淦小云
【摘? ? 要】中國有著浩浩湯湯上下五千年的文明歷史,書寫了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華傳統文化。中華傳統文化包含:古詩詞、顧問、樂曲、音樂、戲劇、曲藝、書法、國畫、傳統節(jié)日和民俗活動等。是中華文明的根本,是中華民族道德傳承、文化思想、民族精神的集合。優(yōu)秀的傳統文化經過時代的篩選存在于我們日常的生活中,語文學科作為傳播中華傳統文化的載體,無處不閃爍著中華傳統文化的精華。本文旨在對中國傳統文化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滲透進行淺顯的分析。
【關鍵詞】高中語文? 傳統文化? 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14.063
隨著社會主義建設和中國夢的主旋律,繼承和弘揚傳統文化是每個中國人肩負的文化使命更是文化建設上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在新課改的推進和要求下,教師需要在教育教學的過程中逐漸滲透中華傳統文化的精髓內容,結合高中語文教學的課堂實踐教學,對中華傳統文化進行深入的探討與挖掘。學生可以在高中語文的課堂學習中,感受中華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文化魅力,從而也可以帶動激發(fā)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和民族認同感。因此應該更加注重在日常的語文課堂教學中滲透中華傳統文化的內容,使學生建立優(yōu)秀的文化審美,完成全面的文化知識儲備,健全思想道德品質,得到全面的個人素質的提升。
一、傳統文化遭遇時代教育壁壘
目前高中語文教學中的傳統文化內容的體現是較為單一的。多數是以文言文的形式進行片面系統的學習研究。單一的文言文學習忽略了中華傳統文化的其他表現形式,并很少與其他的傳統文化內容產生配合缺乏內容的延續(xù)性和文化交織,使學生很難從文化的多樣性體現上產生興趣,也容易造成學生對中華傳統文化的片面性認識。同時,在高中階段學生的課業(yè)繁重,語文學科又是最重要的應試學科之一,導致學生在課堂中接觸文言文閱讀時,容易產生配合應試的功利心理缺乏學習耐性,忽略對傳統文化和精神內核的深入挖掘,陷入對內容的死記硬背,在理解上也采用語文閱讀分析技巧解決問題。在時代文化浪潮的沖擊下,很多學生對中華傳統文化有著偏頗的價值觀,對優(yōu)秀的中華傳統文化視而不見,覺得傳統文化的表現形式過于繁瑣晦澀,覺得傳統文化在當代文化環(huán)境下是落后的不夠“時尚”的。在教師的教育教學方法上也容易忽略學生的興趣教學,忽略自身傳統文化修養(yǎng)的再進步。教師通常拘泥于教材內容,教材外的延伸內容沒有進行一定的備課儲備,也沒有根據相應的教學內容與其他的傳統文化形式產生文化關聯。綜上所述內容都是導致傳統文化在當代教育中遭遇困境的因素。
二、傳統文化滲透策略簡析
(一)閱讀習慣培養(yǎng)興趣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量變是質變的必要準備,質變是量變的必要結果。教師可以推薦學生閱讀更多的脫胎于教材書本的傳統文學作品,使學生在大量的閱讀中,克服對傳統文學內容的閱讀障礙和閱讀恐懼,自己摸索出一定的閱讀技巧。同時優(yōu)秀的中華傳統文化經過時間的洗禮,融會著中國的民族發(fā)展史??梢酝扑]學生閱讀中華歷史書籍,相對于晦澀難懂的古文閱讀,歷史故事更吸引學生興趣,并且能達到與歷史學科間的融會貫通,能幫助學生理解創(chuàng)作背景和時代環(huán)境。在基礎閱讀的支撐下,學生掌握了傳統文學的閱讀方法,克服了抗拒心理,才能真正的愛上傳統文學產生學習興趣。
(二)挖掘教材內容吃透
考慮到高中教育階段學生課業(yè)繁重的客觀因素,大量的課外延伸容易造成學生負擔,阻礙學生學習主動性的發(fā)揮。教師更應該從教材內容入手,深入挖掘教材的教學內容。,教師在講解課文時,除了需要學生掌握基礎的閱讀技巧、文言意思、課文翻譯的學習內容外,在情感主旨的領會體悟上更應該進行深入的引導探究,需要在其中穿插創(chuàng)作心理、時代背景、傳統文化價值、文學預言底蘊等知識的滲透。讓學生在基礎學習中,更容易去體會傳統文化的美感,產生傳統文化的認同感。
(三)創(chuàng)新教學多樣聯動
教師在教學方式上也需要自我突破和創(chuàng)新,在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長里調動學生的課堂參與度。中華傳統文化的形式多樣,博大精深,教師完全可以將傳統文學的教學內容與傳統民俗文化結合起來。比如可以在學習曲目詞牌的過程中,引入中國國粹戲曲元素加以配合,在課堂上以多媒體的形式來展現。同時在文言文的閱讀學習中可以穿插視頻教學資料,以話劇辭令、學生仿寫或者以對聯形式品評等方式,帶動學生的課堂互動積極性。
(四)情感互通自我探究
教師教育教學的主要目的其實是通過對課本的講解,達成學生對傳統文化的學習了解。教師不能只拘泥于教授學生在字面上的理解,也不是通過一味的講解,忽略學生的理解反饋,從而忽略了學生對傳統文學作品精神內含、情感表達的理解,喪失對傳統文學精神內核的探究的主動性。教師應在教學過程中避免主觀施加給學生個人的主觀理解和標準答案,應引導學生主動對文章進行情感共鳴,引發(fā)思考過程。
(五)放松精神組織活動
在繁重的課業(yè)壓力下,學生也需要短暫的精神喘息。語文學科不同于科學類學科的刻板和枯燥,應該適當的給予學生精神的解放。教師可以通過對傳統文化活動的組織來結合日常的教材教學來給學生適當減壓。例如組織傳統節(jié)日慶祝會,可以在元宵節(jié)前后組織元宵節(jié)“猜燈謎”活動,以文言文、對聯、歇后語、中國傳統戲曲音頻的多種形式出題,使學生在節(jié)日活動里,全面體會傳統文化的魅力,對中國傳統節(jié)日也產生重視。
三、結束語
中華傳統文化組成了本民族的文化文明發(fā)展史。傳統文化的學習和了解有助于激發(fā)學生愛國主義情懷和民族文化認同感,同時可以抵抗當前社會浪潮下外來糟粕文化的侵襲。對完成學生的個人素質全面發(fā)展,中國教育的素質整體提升,民族文化的持續(xù)傳承都有重要的意義。傳統文化更是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滲透無處不在,可見教師應用相應的教學策略,使學生產生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興趣是非常必要的。
參考文獻
[1]朱志剛.淺談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的策略[J].學周刊,2016,(30):192-193.
[2]呂萍惠.高中語文教學中傳統文化教育滲透的思考[J].中國校外教育,2016,(12):138.
[3]徐紅.高中語文教學中的合作學習教學組織策略探析[J].赤子(上中旬),2016,(3):234.
[4]朱厚霞.淺析傳統文化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滲透與開發(fā)[J].教育現代化,2018,5(08):358-359.
[5]楊元元.淺析高中語文教學與傳統文化的契合[J].讀天下,201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