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洪珍
【摘要】隨著信息技術的高速發(fā)展,“互聯(lián)網+教育”模式下的“翻轉學習”成為了眾多學校和教育機構的“新寵”。本文以“數學模型”為研究對象,進行“互聯(lián)網+教育”時代下的“翻轉學習”的教學設計,利用現(xiàn)代化的教學手段,實現(xiàn)“翻轉學習”教學研究與實踐。
【關鍵詞】互聯(lián)網+教育;翻轉學習;數學模式
信息時代,科技高速發(fā)展,“互聯(lián)網+教育”模式下的“翻轉學習”成為了眾多教育機構的“新寵”。筆者作為一線小學數學教師,更加注重數學教學與信息技術相結合,并結合具體教學情況把“翻轉學習”落實到教學實踐中。下面,筆者以教學《鴿巢問題》這一課來說說自己的做法。筆者認為,“翻轉學習”包括課前學習、課中內化和課后延伸三個環(huán)節(jié)。
一、課前學習,理解內容
課前學習是學生通過互聯(lián)網在線學習老師發(fā)布的微課視頻的學習內容,從中理解要學習的課堂內容,完成老師設計的學習單練習,并且在線與同學、老師進行交流互動,分享自己的學習收獲,提出自己的困惑。因此,這個環(huán)節(jié)可分為三個部分:微課的制作、在線學習、信息反饋。
(一)微課的制作
教師利用先進的信息技術制作精焊短小,并賦予旁白、圖像的教學視頻,突出教學的重點、難點,直觀明了呈現(xiàn)內容,讓學生更加理解要學的知識。如,在制作《鴿巢問題》這課的微課時,筆者重點突出“把4支鉛筆放進3個筆筒中”的四種擺放方法,從這四種擺放方法中歸納為“枚舉法”和“假設法”,并讓學生區(qū)分“枚舉法”和“假設法”的異同點,并從中理解“假設法”能快速明了地證明“把4支鉛筆放進3個筆筒中,不管怎么放,總有一個筆筒里至少有2支鉛筆”這個結論是正確的,為課內提升作為準備。
(二)微課的發(fā)布
課前,教師利用互聯(lián)網絡作為傳播載體在家長群里發(fā)布微課視頻,實行家校合作,共同協(xié)助孩子完成在線學習任務。
(三)在線學習
教師在UMU活動平臺設計好各個自學環(huán)節(jié),在學生經歷實踐操作“把4支鉛筆放進3個筆筒中”的不同擺法,獨立思考后,再通過微課學習,觀看老師對例題進行講解,加深學生對新知的認識。在學習過程中,學生可以在線與同學、老師交流,自由發(fā)表自己的學習體會,分享學習心得,還可以提出自己的困惑。
(四)信息反饋
在UMU活動平臺在線學習中,教師注意觀察學生自主交流互動的同時,收集學生的學習信息,如:
了解學生學習情況為課中內化、提升做好鋪墊。
二、課中內化,解決問題,提升能力
課中教師利用學生在UMU活動平臺在線學習反饋的信息,結合本節(jié)課內容進行釋疑、解惑,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一)自學反饋“鴿巢問題1”
“把4支鉛筆放進3個筆筒中,不管怎么放,總有一個筆筒里至少有2支鉛筆。為什么?”
讓學生利用微課學習到的“枚舉法”或“假設法”說明這個結論為什么正確?大多數學生都能夠用“假設法”結合希沃白板5的拖拽功能邊移動、邊解說結論的正確性,并能結合“假設法”理解平均分,列式解答為:4÷3=1(支)……1(支),1+1=2(支),并理解“1+1”中兩個“1”所表示的含意。學生從感性認識提升到理性認識,說明了學生通過微課已經掌握了這兩種證明方法,并進行了方法優(yōu)化,從而理解“鴿巢問題1”。
(二)深入探究解決問題
在理解“鴿巢問題1”基礎上進行知識遷移,深入探究讓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如:
(1)把5支鉛筆放進4個筆筒中,不管怎么放,總有一個筆筒里至少有 支鉛筆。
(2)把6支鉛筆放進5個筆筒中,不管怎么放,總有一個筆筒里至少有支 鉛筆。
(3)把100支鉛筆放進99個筆筒中,不管怎么放,總有一個筆筒里至少有支 鉛筆。
這樣通過讓學生解決遷移練習問題,并能列算式,說出算式的算理,通過觀察、比較,總結出“只要鉛筆數比筆筒數多一,就總有一個筆筒里至少有2兩支鉛筆”,進一步理解“鴿巢問題1”初步建立數學模型。
(三)探究新知“鴿巢問題2”
學生在自學“鴿巢問題1”的基礎上掌握了最優(yōu)方法——“假設法”,嘗試探究新知“鴿巢問題2”。“把7只鴿子飛進了3個鴿籠,總有一個鴿籠里至少飛進3只鴿子。你認為這正確嗎?為什么?”
讓學生利用課件結合希沃白板5的拖拽功能一邊操作,一邊解釋理解把剩下的2個鴿子繼續(xù)平均分,才能保證求出“至少”數,“至少數”為“商+1”跟余數無關。并理解“鴿巢問題”是一種數學模型。
(四)舉一反三,提升能力
因為“鴿巢問題”是一種數學模型,所以在解決問題前,首先讓學生分清楚什么相當于“鴿巢數”,什么相當于“鴿子數”。因此故意換了不同的教學情境,讓學生解決問題,提升解決問題的能力。如:
小組討論以下各題,會得到什么結論:
(1)把24個蘋果放進5個抽屜中,不管怎么放,________。
(2)把98個同學分進9個班中,不管怎么分,________。
(3)把500個籃球放進300個筐中,不管怎么放,________。
通過這里的蘋果數、同學數、籃球數,相當于鴿子數,抽屜數、班級數、筐數相當于鴿籠數,研究的方法都是一樣的,讓學生學會分辨“鴿子數”與“鴿籠數”,從特殊到一般,向學生呈現(xiàn)不同情境下的鴿巢問題,在具體情境中建立“鴿巢問題”的模型,都可以使用平均分的思想解決生活中鴿巢問題,都是用物品數÷抽屜數=商……余數。不管剩下多少,都要繼續(xù)平均分,每個鴿籠只能再放1件物品,因此不管余數是多少,至少數都是用“商+1”。讓學生感受生活處處皆數學,學習數學就是為了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從而激發(fā)學習數學的興趣。
三、課后拓展延伸
教師除了重視“翻轉學習”的教學中學生的課前自學和課中內化外,還需要注重學生課后不斷提升的過程。學生在前兩個環(huán)節(jié)中已經基本上掌握了具體的知識,但是因為學生學習能力上具有差異性,有的學生還處在理解階段時,有的學生已經運用自己所學的知識解決問題了。面對這種狀況,教師應該家校結合,要求學困生家長監(jiān)督、孩子鼓勵自己的孩子在課后繼續(xù)學習微課,進一步理解所學知識。同時也針對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設計專門的拓展性訓練,拓展他們的思維,提升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
如:一副牌,取出大小王,還剩52張,你們5人每人隨意抽一張,我知道至少有幾張牌是同花色的?(拓展延伸)
這道題目比較抽象,首先讓學生理解什么相當于“鴿子數”,什么相當于“鴿巢數”,再解決問題。這樣通過讓學困生反復學習微課,進一步理解掌握所學知識,同時又為學習能力強的學生設計專門的拓展題,讓不同層次學生解決了“吃不消”或“吃不飽”的問題,從而提高了教學效率。
總之,“互聯(lián)網+教育”與“翻轉學習”模式下的教學要求教師充分重視“課前自學”
“課中內化”和“課后提升”三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并且要求教師與信息技術相結合,以短小精焊的微課視頻作為教學的主要載體,引導學生觀看微課并且發(fā)現(xiàn)問題、思考問題,在課中研討的過程中內化所學知識、解決問題,最后提升能力。同時要加大學校和學生的參與程度,在此基礎上使“翻轉學習”這種教學模式越來越清晰,讓這種教學模式長盛不衰地走下去。
參與文獻:
[1]張謹強.發(fā)揚個性教學,積淀高效課堂——小學數學高效課堂之我見[J].中國校外教育,2013.
[2]翻轉課堂模式下的小學數學教學[EB/OL].百度文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