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jīng)常打網(wǎng)球能多活近十年;間歇性禁食或有助長壽……近年來,各種關于增壽的研究層出不窮,梳理發(fā)現(xiàn),有的只是一家之言甚至存在爭議,有幾種說法卻是多國公認的。
每周快走至少200分鐘
快走與長壽的關系,在多個國家的研究中都有被提及——法國一項涉及400多萬女性的研究顯示,堅持每天快走一小時,能使患乳癌的風險降低12%;美國哈佛大學的研究發(fā)現(xiàn),每星期都做75分鐘的快走,壽命可延長1.8年,但75分鐘只是最低水平;我國的運動學專家則認為,每天步行超過30分鐘的人,他們的長壽幾率比其他人高4倍。
怎樣的快走方式才最有效?西安體育學院運動醫(yī)學教研室副教授茍波認為,為保證鍛煉效果,快走應至少每次40至60分鐘,每周應快走至少200分鐘。有意識地加大步幅,可有效鍛煉腰腿肌肉和刺激大腦,有助預防阿爾茨海默癥。理想的步幅是65厘米,也就是過馬路時一步邁過一條白色斑馬線的寬度。
每頓少吃1/4
食量越大壽命越短的說法也被多國的科學研究證實——美國的研究發(fā)現(xiàn),食物攝入量減少25%,血液中的好膽固醇明顯升高,整體血壓也更低;澳大利亞科學家研究發(fā)現(xiàn),少吃20%就能讓壽命增加20%;上海交通大學與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院營養(yǎng)所的專家學者們通過研究發(fā)現(xiàn),節(jié)食可以通過造成一個更健康的菌群來促進健康、延長壽命。
不過,在減少食量的同時要注意保證營養(yǎng)。老年人每天的飲食應做到:谷類兩到三種、肉類一到兩種、蔬菜五到八種,最好再吃一些混合堅果,20克左右為宜。
多參與社交,且有線下活動
社交對壽命的正面影響,幾乎被各國的研究學者認可。
美國的一項針對30萬人的心理學研究發(fā)現(xiàn),朋友圈大的人患病和死亡風險會降低50%。同時,美國多所知名大學在聯(lián)合研究中發(fā)現(xiàn),適度參與網(wǎng)上互動,并且有線下社交活動進行互補,這種網(wǎng)上互動才是健康的。
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心理健康促進中心測評部主任肖震宇則發(fā)現(xiàn),如沉迷于網(wǎng)絡社交,雖滿足了溝通需求,但無法實現(xiàn)真實的關懷,反而會損害健康。另外,有些人在看到自己的現(xiàn)狀不如別人時,容易引發(fā)負面情緒。因此建議多參加文體活動型的社交,少參加一些純飯局類型的聚會。
“助人為樂”有治療作用
助人為樂、行善也被多國研究提及,認為它對長壽有積極影響。美國科學家發(fā)現(xiàn),那些主動幫助他人的,健康狀態(tài)更好,壽命更長。一個國際研究小組還發(fā)現(xiàn),幫助帶孫也能起到“助人為樂”的類似效果。研究顯示,常做好事,心中會產(chǎn)生一種難以言喻的愉快感和自豪感,進而促進了“有益激素”的分泌。
我國知名健康教育專家洪昭光則提出,“助人為樂”有治療作用,養(yǎng)成助人為樂的習慣,是預防和治療憂郁癥的良方。他多次在公開場合呼吁:人若想長壽,就必須在生活中多助人為樂。
(綜合《揚子晚報》《廣州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