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燦添
【摘要】本文著眼于核心素養(yǎng)背景下高中語文教學中學生的審美教育問題展開探討,作者結合個人在這方面的一些實踐工作經(jīng)驗提出幾點思考,希望參閱者積極提出改進意見。
【關鍵詞】核心素養(yǎng);高中語文;審美教育
新課程標準當中對于審美和創(chuàng)造是這樣做出解釋的:它指的是學生在具體的語文學習的過程中,通過一系列審美體驗及評價活動形成正確的審美意識以及健康向上的審美情趣及鑒賞品味,同時又在這個過程中慢慢地掌握表現(xiàn)和創(chuàng)造美的方法。
一、當前語文審美教育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第一,審美膨脹異化了語文性質。審美膨脹,即審美開始逐漸朝著看似正確卻又傾向于另外一種歪道發(fā)展,它的初衷發(fā)生了質的變化。站在“表”和“里”的角度這樣認為,工具能作為“表”,其相對的是語文的目的性,并且它主要解決的問題是什么或者如何學,也是語文學習賴以生存的基礎內容。此外,人文為“里”,它與科學性相對,主要解決的是學生為什么學或者如何學的問題,同樣是語文學習的精髓之處。然而,語文課程的人文性特點則又是基于此的一種相輔相成的性質體現(xiàn),賦予了語文學科獨特的工具性,既可以交際又可以溝通。通常也正是基于這樣的統(tǒng)一,使得語文課程從人文以及審美教育和其他學科不同。但是它最大的特點就是審美體驗,既是熏陶感染,又是潛移默化,同樣是潤物無聲。但也與此同時,愈來愈多的解說呼吁這邊唱,那邊和,經(jīng)過一番熱鬧之后我們依然一眼茫然。比如,語文詞匯賦予我們的應該是純天然的美感,應該是一種享受,但是現(xiàn)代教育中更多的學生已經(jīng)逐漸由一些詞匯衍生出了各種歧義性質的語文,比如,有些學生運用一些很美的語言詞匯給自己愛慕的學生“告白”,這就是很典型的一個例子。
第二,將理論的審美凌駕于實際的語言文字之上。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并且凌駕于生活學習甚至于科學研究的各個方面,這也就是我們?yōu)槭裁匆獙W習語文的目的,了解和掌握一切知識都必須從語言文字著手,這就足以說明了一個道理:語文學不好,又該怎么樣學習其他的知識,還想瀏覽大千世界?無非紙上談兵,甚至夸夸其談,此為最基本的語言理論。語文作為一門工具性的語言,是一門基礎性學科,當然,該學科也包含了學生對于語言文字應用的學習。語言文字又能夠通過學習來獲得,但是究竟語言文字應該如何應用,這個方法我們就不得而知了,僅僅依靠課堂內容是無法將其傳授給學生的。所以,對于我們來說,需要特別重視關于語言文字應用方面的教學,同時也要運用一種非理性的體驗方式來解讀漢語言文字,同時運用人的主體意識積極的參與思考,憑借個人的感受去擁護多元的漢語學習精神。
二、語文教學中有關審美教育的策略分析
第一,引入教學情境,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為了進一步促進語文課堂教學的氛圍更活躍,引導學生提升課堂學習積極性,實際教學中就要給學生創(chuàng)造積極的教學情境。然而,較之合理的教學情境可以有效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并且又能夠使得學生在處于一種極其寬松的學習氛圍下主動學習語文知識,達到有效提高語文成績的目的,進而幫助學生提升他們的學科素養(yǎng)。同樣地,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有一些重點知識內容學生理解起來比較困難,這就使得學生的學習興趣度明顯不高,因此作為教師來說就可以很好地改變原有的教學方式,給學生設置合理化的教學情景,從而使得語文課堂的學習變得活躍,氛圍也更融洽,如此才能更加有利于學生的興趣培養(yǎng),促進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素養(yǎng)。
第二,通過語言文字彰顯語文的審美魅力。語文當中有很多幾千年以來大詩人、詞作家留下來的千古絕唱,他們對字詞的斟酌已經(jīng)流傳千古,比如那首“《憶江南》”:“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通過一首詩,僅僅27個字符就將作者眼中看到的江南景色盡收眼底,用詞優(yōu)美,簡短精煉,這是最簡單的語言文字帶給我們的審美體驗。所以,日常教學中無論是課堂還是課外,都可以嘗試著教學生去背誦一些詩詞名句,或者課堂上讓學生養(yǎng)成摘抄的習慣,久而久之,我們就發(fā)現(xiàn),時??梢詮膶W生口中聽到一些佳句,再者后來,學生能從其中感受到其用詞煉句的美妙,慢慢地他們能夠自發(fā)地去閱讀一些古文、古詞,甚至喜歡聽一些古典音樂,逐漸就從一些古典化的穿越小說當中跳出來了。
第三,以文本為載體,在文章中發(fā)掘語文的精髓和審美元素。新課改以后,高中語文教材被劃分為必修和選修兩種類型,并且選修教材也是依照教材的比例被分成了許多本書,譬如像被盛贊“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史記》,也有我國古代經(jīng)典之作《紅樓夢》,除此之外也有《唐宋八大家散文選讀》以及《現(xiàn)代散文選讀》或者《現(xiàn)代小說選讀》以及《論語孟子選讀》,或者是《唐宋詩詞選》與《現(xiàn)代詩歌選》等眾多讀本。每一本教材都充分體現(xiàn)了作者表現(xiàn)出來的審美高度以及哲學境界,但是對于這些佳作,則往往能夠引導學生先入為主,幫助他們形成健康向上的情感以及正確的人生價值取向,幫助他們塑造高尚的人格。通常關于教材的選編都是在經(jīng)過作者的一番深思熟慮之后才形成的,并且與此同時,對于選文的選編也都是按照一定的體例來進行編撰和歸類的,不僅如此,再因為徹底考慮到語文課程的系列化和科學性能,它兼顧了語文在中高考中具備的選拔性,其目的就在于能夠滿足不同階段的學生需求和教學要求。如此說來,高中語文教學實際上又涵蓋了包括自然社會以及思想藝術方面的諸多審美元素,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引導學生徹底走進文本,并且發(fā)現(xiàn)其中流光溢彩的美學。
因此,說的具體一些,語文教學能夠借著其感性的形象體系的媒介以及感情特征,進而有效培養(yǎng)學生感受美和欣賞美以及發(fā)現(xiàn)美的能力,幫助學生進一步提升自身的審美能力。當然,本文寫到的只是其中的一點,只是作出一種嘗試,要解決這個問題,還有其它的方式,比如給學生播放多媒體課件,了解一些語文方面的歷史,或者帶學生了解一些國外的語文發(fā)展背景等等,都可以幫助學生提升語文方面的審美能力,與此同時,多元化的教學也不至于會使學生出現(xiàn)審美疲勞的現(xiàn)象。
參考文獻:
[1]稽云霞.高中語文散文閱讀教學的審美困境與突破[J].課程與教學(中國教育學刊),2015(05).
[2]周均平.論語文審美教育的基本特性和主要特征[J].山東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6.
[3]白忠明,潘忠.試論中國學生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背景下高中語文教學中的審美教育[J].寧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6(09).
[4]張治中.基于核心素養(yǎng)的高中語文審美教育初探[J].現(xiàn)代語文,2017(03).
[5]孫宏恩.談語文教學中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J].教育探索,201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