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凡凡
同為身在巴黎的南京人,認識陳天帆和姚小璐很久了,在我眼里,他倆是天下最好的搭檔,最好的旅行策劃師——到底什么旅行策劃師?別著急,往下讀你就知道了。
陳天帆篇
天帆瘦瘦小小,戴副眼鏡,鏡片遮擋不住滿眼熠熠閃光的機智,一看就是那種小時候少不了挨打、再過幾十年也不會變老的“永遠的少年”。
從前在南京的時候,上小學之前,五六歲吧,天帆已經(jīng)發(fā)展出一項神奇的本領(lǐng):把全南京1至33路公交車的線路背了個滾瓜爛熟!
“天帆,從夫子廟去南京圖書館怎么坐車?”大人們問他。
“15路到大行宮南站下!”他立刻回答。
放在今天這可以說是神童了,讓至今為止離家超過方圓兩公里就找不著北的作者羨慕不已。
更幸運的是,小神童遇到了瀟灑的“放養(yǎng)型”父母,當少年天帆發(fā)現(xiàn)自己對于“游山玩水”有著異乎尋常的興趣時,爸爸媽媽總是資助一部分經(jīng)費就放他走——就這樣,天帆初三畢業(yè)十五歲那年,獨自一人,從南京坐火車到成都,又從成都坐火車到重慶,最后從重慶乘船,順流而下回到南京(那時三峽工程還沒有完工呢),“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xiāng)”,怎一個意氣風發(fā)!
再怎么玩兒也沒有影響學習,從重點大學的一流專業(yè)畢業(yè)后,天帆來到法國留學。這下子可真叫一個如魚得水,課余天帆參加了許多活動,與法國同學們一起蹦極、攀巖、航海,冬天來臨的時候,他還參加了學校組織的滑雪活動——那是整整十二年前,天帆是雪山上屈指可數(shù)的中國面孔,他體會到了前所未有的酣暢淋漓,可歸來之后,身邊的中國朋友們發(fā)出了不解的聲音:“為什么你每次旅游都好幾天只待在一個地方,只干一件事,這樣的旅游到底圖個啥?”
天帆愣住了,一時間不知如何回答:是呀,旅游到底圖個啥呢?是圖在有限的天數(shù)里跑盡可能多的城市甚至國家嗎?比如傳統(tǒng)旅行社的經(jīng)典項目,荷比盧德法五國三日游,歐洲十國九日游——游客在梵蒂岡肚子疼上了個廁所,出來發(fā)現(xiàn)導(dǎo)游已經(jīng)帶著大家游完梵蒂岡了,“十國游”瞬間變成了“九國游”,這樣的行程,自然不可能給予游客進入西斯廷仰望米開朗基羅“創(chuàng)世紀”天頂壁畫的奢侈,留給他們的僅僅是圣彼得廣場上“到此一游”的照片……
“我們中國孩子,真的會玩嗎?”天帆心中冒出這樣一個問題。
一時間,從小到大,旅途中種種難忘的片段倏然涌上心頭……不,旅行帶給自己的,絕不是“上車睡覺,下車拍照”,不是“入境戳兒大收集”,而是全身心的投入,是享受也是挑戰(zhàn),是體驗另一個地點,也是體驗另一種人生。
“我要創(chuàng)建一個旅行社,和傳統(tǒng)華人旅行社不一樣的旅行社,倡導(dǎo)不一樣的旅行方式!”天帆脫口而出,“我要策劃最好的線路、最燃的活動,我要帶大家一起玩!”
真好,天帆經(jīng)歷了那個“找到了,就是它”的時刻,并不是每個人都有這樣的幸運。
一年后天帆畢業(yè),成為一名電子硬件工程師,一邊辛勤工作養(yǎng)活自己,一邊默默著手實現(xiàn)自己的夢想,他創(chuàng)辦了一個小公司叫“愛游V”——我喜歡這個名字,讀起來很驚詫的樣子,“哎呦喂”。
從簡單些的活動、比較短的行程開始,天帆如同最高深的軍事家,閉上雙眼靜坐不動,腦海中卻有丘壑起伏,有千軍萬馬:木屋野營,森林騎行,高山漂流,帆船航海,雪山徒步,雙體帆船……
幼時就顯現(xiàn)出的強大視覺-空間想象力再次發(fā)揮作用,從未涉足過的遠方一樣可以腦補——天帆和拿破侖一樣,特別會看地圖,二維的地圖到他手里就變成了四維的:這里有火山可以翻越,這里有城堡可以飛(“愛游V”真的組織過駕駛飛機掠過城堡群的活動),這里有一段崎嶇的道路,如果按照身體最弱的團員的速度需要多久能夠走完……
完全不吹牛,我曾經(jīng)和天帆碰頭請教如何組織一個夏令營,天帆指著(我一看就頭疼的)地圖,說:“從A到B乘大巴需要4個小時,B到C乘火車需要2.5個小時,C和D需要調(diào)換一下,先去D再去C,否則時間上行不通……”“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那一刻的天帆實在太帥。
可以說,滑雪、馬術(shù)、航海這樣的運動,都是天帆最早在法國華人圈中開始推廣的,包括我本人,第一次滑雪、第一次航海,都是跟著“愛游V”去的,終于可以靜下來,心無旁騖地沉浸到大自然中去,沉浸到一項運動中去,在摔過無數(shù)跟頭之后兩耳生風從山巔一瀉千里,窄窄的帆船在無垠的大海中劇烈搖晃時感覺下一秒自己就會成為魯濱遜……這些后來都被我寫進過小說,是從“愛游V”這里,我開始思考旅行的意義。
“我所策劃的線路中,最得意的是長達十九天的秘魯之行。”天帆說,“我們徒步穿越印加古道,一直走到馬丘比丘,在安第斯山脈、亞馬孫叢林里探險,與原住民交流,與鱷魚、巨獺捕食魚為伴,晚上睡在帳篷里,半夜醒來,看到的是南半球璀璨到難以描述的星空,仿佛置身銀河之間,‘手可摘星辰’絕對不是夸張,還有落日……天哪,那么美的落日,真有一種美,可以讓人熱淚盈眶……”
是啊,當年那個“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的少年天帆,身后跟著一群人,在地球上越走越遠。當我問到他未來的計劃,有沒有特別想去的地方、特別想策劃的活動,他說:“沒有去過的都想去,沒有嘗試過的都想試一試,只要還能動得了?!?/p>
可是,真實的創(chuàng)業(yè),并非總是豪邁,必然也有很多的瑣碎甚至焦頭爛額,隨著組織的活動越來越多,天帆一人捉襟見肘,他迫切需要一個搭檔……
姚小璐篇
于是小璐出現(xiàn)了,同樣瘦瘦小小的一個姑娘。
小璐的微信頭像是《魔女宅急便》里的小魔女琪琪,我覺得這頭像再合適不過,不僅長得像,和琪琪一樣,小璐也有一路飛翔中不斷克服困難的勇氣,和一顆溫柔體貼的心。
碰頭討論夏令營的時候,天帆慷慨陳詞、指點江山,小璐卻在一旁細細考量住宿、匯率、三餐、團票等更為瑣碎的問題——是呀,創(chuàng)業(yè)不易,尤其“愛游V”早期的團友,大部分是兩袖清風的留學生,小璐真像是有魔力,總能以更低廉的價格帶給大家更酷炫的體驗。
很巧,小璐與天帆曾在同一個高中念過書。中文專業(yè)的小璐畢業(yè)后當過幾年語文老師?!拔?guī)О嗬锖⒆尤ゴ河?、秋游,從來不布置他們寫作文,”小璐說,“或許那時連我自己都沒有意識到,我就是想讓孩子們盡情地玩,不帶任何目的,‘忘我’地玩過才是真童年?!?/p>
(“大人們也需要時不時回歸童年!”我插了一句。)
后來小璐來到法國,先是教法國學生學中文,隨后加入“愛游V”,成為天帆的搭檔。
與天帆不同,小璐從小性格偏宅,家有女兒的父母自然也不會像天帆爸媽那樣給幾百塊錢說“你隨便逛”。直到大學,小璐才去廈門旅行,可是——請注意,小璐是和媽媽一起去的,一路上她制訂行程,安排開支,聯(lián)系食宿,把媽媽照顧得好好的。
(啊,姚媽媽上輩子一定拯救過地球?。?/p>
從那以后她就沒有停下過腳步——成為旅行策劃師對于她本人的性格也是有影響的,如同遞給她那把可以任意翱翔的掃帚。
“除了天帆說過的那些,還有很重要的一點,我們策劃旅行是為了讓大家開心,”小璐說,“尤其在這異國他鄉(xiāng),都有孤單想家的時候,我們希望能通過一起旅行讓大家熟悉起來,從旅途中的互幫互助到生活中的互幫互助,從團友成為朋友,這是我認為最有意義的事,也是我一直堅持下來的最重要的原因?!?/p>
有一年春天,大家在阿爾卑斯山間漂流,氣溫不高,水流湍急,六艘小皮劃艇,每艘上坐六個人外加教練,中途經(jīng)過一個小瀑布時,中間那艘艇一打滑,翻了!雖然大家都穿著救生衣不會有生命危險,但人啊槳啊艇啊在大水中四面漂散,還是挺驚心動魄的。前艇后艇立刻開始七手八腳的營救工作,落水者也在努力劃水控制位置。其中有一位落水的男生,水性好,反應(yīng)也快,在翻下艇去的一瞬間就順手拉住了同艇女生的救生衣——那女孩子因為慌亂,早喝了兩大口水,是男生奮力拉住她的手,使她平靜下來不再抓狂……
最后當然是化險為夷,所有人都救上來了,就是冷了點兒。
“旅途中這樣的突發(fā)情況可以說數(shù)不勝數(shù),必須眼疾手快地去應(yīng)付?!毙¤凑f,“不過我的重點不是這個,重點是:救人的男生和被救的女生,原來根本不認識,是隨機分配到一艘皮劃艇上的,可是從阿爾卑斯山回來之后他們成為好朋友,后來就結(jié)婚了?!?/p>
的確是這樣,對于旅行策劃師來說,高超的空間想象力固然重要,可“共情”能力也絕對不能少——自己出去玩,只要愿意,打地鋪、睡機場都完全沒問題,可組織大家一起玩,又是另一回事。在我看來,小璐始終像那個帶著孩子們出去春游、秋游的老師,目光落在每一個人身上,每一個細節(jié)都關(guān)照到,聽她的敘述,總有一種細膩的溫情,比如談到馬術(shù),她說這是一種非常特殊的運動,并不在于它有多“貴族”,而是因為“人與馬之間是有感情、有交流的,要相互配合,相互信賴”——這讓我想起小王子和他的狐貍,所謂“馴服”,就是這樣一種關(guān)系吧。
或許正是基于這樣的原因,在那些轟轟烈烈的“大制作”之外,小璐還策劃過很多小而貼心的服務(wù),比如為從國內(nèi)來歐洲旅行的朋友們提供實時的在線咨詢——走進一家鄉(xiāng)間小餐館,看不懂菜單,淳樸的店主人也不會說英語,怎么辦?沒關(guān)系,把菜單拍下來發(fā)給小璐,問題迎刃而解,很快就能吃到最地道、最可口的本地菜啦。
“剛才天帆提到秘魯,那么你最滿意或者說最難忘的一條線路是什么呢?”我問小璐。
小璐想了想,說:“是一條朝圣之旅,像五百年前虔誠的圣徒們一樣,從葡萄牙開始,六天徒步一百二十公里,到達西班牙的圣地亞哥。中途遇到一個小咖啡屋,老板很有趣,在墻上掛了幅世界地圖,歡迎來自世界各地的朝圣者們留下自己的標簽和祝福。團隊到達時,中國版圖上只有兩塊牌子,就是我和天帆一年前探路時留下的,可當我們離開時,中國的版圖上已經(jīng)貼滿牌子,國旗也補上了。”
她的眼睛亮晶晶的,仿佛又回到那條難忘的道路上:“我們從出發(fā)地帶了小石頭,每走過一段路,就放一塊在朝圣的貝殼標記上。這段朝圣之旅對于大部分團友來說,其實和宗教沒有關(guān)系,但每個人都很虔誠,都和唐僧師徒一般,向著目標一直前行,到達目的地后都有種大徹大悟的感覺,許多團友給我反饋,走完那條路之后,他們做出了很重要的決定,或者開始了重大的轉(zhuǎn)變……我想,或許每個人的一生中,都應(yīng)該經(jīng)歷一場觀望自我的朝圣之旅?!?/p>
最后我問兩位旅行策劃師,還有什么話想對讀者們說。
小璐說:“我想告訴小讀者們,要有一雙好奇的眼睛,這并不意味著一定要去很遠的地方,從打量自己所居住的城市開始就可以,你會發(fā)現(xiàn)許多之前未曾注意過的東西。還有就是,對于不同的人、不同的文化,要有一顆開放與包容的心——如果沒有這些,哪怕走到天涯海角,其實都沒有走出你的家門。”
“你呢天帆,還有什么想說的嗎?”
“我只想說……有夢就去追?。 ?/p>
采訪結(jié)束了,我目送他倆離開,兩個小小的身影,走到那么大的世界里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