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伯文
【摘要】信息技術已經融入到我們的生活中,將信息技術與高中地理學科融合不僅僅順應時代的發(fā)展趨勢,也是提升高中地理教學效果的重要手段。本文就信息技術與高中地理學科的有機結合展開研究,提出相關建議希望能夠促進兩者的有效整合,提升高中地理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信息技術;高中地理;教學
二十一世紀是信息時代,信息技術在教育行業(yè)中發(fā)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對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率以及教學質量具有重要意義。但目前教學期間信息技術的應用深度不夠,較為常見的是以多媒體電腦為主的應用形式,缺乏深入的開發(fā)利用。作為教育工作者,應當致力于信息技術的探索和研究,充分發(fā)掘信息技術在教育行業(yè)中的應用優(yōu)勢,不斷鉆研其應用形式以提高教學質量。
一、信息技術與高中地理學科教學整合的重要意義
現代信息技術是時代發(fā)展的必然產物,隨著科技的迅速發(fā)展,信息技術已經融入到人們的工作生活中,在高中地理學科教學期間的廣泛應用具有重要作用。它替代了傳統(tǒng)板書教學,不僅減少高中地理教師的工作量、幫助其高效完成教學任務,也取代了傳統(tǒng)枯燥的教學方式,推動教育事業(yè)進入一個新時代。將信息技術融合到高中地理學科教學中,能夠豐富教學內容,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以及主動性也會顯著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也能明顯改善。除此之外,高中地理學科涉及的內容較多,部分教學內容較為抽象,例如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地殼物質的循環(huán)過程等,這些知識僅僅借助課本中的靜態(tài)圖進行教學,理解難度較高,因此應當注重信息技術與高中地理學科的融合,在教學期間為學生提供動態(tài)圖,降低教學難度的同時也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質量也會顯著提升。
伴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化,新時代下的教育工作者應當充分重視網絡技術迅速發(fā)展的影響,不斷鉆研信息技術在教學行業(yè)中的應用形式,將其應用優(yōu)勢充分發(fā)揮出來,讓高中地理學科散發(fā)出獨特的魅力,顯著提升教學效果。
二、信息技術與高中地理學科教學整合模式探討
第一,合理運用信息技術來突破地理教學重難點。高中地理學科教學期間,部分教學內容較為抽象、枯燥難懂,最為常見的重難點就是《地殼的物質循環(huán)》以及《內外力的作用表現》等,對于這些問題,僅僅依靠書本上的靜態(tài)圖片進行教學,學生往往難以理解。信息技術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能夠讓抽象問題直觀化,從而顯著降低高中地理學科的教學難度。例如,在《地殼的物質循環(huán)》教學中,教師可以收集一些火山噴發(fā)的圖片以及視頻,讓學生通過觀看圖片或者視頻的方法了解巖漿的形成以及活動特點,從而加深自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高三地理知識復習階段,遇到地理學科教學期間的重難點時,教師可以通過放出部分教學課件來讓學生通過回憶的方法進行復習,從而建立起課程知識與課件內容之間的聯系:一方面提升了復習效果,加深了學生對重難點課程知識的理解;另一方面能夠開放學生的思維,增強感性認識,將抽象內容具體化,對于學生有效運行理論知識具有重要作用。
第二,借助信息技術營造意境,激發(fā)學生的地理學習興趣。作為高中地理教師,教學期間應當重視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將信息技術更好地融入到高中地理學科教學中,借助信息技術營造出一個學習意境,將學生的注意力吸引過來。信息技術在高中地理學科中的應用不應當局限于PPT授課,可以通過聲、色等營造出一個真實的氛圍,讓學生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例如《地球自轉》教學期間,可以通過轉變視頻的色調,配上標志性的音樂,為學生營造出一個地球自轉的意境,將學生的感覺以及思維完全調動出來,讓學生對地理學科產生濃厚的興趣,從而提升教學效果。
第三,建立課堂授課、課下解惑的一體化地理學科教學模式。信息化技術在地理學科教學中的應用不應當局限于課堂教學,適當向課下解惑發(fā)展能夠有效提升教學效果。建立課堂授課、課下解惑一體化的地理學科教學模式,教師將自己對教學內容的理解以及相關資料上傳到教學網站上,學生在課后遺忘課堂知識時能夠及時查閱,對于課后對相關知識產生疑問的學生,可以在網站中留言并提出自己的疑問,由學生或者地理學科教師進行解答。這種一體化地理學科教學模式的開展建立了一個互動平臺,學生通過互動能夠對相關課程知識進行預習與復習,鞏固知識點,鍛煉綜合思維。除此之外,課下解惑能夠有效避免學生對相關課程知識產生疑問,也是豐富教學方式的重要手段,對于提升高中地理學科的教學質量具有重要作用。高三地理復習階段,課下解惑將會成為一個重要的復習平臺,學生能夠登陸網站來查看以往自己的學習經歷以及其他同學的學習經歷,集合分享學習中的易錯點,進行剖析、相互提醒,掌握這些易錯點能夠有效降低學生出現錯誤的概率;另一方面,通過課下解惑網站學生能夠查找到教師之前的課件,通過教師的課件進行復習能夠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四,合理搭配信息技術教學與傳統(tǒng)板書教學。信息技術融合到高中地理學科教學中的優(yōu)勢,主要表現為減少高中地理學科教師的工作量、降低高中地理學科中重難點的教學難度,板書教學的優(yōu)勢則表現為層次分明的課程知識講解,能夠充分將教師對教學內容的理解表達出來。實際教學期間,需要充分發(fā)揮兩種教學方式的應用優(yōu)勢,例如在重要課程知識講解的過程中,需要利用板書教學的方式將相關知識羅列出來,對于難度較高的課程知識,在板書教學的基礎上需要利用信息技術展示一些圖片或者視頻,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教學內容。例如,氣壓章節(jié)教學期間,手繪圖片的難度較高,且手繪難以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如果借助信息技術進行電子圖示更加直觀形象,教學效果也會隨之提升。高三復習階段也要有效結合信息技術教學與板書教學,利用板書教學將課程知識進行系統(tǒng)化的復習,有助于學生找出復習期間存在的問題,從而針對性地開展信息技術教學,將教學效果發(fā)揮到最高作用。
綜上所述,信息技術融合到教育行業(yè)中已經成為不可避免的發(fā)展趨勢,合理運用將信息技術融合到高中地理學科教學中能夠有效解決教學難度高、教學任務量大等問題,建立課堂授課、課下解惑一體化的高中地理學科教學模式,能夠為學生提供一個互動平臺,有利于課程知識的預習與復習。因此,信息技術在高中地理教學期間具有顯著的應用價值,當然在實際應用期間也應當重視其與傳統(tǒng)板書教學的結合,實現人、機教學模式合理搭配,充分發(fā)揮兩者的應用優(yōu)勢,顯著提升高中地理學科的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楊喜群. 信息技術與高中地理整合初探[J]. 青少年日記(教育教學研究),2015(6):49.
[2]梁樹祥. 淺議實現信息技術與初中地理教學積極整合的方法[C].2016年全國教育科學學術交流會,2006.
[3]婁潔. 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對高中地理教學的影響及政策[J]. 課程教育研究,2015(3):254-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