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軍
【摘? ? 要】新課標背景下,原來刻板單一的歷史教學方法已不適用,我們要以新課標教育思想為引導,探尋新的教學方法,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究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主觀能動性。本文將深入探討歷史教學中面臨的困難及解決方法,以提高教學有效性。
【關鍵詞】高中歷史? 教學有效性? 提高方法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14.170
現(xiàn)階段,高中教育大多是應試教育,以背誦為主的歷史學科更是如此。學生對于歷史知識習慣于生搬硬套,不作深入理解,又如何來體會抗日兒女的浴血奮戰(zhàn),新中國成立的來之不易,進而上升為強烈的愛國主義?本文將重點分析高中歷史教學遇到的問題及解決方法,以期提升教學的有效性。
新的課程標準下,如何提高歷史教學的有效性呢?我們必須清楚地了解新課程標準的內(nèi)容和目的。課程改革的目的是要體現(xiàn)時代的要求,與現(xiàn)代科學技術發(fā)展接軌,面向現(xiàn)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對學生的要求更為全面,書面成績不再作為衡量學生優(yōu)良的唯一標準,德智體美的全面發(fā)展也列入考核標準,旨在培養(yǎng)學生主觀能動性,打破死記硬背,照本宣科的陋習,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一、歷史學習的重要性
在中國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記錄了無數(shù)歷史事件,如鄭和下西洋、新中國的成立、中國航天事業(yè)取得的巨大成功等,也有艱苦磨難,鴉片戰(zhàn)爭、辛亥革命、抗日戰(zhàn)爭等等,從歷史中吸取的教訓,在當今社會,同樣是適用的,比如落后就要挨打,古往今來,無數(shù)事例都印證了這樣一個道理。因此,歷史學習是至關重要的。
二、歷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歷史學科的特殊性
眾所周知,歷史是一個飽含高度智慧的主體,幾乎沒有靈活性、強調(diào)性和全面性,如歷史時間、人物評價等,很難給學生自由發(fā)揮的空間,學生學起來難免枯燥乏味,這就造成了學生興趣不高積極性不高,課堂效率很低的現(xiàn)狀,這也是很多歷史老師的無奈。新課改要求課程不能過于注重知識傳授,更多強調(diào)學生的主動性,自我學習的能力,這對歷史教學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如何來提高教學的有效性成了有待解決的問題。
(二)教學方法太過古板單一
當下的歷史教學多為單邊性的,即通過老師的講述傳遞給學生。利用這種方式教學,且不論老師授課的優(yōu)劣,單調(diào)繁雜的歷史事件交叉混合,昏昏欲睡的學生又能接收多少呢?所以這樣的教學方法是不可取的。正所謂“師傅領進門,修行靠個人”,如果老師都教不好,又有什么資格要求學生呢?,F(xiàn)今,歷史老師多以應付考試為目的,“考什么,教什么”已成為基本原則,僅僅只是按照課本內(nèi)容,勾畫重點,課堂死氣沉沉,無絲毫活躍可言,何談效率呢。學生對歷史的印象就如老師一樣刻板,更不用說培養(yǎng)興趣了,教學質(zhì)量是可想而知的。
(三)學生重視程度不夠
在目前的教學中,很多學生都十分重視理科性質(zhì)學科的學習,而忽略了像歷史學科這樣的文科性質(zhì)的科目。歷史在學生心中作為一門可學可不學的副科,自然受到的重視程度不高,學不好也是必然的。所以想要提高歷史的教學效率,就要讓學生充分了解歷史的重要性以及學習歷史的必要性,加以重視。
三、提高歷史教學有效性的方法
(一)擺脫歷史學科枯燥乏味的禁錮,開啟趣味教學
歷史枯燥乏味的性質(zhì)不能改變,但是,利用外在工具,增強歷史趣味性,也是重要手段之一。隨著科技的進步,經(jīng)濟的發(fā)展,出現(xiàn)了多媒體、電腦等諸多科技產(chǎn)品。老師應跟上時代的步伐,不局限于課本知識,在課堂教學中輔以科技,加入歷史視頻,人物及戰(zhàn)爭圖片,盡可能還原歷史背景,讓學生有更直觀的認識,以此加深記憶,培養(yǎng)歷史學習的興趣。
(二)改變教學手段
1.以互動為主的課堂講課方式。打破歷史教學原有的刻板,轉變授課方式是關鍵。學生一般對歷史課本上的課外知識板塊感興趣,應該以此為突破點。學生往往喜歡一些英雄事跡和故事,所以講述歷史事件時要以幽默生動的語言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在“娛樂”中輕松學習歷史。首先,老師也要關注時事,尤其是一些焦點問題,在枯燥的歷史教學中穿插滲透,有助于引起學生的共鳴,加深記憶,培養(yǎng)學生探尋知識的主動性。其次,不止步于本學科的學習,積極獲取各個方面的知識,滿足新課標全面發(fā)展的要求。
2.開啟課堂討論模式。歷史的學習不只是死記硬背的,它也是具有一定靈活性的。如對一些歷史事件及人物的評價,帶有很大的主觀性,各有各的想法。一千個人眼里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不能單純拘泥于教材,組織學生進行討論,老師對學生的觀點都應給予相應的肯定,最后再進行總結,即活躍了課堂氛圍,又激發(fā)了學生求知的積極性,培養(yǎng)了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加強學生對歷史學科的認識,了解其重要性
老師僅僅起引導作用,要提高教學的有效性,關鍵在于學生。了解歷史在國家發(fā)展過程中的積極作用,加強對歷史學科的認識。歷史不僅是一門學科,更是中國五千年起起伏伏,興衰交替的見證,如何提高學生對歷史的重視?首先,我們要教會學生主動交流,主動與老師同學交流,自主去了解歷史。其次,我們可以建議學生多閱讀與歷史有關的書籍、聽相關的音樂、看代入感很強的歷史紀錄片等,油然而生,愛國主義思想及民族責任感,自覺擔負起歷史使命,從內(nèi)心深處重視歷史。另外,要明確歷史學習對自我的積極作用,以下幾點充分講述其重要性:1.學習歷史能正視自我。正所謂“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對歷史的了解能讓我們更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定位,以期改變和完善自我,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2.學習歷史能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作為一名高中歷史教師,我深刻地知道歷史對于人意志的指導性,在高中歷史教學過程中,我們可以在教學中利用歷史事件來提高學生明辨是非的能力。3.學習歷史能讓學生們了解當下生活的來之不易,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旗幟,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反對戰(zhàn)爭,珍惜和平。
綜上所述,作為一名高中歷史教師,在新課標的背景下,老師不能照本宣科,單一地傳授知識給學生,而要改變當下的教學方法,給學生起一個引導作用,激發(fā)學生學習歷史的熱情,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其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通過對歷史的學習,培養(yǎng)學生愛國主義情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同時又要要求學生不拘泥于本學科的學習,而是注重全面發(fā)展,歷史學科本身的枯燥乏味是不可避免的,但是通過老師和學生的共同努力,我相信,學生有能力學好歷史,歷史教學的有效性一定能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