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瑞琳
[摘要]目的:分析討HIV抗體檢測結果不確定時應用核酸診斷的可行性。方法:在2015年6月-2016年7月期間某疾控中心運用蛋白免疫印跡(WB)法對我市HIV抗體呈陽性的1568份血清樣本進行確證,其中有50例確證結果顯示為不確定,且病例的背景資料完整、初次血漿的留樣在1000u L以上,運用樣核酸檢測對其進行進一步診斷,并將其診斷結果與抗體隨訪的檢測結果予以比較,探討核酸對于HIV抗體檢測結果不確定時診斷的可行性。結果:50例經確證不確定的血清樣本,其中24例檢出了HIV核酸,對其19例進行隨訪,發(fā)現18例患者的HIV抗體轉為陽性,另1例的帶型出現進展但不符合診斷的標準:26例患者的核酸呈陰性,其中8例患者成功隨訪,且WB條帶均進展或是陰性。結論:針對確證不確定的病例應予以核酸檢測以盡早的診斷和確診,核酸檢測對于不確定病例表現出較強的敏感性與特異性,其可以作為HIV檢測的輔助檢測手段,從而為疾病的提供診斷的依據。
[關鍵詞]HIV抗體檢測,蛋白免疫印跡試驗,核酸診斷,可行性
[中圖分類號]R512.9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5249(2019)16-0219-01
當前,艾滋病的實驗室確證過程中最常用的檢測方法就是蛋白印跡試驗(WB)。依照最終的確證結果,相應的檢測報告包括HIV抗體陽性、HIV抗體陰性及HIV抗體不確定3種。相關的醫(yī)學研究表明,WB確證過程中,對于HIV抗體不確定的病例相應占比高達10%~20%左右。依照《艾滋病與HIV病毒感染的診斷標準》相關規(guī)定,對于檢測為HIV抗體不確定的病例,應要求其在1個月以后再次進行復檢,而在此期間將會對被檢者帶來巨大的身心壓力,同時也會影響疾病的診斷和治療,貽誤最佳的治療時機,加重患者病情,也會帶來較大的傳染風險。
1臨床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在2015年6月-2016年7月期間某疾控中心運用蛋白免疫印跡(WB)法對我院HIV抗體呈陽性的1568份血清樣本進行確證,其中有50例確證結果顯示為不確定,且病例的背景資料完整、初次血漿的留樣在1000uL以上。
1.2方法(1)檢測方法:回顧性分析此次研究所有確證不確定病例其血清HIV抗體檢測情況及相應的流行病學資料,對所有的樣本施以核酸檢測。HIV抗體的檢測方法將根據研究對象其來源的不同而選擇不同的方法,主要包括HIV抗體臨床常規(guī)檢測及高危人群艾滋病的自愿咨詢檢測兩種,以此開展HIV抗體的初篩與確證試驗。實驗室確證運用WB試驗,針對WB實驗反饋結果顯示為不確定的病例予以跟蹤隨訪。然后對所有確證結果不確定的血清樣本施以核酸檢測(VL),要求所有的實驗操作均應嚴格依照《全國艾滋病相關檢測技術規(guī)范(2009年修訂版)》中相關規(guī)定實施。
(2)試劑:HIV抗體的篩查實驗所用試劑包括美國Abbot便捷初篩試劑以及由法國生物梅里埃有效公司研制的酶聯免疫吸附試驗(ELISA)專用試劑盒;HIV抗體確證試驗所用試劑由新加坡MP生物醫(yī)學亞太私人有限公司所提供的HIVBlot2.2型試劑盒;核酸檢測所用試劑是由德國羅氏公司所提供的人類免疫缺陷病毒(I型)核酸定量檢測試劑盒。
(3)WB試驗結果的判定標準:包含2條env帶與gag帶或是pol帶則記為HIV抗體陽性;沒有HIV抗體的特異帶出現,則記為HIV抗體陰性;若出現了HIV抗體的特異帶,且不滿足陽性判定標準,則記為HIV抗體的不確定。
(4)核酸結果的判定標準:病毒的載量在5000拷貝/ml以上則記為HIV感染;若病毒的載量不足20拷貝/ml,即最低的檢測界限,則記為未感染HIV。
2結果
50例確證結果為不確定病例中,強制勞教的戒毒人員與VCT門診人員分別為13例和12例,相應占比分別為26.0%和24.0%;產檢患者4例,相應占比為8.0%;醫(yī)務人員主動給予HIV檢測咨詢(PITC)的門診患者3例,相應占比為6.0%;感染者的配偶與性伴分別為2例和3例,相應占比分別為4.0%和6.0%;同性性行為者與娛樂場所相關人員分別為2例,相應占比為4.0%;其他11例,相應占比為22.0%。
50例經確證不確定的血清樣本,其中24例檢出了HIV核酸,對其19例進行隨訪,發(fā)現18例患者的HIV抗體轉為陽性,另1例的帶型出現進展但不符合診斷的標準;26例患者的核酸呈陰性,其中8例患者成功隨訪,且WB條帶均進展或是陰性。
3討論
當前國內對于艾滋病的確證實驗室中對于HIV/AIDS的診斷過程中,主要是將HIV抗體的檢測結果來作為最后的判斷依據,而一旦出現H1V抗體不確定病例的結果,包括多方面的因素,如方法學的選擇、被檢者其自身機體免疫狀況等。HIV在感染人體以后通常需要經過2個月至3個月時間,即HIV感染的急性期,—些患者的體內此時還沒有出現抗體或是所出現的抗體其含量和水平較低,通過抗體檢測很難得到明確而可靠的檢測結果。而在急性期的患者體內能夠檢測出較高的病毒載量,因而通過核酸檢測能夠對窗口期的感染患者予以明確的檢查和診斷。
此次研究經實驗室確證的50例HIV抗體不確定病例來源主要包括強制勞教的戒毒人員、VCT門診人員、產檢患者、醫(yī)務人員主動給予HIV檢測咨詢(PITC)的門診患者、感染者的配偶與性伴侶、同性性行為者與娛樂場所相關人員及其他。綜上,針對確證不確定的病例應予以核酸檢測以盡早的診斷和確診,核酸檢測對于不確定病例表現出較強的敏感性與特異性,其可以作為HIV檢測的輔助檢測手段,從而為疾病的提供診斷的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