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超
作為一名傳統(tǒng)文化愛好者,你一定看過電視節(jié)目《國家寶藏》吧!當(dāng)你見到那么多擁有傳奇故事的文物,是不是也想成為一名國寶守護人,了解它們的“前世今生”?告訴你一個好消息,機會來了,現(xiàn)在這里就有三件來自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的國寶,它們有著動聽感人、蕩氣回腸的前世故事。現(xiàn)在,請允許我作為我們的001號講解員,邀請你來一起守護我們的“國家寶藏”!
老將也有雄心在——烏楊石闕
走進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首先映入你眼簾的一定是這對烏楊石闕,因為它們就矗立在博物館大廳中間,使整個大廳充滿了歷史的厚重與滄桑。請不要懷疑你的眼睛,它們可是如假包換的‘老古董”,而且是現(xiàn)今全國范圍內(nèi)最高大、保存最完整的漢闕。在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十大鎮(zhèn)館之寶”的評選中,烏楊石闕以絕對優(yōu)勢排在第一位。
在古代,巍峨高大的闕通常建在都城、宮殿、陵墓、寺廟等建筑的前方,而且左右成對,”象征著建筑的不凡“身份'有的闕還可以供人登高望遠。北宋大文豪蘇軾在千古名作《水調(diào)歌頭·明月幾時有》中就曾問道:“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這對石闕出土于重慶市忠縣烏楊鎮(zhèn),所以被稱作“烏楊石闕”。相傳它們的主人就是東漢末年的巴郡太守——嚴顏。
如果你讀過《三國演義》那么一定知道張飛義釋嚴顏的故事。嚴顏在中計被張~飛俘虜后,寧死不屈,這位有著巴人風(fēng)骨的老將義正辭嚴地說:“我們這里只有斷頭的將軍,沒有投降的將軍!””張飛佩服嚴顏的英雄氣概,親自為他解開繩索,兩人就這樣成了好朋友,起追隨劉備征戰(zhàn)沙場。
一腳踢出來的國寶——偏將軍印章
在你的印象里,國寶都是從哪里來的?有從地里挖出來的,有皇宮里留下來的,還有從祖輩那里傳下來的。可是這被一腳踢出來的國寶,你見過嗎?
這件文物高2厘米,長2.4厘米,含金量96%,絕對是貨真價實、金光燦燦的寶貝。1982年,一位市民在嘉陵江邊散步時,偶然撿到了這枚印章,后來就把它捐給了博物館。這枚印章上方的烏龜?shù)窨痰梦┟钗┬?、憨厚可愛,底部篆刻有“偏將軍印章”五個字。偏將軍是將軍的輔佐,不過你可別小看了這位偏將軍。據(jù)專家推測,這枚印章的主人很可能就是三國時期赫赫有名的蜀漢大將——趙云。
內(nèi)藏玄機的燈具——唐邛窯綠釉省油燈
“這個家伙可不是省油的燈!”這句話你是不是聽著耳熟?今天,人們一般用“不是省油的燈”來形容一個人花招兒很多,不好對付。可是你知道嗎,我們中國還真有“省油燈”這種神奇的燈具呢!
省油燈是邛(qióng)窯最有代表性的器物,具有鮮明的地域特色。乍看之下,省油燈中規(guī)中矩的造型似乎與普通油燈沒什么兩樣,實際上卻內(nèi)藏玄機。原來,省油燈采用夾層工藝制成,分上下兩層,燈壁上有一個小孔,使用前往孔里注入冷水。這樣,燈在燃燒時,冷水就能起到降低溫度、延緩油量蒸發(fā)的作用。南宋大文豪陸游曾經(jīng)在書里寫道:“看書用燈,千萬不要用銅燈,瓷燈才最省油。西南地區(qū)有一種帶夾層的燈,把水灌到夾層里,點起來能省近一半的油。”可見省油燈曾經(jīng)陪伴無數(shù)家境貧寒的學(xué)子用功苦讀,夜夜奮戰(zh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