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試驗以中50、N52、N177、N181、N203、K-l六個棉花品種為試驗材料,分別于蕾期、吐絮期調查取樣,測定了丙二醛( MDA)含量、硝酸還原酶活性、可溶性蛋白質含量、葉綠素含量等一系列生理指標,分析比較這些指標間的差異性,選擇高產優(yōu)質的栽培品種,為棉花遺傳育種及高產栽培提供有益的借鑒。結果表明:中熟品種MDA含量較早熟品種和晚熟品種低,而硝酸還原酶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葉綠素含量都較高,表現出較強的抗性,綜合性狀較好。其中,N181的各項生理指標較綜合性狀N177含量高,為最佳栽培型品種。
關鍵詞:棉花;生理指標;MDA;硝酸還原酶;可溶性蛋白質;葉綠素
中圖分類號:S562
文獻標識碼:A
前言
棉花,屬于雙子葉植物綱錦葵目錦葵科棉屬,是世界性的重要經濟作物[1-3]。棉花不僅是重要的纖維作物和油料作物,也是高蛋白的糧食作物,還是紡織品、精細化工原料和重要的戰(zhàn)略物資。我國棉花品種以熟性劃分為早熟、中早熟、中熟、中晚熟和晚熟5個類型[4]。棉花整個生育期分為播種出苗期、苗期、蕾期、花鈴期和吐絮期五個時期。丙二醛(MDA)是反映膜質過氧化程度的重要指標,硝酸還原酶是植物氮素同化的關鍵酶,植物體內的可溶性蛋白含量是重要的抗旱抗寒生理指標,葉綠素是評價植物生理代謝程度的重要指標。本試驗以6個不同的棉花品種為試驗材料,測定其蕾期和吐絮期丙二醛( MDA)含量、硝酸還原酶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和葉綠素含量等生理指標,以選擇長勢好、抗逆能力強、不早衰且高產的優(yōu)良栽培品種,并可為進一步優(yōu)化大田水肥、化調等栽培技術提供理論依據。
1材料與方法
1.1 供試材料
供試棉花品種為中50、N52、N177、N181、N203、K-l,其中中50、N52為早熟品種,N177、N181為中熟品種,N203、K-l為晚熟品種。實驗用種子為山西省農業(yè)科學院棉花研究所所取。
1.2試驗方法
2015年5月1日,在山西農業(yè)大學農作站穴播,株距為30cm,采用地膜覆蓋,播種面積為200m2左右,棉花播種材料自東向西依次為K-l,N203,N181,N177,N52,中50。分別在蕾期、吐絮期取樣測定相關生理指標。分別采用硫代巴比妥酸法測定丙二醛含量[5];參照周樹等的體內測定法,測定棉花葉片中硝酸還原酶活性[6];用考馬斯亮藍法測定蛋白質的含量[7]。
樣品處理及測定:取O.lg樣品,在遇冷的研缽中研磨,然后加入lOml的80%丙酮抽提,將抽提液轉移并定容到25ml容量瓶中,用分光光度計在652nm下測定總葉綠素吸光值。參比為80%丙酮。根據公式CT_A652x28.99算出結果。
2結果與分析
2.1 棉花不同栽培型品種MDA含量的比較
2.1.1蕾期棉花不同栽培型品種MDA含量的比較
從圖1可以看出蕾期早熟品種N52的MDA含量最高,為0.099mmolg-1FW,除了與N117無顯著差異外,與其他品種差異均達到顯著水平,其中,與N181及N203達到極顯著水平。晚熟品種N203的MDA含量最低,為0.064 mmolg-1FW。蕾期MDA含量早熟品種>中熟品種>晚熟品種。
2.1.2吐絮期棉花不同栽培型品種MDA含量的比較
由圖1可看出,吐絮期早熟品種N52的MDA含量最高為0.141 mmolg-1FW,除了與N177無顯著差異外,與其他品種差異均達到顯著水平,其中,與中50及K-l達到極顯著水平。晚熟品種K-l的MDA含量最低,為0.098mmolg-1FW。
2.2棉花不同栽培型品種硝酸還原酶活性的比較
2.2.1 蕾期棉花不同栽培型品種硝酸還原酶活性的比較
如圖2所示,中熟品種N181的硝酸還原酶活性顯著高于其他品種,為8.03 ugNO2g-1FW·h-1,比早熟品種中50、N52分別高出28%、17%,比晚熟品種N203、K-l分別高出32%、41%,與中50與N177差異達到顯著水平,其中與N177相比達到極顯著水平,與其他品種差異不明顯。晚熟品種K-l為最低,l.57ugN02·g-1FW·h-1。
2.2.2 吐絮期棉花不同栽培型品種硝酸還原酶活性的比較
由圖2可知在吐絮期各栽培型棉花品種的硝酸還原酶活性較高,其中中熟品種N181硝酸還原酶活性最高,可達15.04ugNO2·g-1FW·h-1;與其他品種極顯著差異。而中熟品種N177的硝酸還原酶活性最低,為11.59ugNO2·g-1FW·h-1。吐絮期各棉花品種的硝酸還原酶活性比蕾期高。
2.3不同棉花品種可溶性蛋白質含量的比較
2. 3.1 蕾期棉花不同栽培型品種可溶性蛋白質含量的比較
從圖3可知在蕾期棉花不同栽培型品種可溶性蛋白質含量差異較大,最高為N181,可達0.097mg·g-1FW,除與早熟的中50與N52無顯著差異外,與其他各品種差異均達極顯著水平??扇苄缘鞍踪|含量最低的為K-l,其值為0.036 mg·g-1FW.蕾期各栽培型棉花品種的可溶性蛋白質含量整體較高。
2.3.2 吐絮期棉花不同栽培型品種可溶性蛋白質含量的比較
圖3顯示,在吐絮期各棉花栽培型品種可溶性蛋白質含量較低,最高的為N177,含量為0.036mg·g-1FW,中50最低,含量為0.011 mg·g-lFW,但所有品種之間均無顯著差異。
2.4不同棉花品種葉綠素含量的比較
2.4.1 蕾期棉花不同栽培型品種葉綠素含量的比較
由圖4可以看出蕾期各棉花栽培型品種的葉綠素含量最高的為N52,含量為5.23mg·g-1FW;最低的為K-l,含量為4.44 mg·g-1FW,但所有品種之間差異均未達到顯著水平。
2.4.2吐絮期棉花不同栽培型品種葉綠素含量的比較
由圖4可看出,吐絮期棉花各栽培型品種葉綠素含量較蕾期均有所下降,葉綠素含量最高的為N177,其值為4.55 mg·g-1FW,除與中50及K-l無顯著差異外,與其他各品種均存在顯著差異。N203品種葉綠素含量在吐絮期最低,為2.13 mg·g-1FW。所有品種之間均不存在極顯著差異。
3 討論與結論
3.1 討論
棉花的蕾期屬于營養(yǎng)生長階段,吐絮期屬于生殖生長階段。丙二醛(MDA)是反映膜質過氧化程度的重要指標,因此可通過測定MDA含量了解膜脂過氧化的程度,以間接測定膜系統(tǒng)受損程度以及植物的抗逆性。葉綠素是葉綠體的重要組成部分,探討這六種棉花品種葉片光合能力和棉花經濟產量關系,為選擇最適宜本地自然環(huán)境條件的棉花栽培品種提供一種測試手段,也可作為選擇適合特定環(huán)境條件的棉花適合栽培品種的重要輔助手段??扇苄缘鞍踪|多為未與膜系統(tǒng)特異結合的酶,其含量越高,該部位的生理生化反應與代謝活動越強。而植物吸收的氮素減少后葉片的硝酸還原酶活性會相應減弱,氮素利用能力就會下降。本試驗中,中熟品種N181的含量最高,可達0.097 mg/gFW,表現出較強的抗性。硝酸還原酶是植物氮素同化的關鍵酶,同時也是一種誘導酶,與作物吸收和利用氮肥有關,硝酸還原酶的活性大小反映了氮代謝性還原能力的大小。在蕾期,中熟品種N181的硝酸還原酶活性明顯高于其他品種,且吐絮期中熟品種N181的硝酸還原酶活性也表現為最高,說明中熟品種N181具有較強的氮代謝能力,有增產的潛力。
3.2結論
本實驗分別在蕾期和吐絮期對棉花不同栽培型品種4種生理指標作了比較。本研究以中50、N52、N177、N181、N203、K-l六個栽培型棉花品種為試驗對象,生理生化測試及數理統(tǒng)計分析、多重比較等手段,分析不同栽培型品種的棉花的各項生理指標的大小,選擇出了高產、優(yōu)質、農藝性狀綜合性狀良好的棉花栽培型品種。實驗結果顯示:中熟品種N177、N181為良好的栽培型棉花品種,其中N181品種最好。
參考文獻:
[1]趙亮,蔡彩平,張?zhí)煺娴?陸地棉紅株基因限的精細定位[J].科學通報2009,54(7):888-891.
[2]尹志成,藺萬煌,蔣建雄等.影響棉纖維分化和發(fā)育的因素[J].生命科學研究,2005,9(4):12 1-124.
[3]李永山,唐秉海,張凱等.不同年代棉花品種產量構成纖維品質及其系譜分析[J].棉花學報,2001,13(1):16-19.
作者簡介:李娜(1990-),女,山西省運城市芮城縣,研究生,研究方向:農業(yè)昆蟲與害蟲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