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娜
【摘? ? 要】胎教有狹義和廣義之分,目前對于胎教還沒有科學的結論,我們古代的胎教,不主張對胎兒的自然發(fā)育過程進行直接干預,要求孕婦注重營養(yǎng)、調適情緒、重視自我修養(yǎng)、預防感染疾病、減少外界環(huán)境傷害,目的在于避免間接地傷害胎兒發(fā)育,經過了數(shù)千年實踐的檢驗,更具備一定的科學性。
【關鍵詞】胎教知識? 感覺器官? 信息刺激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03.004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優(yōu)生優(yōu)育已成為廣泛的社會共識。胎教,已為人們普遍接受并高度重視。筆者為了解大眾胎教觀念,摸清胎教現(xiàn)狀,2018年12月做過一次在線問卷調查,對象是筆者所在大專院校的同事與學生,按年齡段以及未婚和已婚狀況,分成九個組別,所有參與調查的人,都認為胎教“對胎兒的發(fā)育和今后的成長有用”,所不同的是,已婚有育兒經驗的有半數(shù)以上認為還應“看胎教方式是否科學”。進行胎教的方式,普遍認為,一是撫摸拍打,所謂與胎兒互動,二是讓胎兒聽音樂,三是與胎兒對話交流。與之相適應,全國各地胎兒大學應運而生,如雨后春筍,形成了一個頗具規(guī)?;漠a業(yè)。在此情形下,利益的驅動,魚龍混雜,虛假宣傳,讓人們無從做出正確的選擇,因此需要我們大力普及科學的胎教知識,讓人們形成正確的胎教理念,避免不良后果的產生。
一、關于胎教的概念
胎教,就其概念而言,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胎教,指的是為了有效地促進胎兒在生理上以及心理上的健康成長,同時又要確保孕婦順利地度過孕產期,因而采取的精神、飲食、環(huán)境、勞逸等各種保健措施。狹義的胎教,則是根據(jù)胎兒身體各種感覺器官發(fā)育成長的現(xiàn)實情況,所采取的有針對性地、主動地給予合理適當?shù)男畔⒋碳?,促使胎兒盡快建立起條件反射,從而更進一步促進其大腦機能、軀體的運動機能、各種感覺機能以及神經系統(tǒng)的成熟。由概念來看,廣義與狹義之間存在很大的不同。目前所倡導的胎教,就其功能而言,實際上偏重于狹義的胎教,譬如人們所了解的諸如撫摸胎教、音樂胎教、語言胎教等。形形色色的胎兒大學,主要是針對這一需求而開展的,將其作用夸大到神乎其神的地步,以此吸引孕婦的參與。
二、胎教仍存在很大分歧
目前學界對于胎教,觀點上存在很大的分歧,就客觀實際而言,胎教還沒有成為一個科學體系。但是對于胎兒有感知這一點,學界還是一致認可的,社會上的一些胎教機構正是利用這一點,進行夸大宣傳,達到個人目的。國內的部分專家學者以及抱著各種目的不遺余力的倡導者們,宣稱新式胎教是西方在對胎兒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目的在開發(fā)胎兒的智力潛能,能夠大大提高出生人口的智力素質,為國家為家庭培養(yǎng)智力優(yōu)秀的下一代,從而大大提高整個民族的智力素養(yǎng)。采取的方式就是與胎兒談話、教胎兒認字母、做算術、學樂譜等,對胎兒直接施教,從而提高胎兒的智商,讓每個胎兒都成為“天才兒”,因此將這種胎教稱為“智力胎教”“直接胎教”等。這種觀點目前已經被大多數(shù)普通百姓所接受,觸角所及,已經包括教育、生育等廣泛的社會領域,介紹這方面的資料,諸如書籍、光盤、磁帶等大量出版,成為書店的熱銷貨。在這種趨勢下,胎兒學校也應運而生,如雨后春筍。因為迎合了人們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理,令許多青年夫婦如同虔誠的宗教徒一樣,每天放音樂、頌詩文、與胎兒對話。
持相反觀點的學者則認為,這種神乎其神的胎教,其實沒有多少科學依據(jù),甚至恰恰相反,違背了胎兒心身發(fā)展的規(guī)律。這種胎教所施予胎兒的智力教育,超越了胎兒自身該階段心理發(fā)育的水平,根本上不能被胎兒所接受;相反所帶來的問題是,每天不停地跟胎兒進行談話,還要教胎兒各種文化知識,并且頻繁地刺激胎兒促使其進行運動,則有可能打破人類漫長的進化過程中形成的胎兒正常生長發(fā)育的自然規(guī)律,對胎兒生長發(fā)育的秩序環(huán)境形成破壞,從而可能造成某些嚴重的不良后果。就如同人類肆意破壞自然環(huán)境與生態(tài)平衡,所導致的各種自然災害一樣,遭到懲罰和報復。據(jù)統(tǒng)計現(xiàn)在學齡兒童發(fā)病率高達3%,還有讓醫(yī)學專家、心理學家都束手無策的“兒童多動癥”等,其病因雖然還沒有找到,但是,醫(yī)學上已經肯定,這是兒童神經系統(tǒng)在其發(fā)育過程中形成的疾病。我們是否可以聯(lián)想到所謂的智力胎教中,對胎兒進行的過量或不正當刺激呢?
其實,這種所謂的智力胎教,在西方并沒有被推廣,也沒有被人們普遍接受,只有幾個人寫出了幾本胎教可以提高胎兒智力體會的小冊子,少數(shù)熱衷此事的私人醫(yī)生在他們的診所中辦了幾次胎兒大學而已,響應者寥寥,并沒有像我們國內這樣如火如荼。我國著名的兒科專家丁宗一教授曾對此事發(fā)表過自己的看法:“胎教沒有嚴格的生理學研究基礎,不利于胎兒正常的生長發(fā)育?!睂δ壳叭藗冓呏酊F的智力胎教給予了中肯的批評。他認為,對于幼小的胎兒而言,大部分在子宮封閉環(huán)境中的時間,其實都是在睡眠中度過的。他們還不具備自主的認知能力,自然也不可能接受教育。無論是聽音樂還是對胎兒的撫摸,都是在人為地干擾胎兒自身的正常生活環(huán)境。因為孩子在胎動的時候,有可能是伸懶腰、活動一下手腳,我們此時去拍打胎兒,只能引起胎兒的躁動不安,從而可能影響他進入睡眠狀態(tài),如果這樣的刺激時間一長,勢必會影響胎兒正常發(fā)育。同時,每個胎兒生長發(fā)育的好壞,其實是由各種因素協(xié)同作用才能決定的。不可能因為我們的某些外來因素的刺激,就會促使其單方面的快速發(fā)育。我國著名育兒專家張思萊在其《張思萊育兒手記》中對其懷孕的女兒的建議是:“不要做這些所謂的胎教,而要做到在懷孕期間攝入全面均衡的營養(yǎng);保持愉快的心情;多呼吸新鮮的空氣,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保障你和胎兒的健康。不要拿孩子去試驗還沒有科學依據(jù)的胎教,如果出了問題,我們將一輩子得不到安寧。”
三、我國古代胎教思想習俗
其實,我國古人很早就實行了胎教,現(xiàn)在據(jù)史料所知最早進行胎教實踐的,應當是在商末周初,《列女傳·周室三母》中記載:“太妊之性,端一誠莊,惟徳能行。及其妊娠,目不視惡色,耳不聽淫聲,口不出敖言,生文王而明圣,太妊教之,以一識百。卒為周宗,君子謂,太妊為能胎教?!薄洞蟠鞫Y記》中記載了周代另外一個胎教實例:“周后妃妊成王于身,立而不歧,坐而不差,獨出而不倨,雖怒而不詈,胎教之謂也?!边@兩個最早的胎教事例,說明早在周王朝的時候,王室就非常重視孕婦的思想品德與行為對胎兒的生長發(fā)育影響作用,并且已經認識到,胎兒的成長發(fā)育,跟母親的心理行為舉止關系非常密切。
不但貴族王室實行胎教,民間胎教也可以說源遠流長。最有名的當推孟母,據(jù)《韓詩外傳》記載,孟母在懷孟子的時候,謹行:“席不正不坐,割不正不食,胎教之也。”并且還給自己定下了一個胎教原則,稱為“四不戒律”:“目不視惡色,耳不聞惡聲,心不妄想,非禮勿視?!毕惹貢r期的胎教,主要是婦女懷孕后,要求從思、視、聽、言、動等方面隨時加以注意。漢代以后,胎教以此為基礎,并進一步發(fā)展,形成了基本完整的體系。如賈誼在其所著《新書》中,專設胎教一篇,對胎教的必要性加以論述。他認為男子娶妻時,選擇的標準是“孝悌世世有行義者”,胎教的主要內容應當是禮教,即“正禮胎教”。南北朝時顏之推將胎教內容寫進了其家訓之中,主張孕婦應當安居閑靜、謹守禮法,目的在于讓胎兒受到良好的影響。唐代孫思邈在其所著的《千金方·養(yǎng)胎》中提出,養(yǎng)胎應“彈琴瑟,調心神,和性情”,“節(jié)嗜欲”,“居處簡靜”,“庶事清凈”,“口誦詩書,古今箴誡”等,并在此基礎上進一步闡明了如何逐月養(yǎng)胎的方法。到了明清時期,胎教理論趨于更加完善,清末的康有為在其《大同書》中,對胎教的重要性作了強調,并論述了胎教之法,還提出了建立胎教院——“人本院”。由上所述,我們不難看出,我國古代的胎教,是一種廣義的,可以稱為“母教式胎教”或者“間接胎教”,與目前盛行的所謂智力胎教有很大的不同。
四、結論
胎教問題,在目前還沒有形成科學體系、專家學者存在嚴重觀點分歧的情況下,尤其需要我們嚴格加以分辨,分清真?zhèn)?。我們所謂的普及科學的胎教知識,就是要用實事求是的態(tài)度,把經實踐檢驗確實有用的東西普及到群眾中,讓那些打著科學的幌子招搖撞騙者露出真相。我認為,我們古代的胎教,不主張對胎兒的自然發(fā)育過程進行直接干預,要求孕婦注重營養(yǎng)、調適情緒、重視自我修養(yǎng)、預防感染疾病、減少外界環(huán)境傷害,目的在于避免間接地傷害胎兒發(fā)育,經過了數(shù)千年實踐的檢驗與發(fā)展,具備一定的科學性,應當結合現(xiàn)代腦科學、心理學等的研究成果進行整合,在社會上加以大力宣傳和普及。
參考文獻
[1]《胎教指南》,趙霞、趙麗著.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2006-08.
[2]《張思萊育兒手記》,張思萊著.中國婦女出版社2011-04.
[3]《列女傳》[漢]劉向、劉曉東.校點遼寧教育出版社1998.
[4]《韓詩外傳選譯》晨風、劉永平編譯.書目文獻出版社1986.
[5]《古今圖書集成·醫(yī)部全錄》[清]陳夢雷等編.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