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漫漫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人們接觸信息的渠道發(fā)生了改變,關注的信息內容也出現(xiàn)了變化。閱讀是語文重要構成,語文教學和閱讀之間的關系可謂是十分的緊密,名著作為人類文學史上的精品,對于學生語文素養(yǎng)提升有著顯著價值,所以新課改也要求初中語文教學要加強名著閱讀教學,而本文則是就如何提高教學效果提出了具體的創(chuàng)新策略。
新課改;初中語文;名著閱讀;教學策略
引言
從名著閱讀來看,自新課改實施以來,雖然名著進教材、名著閱讀進課堂已有十多年的時間,但大多數(shù)一線教師對名著閱讀的指導仍然缺乏有效策略。鑒于此,教師應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入手,引導學生走進名著的世界,品味名著帶來的精神滋養(yǎng)。
1名著閱讀教學現(xiàn)狀分析
名著閱讀教學現(xiàn)狀主要是:當前,很多教師在閱讀課上發(fā)現(xiàn),閱讀名著的學生越來越少,很多學生都傾向于閱讀青春、修仙等題材的小說,甚至有學生徹底放棄了書籍,開始閱讀各種雜志。這種現(xiàn)象給語文教師敲響了警鐘。具體來說,當前名著閱讀的現(xiàn)狀有如下幾個方面:首先,一部分教師對名著閱讀缺乏重視。雖然課程標準已明確將名著閱讀納入其中,但是有的教師依然只重視課堂教學和考試成績,而忽視名著閱讀,致使學生對名著的了解僅限于章節(jié)和片段。其次,學生的語文積累不足,理解能力欠缺,對于一些語言較為深刻、內容較多、時代比較久遠的名著很難產(chǎn)生認同,仿佛隔著紗窗看書,無法產(chǎn)生情緒上的共鳴,更無法實現(xiàn)觀點上的碰撞。因此,很多學生對名著缺乏興趣,無法吸取名著中的精華。
2初中語文教學提高名著閱讀效率的措施
2.1創(chuàng)新名著經(jīng)典閱讀教學模式,激發(fā)學生自主閱讀欲望
初中語文教學提高名著閱讀效率的措施之一是創(chuàng)新名著經(jīng)典閱讀教學模式,激發(fā)學生自主閱讀欲望。興趣之于學生,好比燃油之于小汽車,能夠為學生的學習提供動能,并且是高質量的動能。因此,初中語文教師要想讓學生這輛經(jīng)典閱讀能力的小汽車在語文學習的道路上翻山越嶺順利前行,就必須為小汽車加滿優(yōu)質的燃油,幫助學生找到閱讀興趣,激發(fā)學生對經(jīng)典名著的自主閱讀欲望。在以往的名著經(jīng)典教學中,教師總是直白地告訴學生這是經(jīng)典、有閱讀意義,可是卻沒有讓學生明白被稱為經(jīng)典的原因是什么,學生在名著經(jīng)典學習意義的問題上也表現(xiàn)得茫然。學生在這種單調的名著經(jīng)典閱讀教學流程下常感覺到無趣,對教師提出的閱讀問題也只是被動地思考,而沒有對文章在主觀上進行感悟,甚至還有一部分學生在教師給的閱讀時間里表面上眼睛盯著閱讀文本,實際上思維完全處于放空狀態(tài),根本沒有在閱讀,因而導致經(jīng)典閱讀課堂教學效率低下。之所以出現(xiàn)這種尷尬的名著經(jīng)典閱讀教學結果,是因為在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的過程中導師沒有發(fā)揮作用。閱讀能力本身就是一種較為抽象的能力,既沒有統(tǒng)一的評價標準也沒有固定的模式方法,所以教師必須在名著經(jīng)典閱讀教學模式上進行創(chuàng)新,給予學生“閱讀興趣”導師登臺的機會,讓學生在興趣的引導下脫離無趣的閱讀感受,使學生在名著經(jīng)典閱讀中獲得滿足。例如教師在《西游記》的閱讀教學中,可以利用《西游記》的影視片段進行導入,將學生良好的閱讀情緒調動起來,把握住學生的閱讀熱情時機,適時提出閱讀問題,讓學生自發(fā)閱讀,在閱讀過程中能夠做到閱讀與思考的有機結合,并能夠通過畫面的想象,對《西游記》文本中的語言表述進行感悟。我也會提倡學生養(yǎng)成寫讀書筆記的好習慣, 把自己喜歡的語句或者讀后感寫下來,加深印象。
2.2名著導讀課
初中語文教學提高名著閱讀效率的措施之二是名著導讀課。(1)導興趣。通過課堂課文教學,帶動學生的課外閱讀,做到課內、課外閱讀的有機結合是抓好課外閱讀的關鍵。在日常教學中,教師可以對課文內容進行拓展,如介紹作家的其他代表作,或對課內的某個方面知識或問題制造懸念,吊起學生的胃口,讓學生有興趣去看相關作品。如在教學《出師表》時,補充劉備《三顧茅廬》的故事,讓學生對諸葛亮未出茅廬一直天下三分的謀士形象和劉備禮賢下士的明君有了一定的認識,在此基礎上再根據(jù)課文設置一些問題,讓學生意識到對諸葛亮、劉備的認識還遠遠不足,從而促成學生主動閱讀《三國演義》。再如學習《爸爸的花兒落了》時,讓學生激起對《城南舊事》的閱讀。(2)導美讀。名著之所以是名著,在語言上要么是精美要么是富含哲理要么是形象生動,一定是有值得我們朗讀之處。教師選取一定的篇章進行美讀的引導,從片斷描寫上去吸引學生。像《繁星·春水》、《昆蟲記》都極具朗讀的價值。使學生通過片斷朗讀產(chǎn)生情感的共鳴,自然學生會很愿意讀的。
2.3開展專題化閱讀
初中語文教學提高名著閱讀效率的措施之三是開展專題化閱讀。為了讓學生從不同角度對文本進行個性化閱讀,拓展其思維空間,培養(yǎng)其閱讀能力,教師應針對不同書目進行專題化的閱讀教學設計。如《白洋淀紀事》的環(huán)境描寫專題,《駱駝祥子》中祥子悲劇探因專題等,既開闊了學生的視野,又使他們由淺入深地理解了文本內容。開展專題化閱讀,教師要盡可能從不同角度擬定內容??梢允菚鴥葘n},如《駱駝祥子》一書中提供了四個專題——給祥子寫小傳、探尋悲劇原因、話說“洋車夫”、獨特的“京味兒”。也可以是書間專題,例如,教師可以嘗試帶著學生閱讀凡爾納的“海洋三部曲”,開展同一作家的專題閱讀;可以將《鏡花緣》與《西游記》整合閱讀,進行一場女兒國的探秘活動。
2.4促進學生的深度閱讀
初中語文教學提高名著閱讀效率的措施之四是促進學生的深度閱讀。當前,初中生課外閱讀量雖然很大,但吸納不多,認知發(fā)展有限,思想不夠深刻。這需要教師想方設法,促進學生的深度閱讀。建立導讀教學范式:立路標—配任務—給方法。對于每本名著,教師至少帶學生讀兩遍。一般而言,第一遍為瀏覽式閱讀,感知主要內容;第二遍為精讀和跳讀,完成相關的閱讀任務。閱讀開始前,教師先“立路標”,通過反復研讀,確定整本書的閱讀要點。如《西游記》的閱讀,可以將“學會講故事”作為教學要點之一?!傲⒙窐恕焙螅褪恰芭淙蝿铡?。例如,為了讓學生講好一個西游故事,教師布置“精彩故事選講”任務,利用課前三分鐘檢測,保證了任務的完成。只布置任務,不教給方法,學生的名著閱讀就會流于形式,因此教師要有針對性地進行方法的指導。例如,為了讓學生閱讀《西游記》后講好一個精彩的故事,教師應在導讀課上進行“學會講故事”的方法指導。讀懂、用好教材“三位一體”的閱讀教學體系。如教學七年級下冊第二單元“掌握不同的抒情方式”,教師可以巧用《白洋淀紀事》這一間接抒情的范本;又如《紅巖》中關于人物的細節(jié)描寫很突出,可以融入第三單元“細節(jié)描寫”的教學中去。內外勾連,打通“三位一體”的教學體系,能夠實現(xiàn)學生課外名著閱讀和課內單元學習的相互促進。名著閱讀不能重結果、輕過程,不能以練代讀、應付考試,這會扼殺學生閱讀名著的興趣。
結語
總之,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名著閱讀教學有著十分重要的地位,也是新課改下的重要要求,要想保障名著閱讀教學有效性,初中語文教師則需要結合新課改要求來進行教學策略創(chuàng)新,按照由淺入深的方式激發(fā)學生名著閱讀興趣,再應用多媒體技術與課堂劇來實現(xiàn)教學創(chuàng)新,提升初中名著閱讀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鄭巧紅.讓經(jīng)典名著離農(nóng)村學生更近些——初中語文經(jīng)典閱讀教學策略探究[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通訊,2011(4).
[2]陳詠梅.思維導圖在農(nóng)村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實踐及反思[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通訊),2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