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軍
國慶十周年的慶典工程
1958年8月17日至30日,中共中央在北戴河舉行政治局擴大會議。會議期間,北京市委書記處書記鄭天翔接到北戴河傳來的消息:在新中國成立十周年之前建好大會堂、革命博物館、歷史博物館、國家劇院、軍事博物館、科技館、藝術展覽館、民族文化宮、農業(yè)展覽館,加上原有工業(yè)展覽館(即北京展覽館)共十大公共建筑。另外還要興建一座國賓館,供參加十周年國慶的各社會主義國家領導人居住。
此時距新中國成立十周年大慶,時間已經很短了。
地址選中釣魚臺
國賓館的興建是周恩來總理提出來的,他指示外交部,為迎接1959年的國慶,建一個國賓館。外交部接到周總理的指示后,專門成立了選址小組。選址小組從東城到南城,從北城到西城,選了幾個地方,都感到不滿意,最后選址小組來到了西郊釣魚臺。
作為首都著名的園林古跡之一的釣魚臺,環(huán)境優(yōu)美,景色綺麗。選址小組一行人來到這兒,登上高臺,放眼望去,玉淵潭全景盡收眼底。園內、綠綠的假山,彎彎的石徑,潺潺的流水,高高的翠竹,完全是一派江南園林的風格和意境。
選址小組當即研究決定,在這兒興建國賓館。選址小組認為,外賓專機降落飛機場,從機場乘車進入首都,經建國門到東西長安街,在飽覽市容之后,再進入國賓館,能使外賓感受到新中國建設的巨大成就。
世界建筑界的一個奇跡
在十大工程破土動工之時,釣魚臺國賓館的興建工程也已展開。新中國著名建筑師張開濟承擔了釣魚臺國賓館的設計。他后來曾撰文回憶:為了爭取時間,國慶工程幾乎都是邊設計、邊施工的,國賓館工程也不例外:
當時我們設計組的圖房里總是燈火通明,通宵達旦,其間不但有設計人員,而且還有施工單位的人,他們是來坐等圖紙的。往往一幢樓的基礎圖紙完成時,已在午夜,他們就馬上拿到工地上,連夜放線、刨槽,真可謂分秒必爭,急如星火。
國賓館工程的甲方是外交部,當初外交部派來了幾位干部和我們一同草擬設計任務書。這些同志可能過去接觸蘇聯(lián)早期建筑比較多,所以對于賓館內部房間的面積和高度提出了太大和太高的要求(尤其是對高度)。我費了很多口舌與他們據(jù)理力爭,總算稍稍降低了一些尺度,但是總的來說,還是偏于高大。
有一次,陳叔通老先生(曾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和全國政協(xié)副主席)對我說:“你們設計的賓館,房間太高太大,我這個小老頭子睡在里面感到空蕩蕩的,很不舒服,我在漢口住在一家外國旅館里(過去的德明飯店),那里的房間大小高度比較適中,使我們感到很親切,所以你們建筑師一定要懂得房間并不是越高越大就越好住啊!”
由于時間緊迫、經驗不足和其他種種原因,國賓館工程是存在不少缺點的,不過,我認為當時所決定的一些設計指導原則,現(xiàn)在看來仍然是完全正確的。這個原則就是采用分散式的低層建筑,圍繞以中國式的小橋流水和庭院,這樣既與原有的釣魚臺古建筑協(xié)調,又有別于城內高大宏偉的古建筑,使之別有一種風格和情趣。
國賓館落成之后,立即用來接待前來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十周年的各國元首及貴賓。事后,彭真同志對我說,各國貴賓對于住處均表示滿意。
人民大會堂、革命歷史博物館、北京火車站等國慶工程,從規(guī)劃開始,到設計,到備料,到施工,最后到全部竣工交付使用,才花了不到一年的時間,實際上只用了十個多月的時間,這是世界建筑界的一個奇跡。
(摘自《釣魚臺備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