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秀玲
摘要:農村經濟管理在我國農村經濟發(fā)展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為進一步探討農村經濟管理的有效方式,本文論述了信息化手段在農村經濟管理中的作用,結合我國農村經濟發(fā)展現狀分析了我國目前農村經濟信息化管理的現狀,并從人才培養(yǎng)、政府調控等多個方面提出了有益措施。
關鍵詞:信息化;農村經濟管理;策略
一、信息化手段在農村經濟管理中的應用現狀
(一)缺乏專業(yè)的信息化經濟管理人才
在農村經濟的發(fā)展中,管理人員的文化水平普遍較低,缺乏專業(yè)的經濟管理知識,在經濟管理工作中只能做一些信息的收集與發(fā)布的簡單工作,對于一些較復雜的統(tǒng)計工作與高級信息的發(fā)布還不了解,加上沒有對相關的管理人員進行專業(yè)知識培訓,導致管理人員的管理水平沒有提升。
(二)信息網絡技術推廣工作存在不足
信息網絡技術在農村經濟的管理工作中有很重要的作用,不同的使用者對經濟信息化的管理手段的要求也不相同。在農村的經濟管理中,信息化的管理手段主要是在農村的集體經濟與農民專用的合作社以及農村企業(yè)的經營方面有很大的作用。但是農村信息網絡技術的推廣工作存在著明顯的不足,很多使用者對計算機的操作不夠熟練,在計算機的操作上速度慢,這種現象嚴重制約了信息化的管理手段在農村經濟中的發(fā)展。
(三)信息化程度應用能力較弱
在農村地區(qū),人們的文化程度普遍不高,對信息化知識的掌握也少之又少,基本上都不具備信息化的意識,加上農村的很多新生代人員都選擇離開農村,去城市打工,導致農村經濟的發(fā)展工作還是要靠老一輩的人員,但老一輩人員在文化水平與接受能力上都比較差,對信息技術不能很好的掌握,使得信息化的管理手段在農村經濟的管理工作中沒有發(fā)揮出應有的促進作用。
(四)信息化管理手段的成本高
在農村經濟的管理工作中,管理成本是管理人員最看重的問題,很多農村地區(qū)的居民認為運用網絡技術進行經濟管理工作的成本超出了他們的接受范圍。雖然現在農民的收入較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受傳統(tǒng)思想的影響,他們在對網絡建立和使用方面還是不愿意花費太多。農村地區(qū)的居民與城市居民在消費觀念上存在很大的差異,其認為網絡和電話的資費過高,對建立網絡沒有給予很多關注,而且有些地區(qū)的人們確實是沒有能力建設網絡,這種情況就使得居民們不能及時的獲取有效信息。
二、農村經濟管理對信息化的需求特點
在農村經濟的管理工作中,由于農村地區(qū)的管理機制的不同,導致其在信息的需求上存在一定的差異,在信息的需求上主要存在以下幾個特點:
(一)信息的綜合性
在農村經濟的發(fā)展中,涉及到的內容比較多,比較常見的有:農、林、牧、副、漁等,在運輸、農機、科研、電力、環(huán)保等部門之間也都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因此,在獲取信息的時候要注意信息的綜合性。在整合中要注意信息的關聯(lián)性,在獲取相關信息后要進行綜合分析與全面的考慮,要對信息的實際應用價值進行判定,看其是否適用于本地區(qū)的經濟管理。
(二)信息的時效性
在農村經濟的管理工作中,對農產品相關信息的掌握是非常重要的,相關信息的傳遞是各級政府對農村經濟管理工作指導的主要依據,因此,在農村經濟的管理工作中,一定要保證信息的時效性,這就需要利用現代化的信息網絡技術,它能夠獲取各種行業(yè)資訊,省時快捷,能夠保障各種信息在農村經濟管理中發(fā)揮重要的作用
(三)信息的實用性
農村經濟的管理工作對信息的需求是以非物化的形態(tài)展現出來的,農業(yè)信息具有社會性質,在農村的經濟管理中有很強的實用性。農村經濟的發(fā)展受到許多方面的制約,廣大人民群眾沒有獲取相關信息的渠道,導致了農村經濟的發(fā)展存在嚴重的滯后性。在農村地區(qū)的經濟發(fā)展中,獲取相關的農業(yè)信息時要保證其具有實用性,實用性的信息不但能夠贏得群眾的信任,對群眾的生產生活有促進作用,同時也是對農村經濟管理工作進行有序開展的重要依據,所以農村的經濟管理部門要重視信息化的經濟管理手段。
三、加強農村經濟管理信息化的策略手段
(一)開展信息化培訓工作
在建立農村信息化經濟管理體系的同時,要加強對農村經濟管理人員在信息化方面的培訓,讓農民能夠更好的使用信息化的網絡管理體系,讓農民充分了解網絡信息技術的優(yōu)點以及網絡信息技術在生產中給他們帶來的好處,提高農民有學習相關知識的積極性,進而更加愿意學習信息化技術。同時,相關的管理部門應該引進更多專業(yè)的信息技術人才,充分發(fā)揮人才的專業(yè)優(yōu)勢,為農民的培訓以及對農村經濟信息化的管理工作做出貢獻。
(二)加強政府的調控作用
政府在農村經濟的發(fā)展中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農村經濟的管理工作是一項綜合性工作,在進行管理的過程中各部門間要進行合理的調配,實現各個部門間的共同發(fā)展。政府要把農村的信息化管理作為特色產業(yè)進行推廣,在建立農村網絡信息服務中心時要給予資金支持,對農村經濟的管理工作進行有力的調控。農村經濟的信息化管理工作是一項復雜的系統(tǒng)工程,在實施的過程中需要政府進行組織和領導,充分發(fā)揮各個部門的作用,促進共同發(fā)展,為農村經濟的信息化管理領好路、帶好頭。在相關資金的使用上要進行統(tǒng)籌管理,避免資金的浪費,在農村經濟信息建設方面的貸款工作要實施優(yōu)惠政策,同時要引導社會力量對農村信息化建設工作提供相關的資金支持與幫助。
(三)建立農村經濟信息化管理示范基地
在農村地區(qū),人們對于網絡的認知度普遍偏低,對網絡信息技術給農業(yè)的生產和發(fā)展帶來的經濟效益也沒有過多的了解。政府要在農村建立農村經濟信息化管理示范基地,讓農民能夠對信息網絡技術了解得更加深入,把信息化給生產和生活帶來的好處讓農民全面的了解到,使農民能夠重視運用信息化管理手段產生的經濟效益,讓信息化更好的推動農村的經濟發(fā)展。
(四)努力加強各部門間的合作
農村經濟的管理工作是一項綜合的管理工作,需要各個部門與專業(yè)進行配合,是一項復雜的工作。建立農村經濟信息交流和共享機制對各部門的發(fā)展都有很大的促進作用。在農村的經濟管理工作中要重視基層信息的采集和管理工作,要牢牢掌握農村經濟的發(fā)展方向和發(fā)展需求,尊重農村經濟發(fā)展的特殊性。在農村經濟的發(fā)展過程中要加強與私企的合作,利用企業(yè)在網絡技術方面的優(yōu)勢建立完整的信息化經濟管理體系。
信息化的管理手段在農村經濟的管理工作中有著重要的作用,在其發(fā)展的過程中要結合農村的實際發(fā)展狀況,政府在相關的體系建設中要給予大力的支持與配合。農村經濟信息化的管理,不但能夠提高農村經濟管理的效率,還能夠獲得直接的經濟效益,給農民的生產和生活帶來便利的同時,又促進了農村經濟的發(fā)展。農村信息化的管理手段還要進行不斷的推廣,讓廣大農民能夠更好的了解信息科技的好處,增強農民參與信息化管理的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