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盈
摘 要:目的:探討在護理學基礎教學中應用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措施以及應用效果。方法:對我院2017級護理學專業(yè)的96例學生予以選取,應用數字表抽取法隨機分組。結果:經評定示,兩組學生在操作成績上的差異不具備統(tǒng)計學意義。觀察組的理論成績、學習能力以及團隊協(xié)作能力等均高于對照組,兩組對比具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5)。觀察組對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這種教學模式的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對基礎教學這種教學模式的滿意程度(P<0.05)。結論: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為學生提供了科學化的教學模式,改善了學生自控能力較弱的情況,提高了學生的理論成績和自主學習能力,同時也提升了學生對教學效果的滿意程度。
關鍵詞:護理學;微課;翻轉課堂;應用效果
護理學基礎是護理專業(yè)的主要學科,也是其他護理主干課程的基礎學科。其涉及到的病種繁多,而且理論知識相對抽象,操作過程較復雜[1],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無法以動態(tài)、直觀的方式呈現(xiàn)出一些微觀、抽象的事物及其發(fā)展過程,所以在教學過程中經常遇到理論學習與實踐能力培養(yǎng)兼顧的難題。目前教育發(fā)展的重要趨勢是通過信息化的手段改變教學模式[2]?;谖⒄n的翻轉課堂這種教學手段直觀展現(xiàn)了護理案例,有效地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講解重點突出,增強了學習效果。本文就上述教學模式運用于護理學基礎教學的應用效果展開探討。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對我院96名學生予以選取,應用隨機抽樣法進行分組。觀察組48例學生中男生4例,女生44例;年齡18歲-21歲(19.12歲±0.63歲)。對照組的學生中男生3例,女生45例;年齡18歲-22歲(19.46歲±0.82歲)。對照組與觀察組在專業(yè)、學時、授課教師、年齡以及性別上的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兩組均選取由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出版的《基礎護理學》。針對對照組采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即以老師為主進行知識的講解,操作的演示。見習課教學采取老師講解、見習病人、討論指導的方法;實驗課教學采取老師講解、示范、自由練習的方法。觀察組在其他情況不變的情況下采用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進行教學。
針對性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教學措施有:教育者根據自己的意向并依據教學大綱對教學內容進行歸納分類,將課本中的重難點進行化分,將整理好的知識點制作成短視頻發(fā)給學生并要求學生進行課前預習、同學之間進行討論、記錄自己遇到的不能解決的問題[3]。在課堂上,老師對學生進行重點知識的提問,邀請學生回答問題并且上臺演示操作,其他同學觀察記錄該同學的優(yōu)缺點、老師隨機挑選學生進行點評。最后由老師總結操作步驟的重難點、解答學生所遇到的相關問題。在課后,學生需要復習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能,反復觀看老師的教學視頻,通過網絡平臺給老師留言自己所遇到的問題,老師在網上解答學生的疑問。
1.3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期末考試成績判斷對學習內容的掌握情況,其中操作和理論成績均分為100分;通過問卷調查兩組學生自身能力的提高情況。將問卷分為學習能力即查閱文獻和自主學習的能力;評判性思維即應變能力、理論聯(lián)系實踐以及靈活運用知識;團隊合作意識即相互討論指導。以Likert3級評分法為評分標準,3分表示大幅度提高,1分表示沒有提高,得分越高的學生提高的幅度也就越大。比較兩組學生在這段時間內對教學效果的滿意程度;學生對教學模式的滿意度是通過問卷的形式進行的,其中滿意度評價標準分為不滿意、十分滿意、一般滿意三種情況。
1.4統(tǒng)計學分析
本次研究采用SPSS20.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量資料應用(x±s)予以表示,施以t檢驗;護理滿意度應用(%)予以表示,施以卡方檢驗,P<0.05提示差異具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2.1對比兩組學生的理論成績和操作成績
經評定示,兩組學生的操作考試成績的差異不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的理論考試成績高于對照組的成績,并且通過計算兩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2比較兩組學生對授課模式的滿意度
經過對學生填寫的關于自我能力評價的總結,發(fā)現(xiàn)觀察組的學習能力、團隊合作意識以及評判性思維普遍高于對照組,統(tǒng)計結果具備統(tǒng)計學差異(P<0.05)。
2.3比較兩組學生對授課模式的滿意度
經過對患者填寫的關于護理滿意度問卷的總結,發(fā)現(xiàn)觀察組有46人表示滿意,總教學成果滿意度為95.8%;對照組有36人表示滿意,總教學成果滿意度是75%,觀察組的高于對照組。統(tǒng)計結果具備統(tǒng)計學差異(P<0.05)。
3討論
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這種教學模式要求教師在制作教學視頻時要遵循表達的簡明性、程序實用性的原則,條理分明,重點突出,防止信息量過大,學生不容易接受[4];應以激發(fā)學生興趣為目的,變抽象為形象,從而實現(xiàn)教學的最優(yōu)化[5]。這種教學模式有助于學生掌握理論知識、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自主性、實現(xiàn)移動式的學習、可以活躍課堂的氣氛、促進師生之間的交流、增進師生之間的關系、同時也增強了教育者的教學質量意識。但是這種教學模式不是完全沒有缺陷的,它存在著一定的局限性[6]。這種模式要求學生在課前花大量的時間去預習和完成老師的任務,學生在操作技能上也沒有明顯的提高,對老師制作視頻的要求也很高。
在本次研究中,觀察組的理論成績優(yōu)于對照組,兩組的操作成績不存在差異。觀察組的總教學滿意度95.8%高于對照組75%的滿意度。組間差異在統(tǒng)計學對比中都表示有意義(P<0.05)。綜上所述,借助新的教學模式,將微課和翻轉課堂應用于護理學基礎教學中有利于增強教育者靈活運用規(guī)范化和科學化的教學模式的能力,實現(xiàn)教學質量的持續(xù)改進,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以及學生的綜合素質,改善學生的自控能力。
參考文獻:
[1]代良波.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護理學基礎教學中的應用[J].養(yǎng)生保健指南,2019,(1):367.
[2]程玲.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護理學基礎教學中的應用[J].家庭醫(yī)藥,2019,(1):285-286.
[3]閆桂秀.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基礎護理學實驗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全科口腔醫(yī)學雜志(電子版),2019,6(16):140-141.
[4]黃妍.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在高職護理學基礎教學中的應用探索[J].衛(wèi)生職業(yè)教育,2018,36(11):69-71.
[5]朱姝娜.翻轉課堂在中職護理學基礎實訓教學中的應用分析[J].南北橋,2019,(4):169.
[6]苗雨丹.微課和翻轉課堂應用于外科護理學教學的探討[J].科技資訊,2018,16(28):191,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