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為明確25%吡唑醚菌酯SC對豇豆銹病的藥效及控制作用,促進該產品在防治豇豆銹病上的推廣應用,2018年進行了25%吡唑醚菌酯SC防治豇豆銹病田間藥效試驗。試驗結果表明:25%吡唑醚菌酯SC對豇豆銹病的防效為83.41%,3%氨基寡糖素AS的防效為49.28%,40%氟硅唑EC的防效為74.75%,買踐證明25%吡唑醚菌酯SC對豇豆銹病的防效最好,以供參考。
關鍵詞:25%吡唑醚菌酯SC;防治;豇豆;銹病;田間試驗
中圖分類號:S436.43
文獻標識碼:A
1試驗材料與方法
1.1 供試藥劑及來源
25%吡唑醚菌酯sc,河北成悅化T有限公司生產;3%氨基寡糖素AS,江蘇克勝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生產;40%氟硅唑EC,廣東茂名綠銀農化有限公司生產。
1.2試驗地基本情況
試驗設在慈利縣零溪鎮(zhèn)新紅村蔬菜種植大戶黃雙平蔬菜園區(qū),試驗地面積0.1hm2,試驗地方正,交通方便,粘壤土,土壤肥力中等且均勻,土壤pH值4.6,排灌條件良好。供試品種為豇豆奇美,植株長勢良好。
1.3試驗設計
試驗采用比較試驗設計,設4個處理,每個處理均設4次重復,隨機排列,四周設保護行。每個重復長23.6m、寬1.4m,小區(qū)面積33.Om2。即:
25%吡唑醚菌酯SC,1500倍,4次重復,處理面積共l32.2m2;
3%氨基寡糖素AS,1500倍,4次重復,處理面積共l32.2m2;
40%氟硅唑EC,7500倍,4次重復,處理面積共l32.2m2;
空白對照,4次重復,處理面積共l32.2m2。1.4施藥時期、次數(shù)和方法
于6月26日施第一次藥,此時正處于豇豆始花期,也是銹病發(fā)病初期,10日后即7月6日施第二次藥,采用3WBD-16型背負式電動噴霧器噴霧,每個重復( 33.OIT12)噴藥液1.5kg。
1.5藥效調查和記載項目
1.5.1 在末次用藥之后20d調查防治效果,計算病情指數(shù)和防治效果
(1)調查方法
采用對角線5點取樣方法,每點調查相連2株,每株調查全部葉片,根據(jù)每張葉片病斑面積占整個葉片面積百分率分級(見表1)。
(2)計算方法 病情指數(shù)(%)=∑各級病葉數(shù)×相對級數(shù)值×100
調查總葉數(shù)x9 防效(%)=(1一CK0病指數(shù)×pt1病指數(shù))×100
CK1病指數(shù)×pt0病指數(shù)
1.5.2在調查時記載藥劑處理對作物生長的安全情況
施藥后1~ 7d,觀察藥劑的安全性,如有藥害發(fā)生,詳細描述藥害癥狀,并確定藥害程度。藥害分級標準可用下列方法表示(見表2)。
1.6氣象情況
第一次施藥后7d(含施藥當天),日平均氣溫26.7℃,日平均最高氣溫31.4℃,日平均最低氣溫23.1℃,日平均相對濕度77.9%,有雨日2d,降雨量9.3mm,分別在6月29、30日。第二次施藥后7d(含施藥當天),日平均氣溫32.8℃,日平均最高氣溫39.2℃,日平均最低氣溫28.4℃,日平均相對濕度62.4%,無雨日。
2 試驗結果及評價
試驗結果見表3。
2.1 對豇豆銹病的防效
由表3可知,25%吡唑醚菌酯sc對豇豆銹病的防效為83.41%;3%氨基寡糖素AS的防效為49.28%:40%氟硅唑EC的防效為74.75%。
2.2評價及討論
由表可知,25%吡唑醚菌酯SC對豇豆銹病的防效最好,其次為40%氟硅唑EC,3%氨基寡糖素AS的防效最差。另根據(jù)大田目測,該些藥劑對豇豆植株無藥害,而3%氨基寡糖素AS具有明顯的刺激生長作用,因此建議使用25%吡唑醚菌酯SC1500倍液防治豇豆銹病時,可適量加入氨基寡糖素AS,施藥2~3次,施藥時期應在豇豆銹病始發(fā)期。同時注意噴藥的質量,需噴足水,均勻噴于葉片上。
作者簡介:莫輝(1978-),男,土家族,中共黨員,助理農藝師,大專文化,研究方向:農技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