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紅梅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義務教育階段的語文課程,必須面向全體學生,使學生獲得基本的語文素養(yǎng)?!闭Z言文字積累與運用能力、閱讀理解的能力、靈活的思維能力和初步的審美能力等,都是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重要組成部分,必須在語文教學實踐中進行培養(yǎng)。在閱讀教學中,要充分使用教科書,指導學習掌握基本的閱讀方法,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尊重學生的個性理解,珍視學生的獨特閱讀體驗。通過閱讀培養(yǎng)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提高閱讀品味。以《理想的風箏》為例,筆者就如何聚焦學生核心素養(yǎng)、深化小學語文教學改革談談體會。
凸顯學生主體地位
《理想的風箏》設計時,由關注“教”轉(zhuǎn)向關注“學”,順應學生的學習基點來確定教學重點,選擇了適宜高年級學生的學習方法:自主探究、小組匯報交流、順學而導,將文本閱讀轉(zhuǎn)化為一項研究活動。上課伊始,教師出示自學提示:(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第四至九自然段,從中讀出一位怎樣的劉老師?(2)劉老師的哪些細節(jié)撥動了你的心弦?圈畫出來,寫批注,小組內(nèi)交流。課堂大部分時間學生都在感情朗讀、靜心思考、圈點批注、交流匯報、練習表達,充分體現(xiàn)了學生的主體地位。語文課堂需要靜默思考,通過圈點批注,學生自讀自悟的基礎上,組內(nèi)交流,學生主體地位得到落實,“教”與“學”有效融合。
在這樣的教學設計中,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讀課文,實際上就是賦予學生很強的自主性。尤其是學生在課堂上富有情感的朗讀,同時又能夠靜心的思考,這樣學生的自主性就得到了充分的發(fā)揮。這也提醒我們,如何彰顯學生主體地位的時候,既需要理念的引領,更加需要有效的教學設計。
以讀為本,彰顯語文本色
教師在教學設計中,以“讀”統(tǒng)領全課,引導學生在讀中理解課文內(nèi)容。如轉(zhuǎn)換角色讀:你就是劉老師,請你笑談自己的殘疾,讀出自己的情感變化。(“泛起”讀輕一點,“酸澀”慢一點);層梯式朗讀:在感悟了“笑談腿疾”“旋轉(zhuǎn)板書”“放追風箏”典型事例后,抓住“劉老師啊,您在哪里?我深深地、深深地思念您……”這句話反復朗讀,每一次朗讀都有新的感受,學生對劉老師的崇敬之情就更深一層,學生與作者的心靈就更近一步。此時,學生心中也會放飛起一只只樂觀開朗、自信頑強、熱愛生活的“風箏”。范讀、默讀、分角色讀、配樂讀、比較讀等多種形式的朗讀,在讀中品味“酸澀”“轉(zhuǎn)”“泛”等語言的精妙,在讀中感悟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在讀中領悟“理想的風箏”的深刻含義,在讀中積累語言,在讀中運用語言。
讀是語文最本質(zhì)的特征,小學語文教學中的讀,是基于學生對語文最基本的理解而進行的,讀的時候要強化學生的角色感,要讓學生一邊讀一邊感悟,也就是將他們在讀課文的時候的感受,與自己的生活實際、與自己期待的生活等聯(lián)系在一起。只有這樣才能彰顯語文的本色。
挖掘文本中的情感元素
充分挖掘文本的情感元素,緊扣“思念”,深情導入:課件出示:“劉老師啊,您在哪里?我深深地、深深地思念您……”(生齊讀)透過這一聲呼喚,兩個“深深地”,一個“……”,品讀感悟濃濃的思念之情;引導學生真情品味典型事例(“笑談腿疾”“旋轉(zhuǎn)板書”“放追風箏”),體驗“思念”之情;補充作者資料,理解作者為什么30年來念念不忘劉老師,來品味作者心聲,升華“思念”;拓展延伸,放飛“思念”……并在反復朗讀“劉老師啊,您在哪里?我深深地、深深地思念您……”豐盈學生的情感積淀,使學生腦中的劉老師“神形”兼?zhèn)洹?/p>
關注表達,提升言語智慧
學會運用恰當?shù)恼Z言文字及其形式來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是語文學習的精髓所在。關注語言表達形式,把“揣摩文章表達方式”“領悟夾敘夾議、議論抒情的寫作手法”作為教學難點,在學生依“言”會“意”、據(jù)“意”識“言”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聚焦“圓木拐杖”,想象表達:這是一根( )圓木拐杖,它不僅支撐劉老師的站立,還支撐劉老師的( )。鎖定文末“省略號”自主表達:深深地思念劉老師的什么呢?是劉老師永遠燦爛的微笑,是他功德無量的圓木棍?還是……多么余味無窮的省略號呀!拿出你的筆,繼續(xù)寫下去好嗎?劉老師呀,我思念您( ),思念您( )……以“寫”引導學生叩問文本,拓展文本,而又“反哺”文本,升華學生對“理想的風箏”的認識,有效地提升了學生的言語智慧。
立足課堂,從教課文——教語文——教做人;從關注語言的形式到關注語言的表達——關注語言的運用;從讀一篇文章——關注作者——關注整本書,讀整本書,把語文功能性發(fā)揮得淋漓盡致。語文核心素養(yǎng)應該是語文的關注點,是語文教學的核心,是語文教學落實的根基。以實踐為基礎的語文課程,按照從思想內(nèi)容——理解表達——實踐運用三個層次來進行,而且要由“教教材”變成“用教材教”;由“教課文”變成用課文學語言、用語言,要轉(zhuǎn)向以策略為導向的教學。這就要求教師從語文課程高度認識語文教學內(nèi)容,以提升閱讀理解能力、運用語言能力以及學習能力,真正實現(xiàn)語文教學的“華麗轉(zhuǎn)身”。
(作者單位:南通師范第一附屬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