小學生的學習過程中扮演者重要引導者角色,其對小學生的德育、思想觀念的形成有重要影響。因此,小學語文班主任在小學生的德育中肩負著重要的責任,如何開展良好的德育還有待進一步解析。
一、德育滲透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現(xiàn)狀分析
在學校教育中,德育一直是一項重要的工作內容,受到了廣泛的關注。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需要注重小學生的語文教學、教學方式、思維啟發(fā)、情感引導、價值觀培養(yǎng)等。當下,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德育的開展仍存在不足情況,教學中過于偏向升學率的提高,忽視了德育以及學生的情感指導等;在教學過程中偏向于教材的分析,忽略了教材中價值觀念、思想觀念以及德育素質等的指導,一味向學生灌輸教材中的主旨,沒有指導學生進行分析,引導學生學習其中德育精髓。或是教學過程中沒有體現(xiàn)出學生主體地位,學生的學習處于被動狀態(tài)。在這狀態(tài)下,學生難以體會到良好德育觀念形成的重要性,不利于學生形成良好的德育行為,同時也不利于學生的良好價值觀念的形成。
二、小學語文教學中德育滲透的意義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德育滲透是教學的重要內容,對小學生的道德素質有重要意義。在語文教學中開展德育可以讓學生全面認識到德育內容,利于學生完善其道德思想觀念。同時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開展德育滲透過程中,教師可以觀察學生的道德思想的不足之處,進而結合學生的特點情況開展針對性的教學。語文教材中蘊含著我國傳統(tǒng)文化、優(yōu)良的思想品德等、優(yōu)秀的民族精神等,小學語文教學中通過對文章人物形象分析、德育行為分析等利于小學生的德育滲透,并利于我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與民族精神的傳承。另一方面,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開展德育滲透利于小學生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通過小學語文教材中的優(yōu)秀人物與良好行為作為德育榜樣,利于學生的優(yōu)良道德素質以及德育行為的形成。
三、小學語文班主任在語文教學中開展德育的重要性與必要性
1.小學語文班主任在語文教學中開展德育的重要性
班主任在小學教學中負責班級管理,通過班級管理促進學生有效學習以及優(yōu)秀道德素質的形成,小學生的德育滲透為班主任的重要工作內容之一。班主任兼顧語文教師時,需要肩負起班主任的職責,加上語文教學中德育滲透職責,因此,小學語文班主任在語文教學中開展德育具有重要意義,肩負著班主任的職責與語文教師的職責,但將兩者結合開展小學生的德育滲透,可以進一步提高小學生德育的質量與有效率。小學語文班主任在語文教學中開展德育的效果更佳,對小學的全面發(fā)展以及思想水平的提高有重要影響。
2.小學語文班主任在語文教學中開展德育的必要性
小學生的年齡較小,心理素質處于完善過程中,是非判斷能力還待提高,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具有豐富的教材,對生命、德育、道德素質等有著全面的詮釋,因此,在小學階段小學語文班主任開展德育是語文教學的目標之一,也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職責。在新課改中要求小學語文教師注重學生的學習能力與德育素質的培養(yǎng),當下社會重視人才的素質拓展,要求其德才兼?zhèn)洌虼?,作為小學生的語文班主任開展德育具有必要性。
四、小學語文班主任開展德育的措施
1.樹立正確德育觀念,鼓勵德育行為
新課改后,教學開展以學生為主體,小學語文班主任需要先梳理整齊的德育觀念與教學觀念,轉變傳統(tǒng)的教學思想與教學方式,以學生主體進行指導教學。小學語文班主任是學生的榜樣,應以身作則樹立良好榜樣,通過實際行動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德育觀念,并通過現(xiàn)實中良好的德育行為與學生進行分享,鼓勵學生開展德育行為。如,在日常生活、學生的日常表現(xiàn)中等觀察良好的德育行為,在恰當?shù)臅r間中與學生進行分享。如在校園、班級中看到團結友愛、相互幫助等行為進行表揚鼓勵,并鼓勵學生學習。
2.充分挖掘教材,學習其中德育精髓
小學語文教材中具有豐富的素材,是重要的德育資源,小學語文班主任充分挖掘教材,將教材素材中的德育內容鉆研后充分利用,借助現(xiàn)代化的教學器材將其進行展現(xiàn),向學生普及語文基礎知識,學習基礎技能,在這個過程中引領學生的感悟其中的德育內容,并在現(xiàn)實生活以及行為中展現(xiàn)出來。例如,在學習《詹天佑》一課時,充分挖掘教材,引領學生感受詹天佑在艱苦環(huán)境下的艱苦奮斗的精神、創(chuàng)新精神以及頑強不屈的戰(zhàn)斗精神,同時通過詹天佑的榜樣力量讓學生了解滿腔愛國熱忱,進而為學生堅韌的毅力、頑強不屈、愛國、創(chuàng)新等德育精神的形成提供參考。
3.課堂中創(chuàng)設德育情景,開展形象化教學
在課堂中創(chuàng)設德育情景可以讓學生融入到教學中從,從直觀角度中感受到教學內容,領悟到其中德育精髓。以往的說教方式較單一,難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探究德育精髓動力,為教學中德育滲透的開展增加了阻力。因此,在課堂中結合教材內容創(chuàng)設德育情景,讓學生融入到情景中,開展形象生動的教學,利于濃厚的學習氛圍的營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力。且在良好的學習氛圍下開展德育教育效果更顯著。例如,在學習《金色的腳印》一文時,根據(jù)教材內容創(chuàng)設一個教學情景,將老狐貍與小狐貍之間的互動進行展現(xiàn),感受兩者之間的難以割舍的親情,并引導學生的感受父母對自己的關愛,激發(fā)學生的感恩情懷,并鼓勵學生在現(xiàn)實生活勇于表達自己的情感。同時從“我”的角度讓學生的感受善意的舉動,“我”保護野生動物、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的心態(tài),陶冶學生的情懷,感受人性美。
4.注重實踐活動,將德育轉化為實際行動
在小學語文課堂的德育與現(xiàn)實生活所聯(lián)系,組織相關實踐活動以及鼓勵學生的課后積極開展相關的德育實踐活動,通過實踐活動讓小學生進一步體驗以及感受的德育的魅力,以及德育的重要性。因此,在小學語文班主任在開展語文教學時將其進行延伸,根據(jù)學生興趣愛好組織相關的課外活動,將德育教育理論知識轉化為實際行動,同時拓寬學生的視野,提高其辨別是非的能力,利于學生良好德育素質的形成。例如,在學習《懷念母親》一課后,以“我的祖國,我國母親”為主題組織一次課外活動,形式有演講比賽、手抄報、詩歌等方式,讓學生以自身形式表達其對祖國的感知,對祖國的熱愛情懷,在實踐的過程中學生之間還可分享自身的感悟,促進學生愛國思想、集體思想形成。
五、結束語
小學語文班主任肩負著班主任的德育滲透的職責與語文德育滲透的職責,責任艱巨。另一方面,將兩種職責結合開展德育的效果更佳,明確小學語文班主任開展德育的意義、必要性與重要性,立于小學語文德育教學現(xiàn)狀,并從小學生的特點開展教學。因此,需要樹立良好的德育觀念,做好榜樣,并通過充分挖掘教材、創(chuàng)設德育情景、實踐活動等措施開展教學,提高小學生的德育質量。
參考文獻:
[1]黃保佑.小學班主任在語文教學時進行德育教育的實踐嘗試[J].農家參謀,2018(12):140+157.
[2]戴向斌.班主任老師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對品德教育的滲透[J].課程教育研究,2018(05):50-51.
[3]薄楊毅.談小學語文教師作為班主任的管理策略[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6,36(20):2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