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健
蔣子龍用一部《喬廠長上任記》,將改革文學深深地烙在當代文學的史冊上,應和了人們渴望雷厲風行改革的社會心理。
很多人都問蔣子龍,當初為什么要選擇創(chuàng)作工業(yè)題材小說?蔣子龍感嘆地回答:“人的一生總會碰上那么幾次鬼使神差、歪打正著的事情?!恕质怯蓛筛髯有贝钤谝黄饦?gòu)成的,也就是說,一個人的命運要由別人橫插上一杠子才能完成?!?/p>
1975年秋天,全國“工業(yè)學大慶”,掀起一股“抓生產(chǎn)”的潮流。那時,國家第一機械工業(yè)部系統(tǒng)學大慶會議在天津賓館召開,蔣子龍所在的天津重型機器廠是一機部所屬的大廠,蔣子龍作為廠子的代理工段長,參加了會議。就是在這個會議上,《人民文學》的老編輯部主任許以找到蔣子龍,告訴他,毛主席親自下令,??嗄甑摹度嗣裎膶W》要在1976年復刊。許以希望蔣子龍能夠為復刊的《人民文學》寫一篇小說。于是,就在開會的賓館里,他沒日沒夜地寫了起來,由此有了短篇小說《機電局長的一天》的誕生。
三年之后,1979年,蔣子龍又在《人民文學》上發(fā)表了短篇小說《喬廠長上任記》,這篇小說的影響更大,在當時產(chǎn)生了轟動效應,也使“蔣子龍”這三個字從此烙在了當代文學的史冊上?!秵虖S長上任記》講述了“十年動亂”之后,某重型電機廠生產(chǎn)停頓,人心混亂,老干部喬光樸主動出來收拾爛攤子,大刀闊斧地進行改革,從而扭轉(zhuǎn)工廠被動局面的故事。小說塑造了改革家喬光樸的光輝形象,被認為是“改革文學”的開山之作。
談起這篇小說,蔣子龍說:“《喬廠長上任記》的創(chuàng)作過程非常簡單,簡單到不是我找到了喬廠長,而是喬廠長找到了我?!碑敃r,蔣子龍只花了三天時間,就寫出了這篇名作。這篇小說,實際上就是寫他自己一段時間以來的苦惱與理想,寫如果讓他來當廠長,他會怎么干。
“喬廠長”一時成了風云人物。后來,蔣子龍被稱為“改革文學”的締造者、工業(yè)題材的代表作家。直爽的蔣子龍實話實說,“其實我至今也搞不清楚‘改革文學’的概念,作家是不可能按照‘改革’的定義去創(chuàng)作文學作品的。而只有當‘改革’實際上成為人民群眾精神生活與物質(zhì)生活的主題時,正在劇烈地搖蕩與改變?nèi)藗兊纳罘绞綍r,才能讓作家把激情和材料融合成創(chuàng)作之火,把虛構(gòu)的人物和故事融于真實的生活旋律之中”。
(摘自《見證:中國改革開放40年40人》 商務印書館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