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怡
“爸爸,您幾歲啦?”我問。聽到我喊他一聲爸爸,他面有難色地望了我一眼,好像對我這叫了他五十多年的稱呼無法接受。但一向溫文、有修養(yǎng)的他猶豫了好一會兒,用疏遠又客氣的態(tài)度回答:“二十歲吧!”
他說的時候,臉上露出慈祥的笑容。不,我應(yīng)該說他臉上露出天真無邪的笑容。是三歲小娃娃那樣的純凈,不帶一絲污染的笑。
“您是做爸爸的喲,怎么才二十歲?”我一面提醒他,一面拿鏡子給他,要他看清楚鏡中的老人。
趁著父親專心地望著鏡子,我也在一旁細細地打量他。他穿件淺綠色短袖襯衫,洗得泛白了。他穿條黑色松緊帶長褲,以前這是條剪裁合宜的西裝褲,是他和母親結(jié)婚五十周年紀念日那天穿的。
那天,穿著一身黑色西裝的父親神采奕奕。我要經(jīng)常爭吵的他們在鏡頭前扮演一下恩愛,快門捕捉到的片刻是父親手拿一把花,眼睛清澈有神地看著母親;如今,父親眼神迷離,精氣無存,像是兩扇雖然開著卻因記憶被逐漸刪除而空了的視窗。
失智多年的他,開始包尿布了,為方便照顧,只好忍痛把他漂亮的西裝褲腰間紐扣與拉鏈的部位改掉,換上松緊帶。整條褲子顯得蓬松休閑,帥不起來了。
當我歡喜地為父母慶祝他們結(jié)婚五十周年時,從沒想過,兩年后父親失智,七年后母親去世,而結(jié)婚五十年的金婚照成了母親最后的遺照。也因為母親的去世,我將失智的父親接到家里奉養(yǎng),轉(zhuǎn)眼已是三年。
父親坐在靠窗的椅子上,他臉上的皺紋并不多,法令紋尤其不深,鼻子特別高挺,薄薄的嘴唇,微微上揚,唇邊完全看不到一絲該有的“年輪”,誰都看不出他是快九十歲的人。難道失憶癥不僅讓他心智倒退,連外貌也跟著倒退?
沒事我就請他翻來覆去地大聲朗讀他自己的幸福。每讀一遍,他臉上緊繃的神經(jīng)松弛些,并浮現(xiàn)笑容。但讀完立刻忘記,所幸他會自動重讀一遍告示牌上的好消息,每天讀上千遍萬遍,也不厭倦。
不知是因為這“催眠”有效,還是他更加退化,他潛意識里已不再是家里的主人,而是在我家做客的外人,常扯著我的衣袖,一再地點頭賠笑:“謝謝你的招待,請送我回家吧!”
我疲于應(yīng)付失智父親每日拋出的變化球,也知道某些解釋無效,只能忍住眼淚,期許用緊緊摟抱所傳達的愛與關(guān)懷,把他留在我經(jīng)營的陌生“民宿”里。
此時,父親在鏡中端詳自己后,很有自信地對我說:“頭發(fā)雖然白了,但我就是二十歲!”
“您是我爸爸,不能比我年輕嘛!”我撒著嬌,不死心地拉著他的手,要喚回他深處的記憶與流失的歲月。
沒想到他頭一揚,嘴一撇,牛氣地說:“我——為什么——要當你的爸爸!”
我的心好像被戳了一個洞,一陣寒風刮過,冷到心底,眼前是永無止境的灰暗,而自己就在這彌漫的灰暗中,用力追趕父親的背影。
這樣的追逐、失落、追逐、失落,每天反復(fù)回轉(zhuǎn),形成巨大的漩渦,我和父親都在這漩渦里載浮載沉,摸不清誰的生命更枯朽。
父親的一句話更將我凝凍在過去與未來的荒蕪里,找不到出口,好久才回過神來,吞吞口水,把寒冬藏在心底,換上一副春暖花開的語調(diào),好似新生命正要熱鬧開鑼。我興高采烈地宣布:“好啦,就讓您當二十歲的爸爸吧!”
摘自《烤神仙》南京大學(xué)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