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橋秀
摘 要:在小學語文的課堂中,學生的參與是課堂順利進行的保證,也是整堂課的靈魂所在。缺少互動的課堂是一潭死水,沒有韻律也沒有亮點,通常會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逐漸厭惡語文學科,這樣造成的后果雖說不是無法挽回的,但卻是不值得的。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沉默;課堂表達
小學語文是所有學科的基礎,從一年級到六年級,從最簡單的拼音到短篇閱讀文,這一段漫長而又簡短的學習過程,看起來非常簡短,但要掌握好所有知識卻沒有那么容易。重要的是,小學語文知識能否掌握牢靠,對于每一個學生今后學習的道路多多少少都會有一些影響。小學語文教學包含的內容比較廣泛,如果單單只從教學知識上分析,則是包括拼音、識字、初步閱讀、初步寫作四個方面,若從更深的層面來討論小學語文的教學內容,則包括更多廣泛甚至深刻的內容,比如教師的言傳身教會給學生樹立一個好的或者壞的學習榜樣,教師的一舉一動都可能會影響學生的一生。
一、積極看待小學語文教學里的課堂沉默與課堂表達
曾經有一段時間,課堂上的沉默被認為是一種“尷尬”場面,當聽課者現(xiàn)場體驗到這種狀況發(fā)生時,會覺得上課的氛圍不好,其實不然。在現(xiàn)實的小學語文教學課堂中,這種現(xiàn)象的產生是非常好理解,根據筆者的教學經驗來看,人們心目中的“完美課堂”是不存在的。親身實踐小學語文教學的教育工作者就會知道,那些貌似缺乏聲音的課堂,不一定就只能給予否定,而充滿活躍的課堂也不一定就是成功。對于這種現(xiàn)象,我們應該采取辯證和研究的態(tài)度去對待,找到其中的優(yōu)劣,為更好的小學語文課堂效果做出貢獻。
二、課堂積極沉默的內涵與成因
1.積極的沉默
積極的沉默是學生靜下心來對問題的感悟、探究和反思,是讓學生有充分時間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學習。積極的沉默是教師對學生的期望、信任和鼓勵,是教師對學生的尊重和理解,是教師對課堂的有效管理。不是否定、對抗的、甚至是敵意的沉默。
2.積極的沉默成因
首先,這是由小學生的心理特點所決定的,小學生的注意力最多可以持續(xù)二十分鐘左右,大約每持續(xù)一段時間,小學生的注意力就會有所轉移,回答問題時,除非是非常熟悉的答案,否則小學生是一定需啊喲時間去思考問題的答案的。因此,給予課堂適當?shù)某聊炊芴岣哒n堂的教學效果,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與思考能力,如果一節(jié)課都是人人都能回答的問題,未免有點沒有挑戰(zhàn)力了。失去思考和挑戰(zhàn)力的課堂,不會為學生所熱衷。
其次,語文學科本身就是一門以閱讀和思考為主的學科,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在這個過程中積極地自主學習,體驗、理解和感悟,在靜默中學習,在聆聽中理解知識。
再次,積極的沉默也是一種修養(yǎng),小學生的課堂有時會出現(xiàn)“混亂”的現(xiàn)象,那是因為小學生對好玩的產生濃厚的興趣,這也是小學生的心理特點所決定的,這時候自身的修養(yǎng)就會起到作用,聰明的孩子這時候知道“沉默是金”,這不僅不會給課堂造成“尷尬”,還有利于教師組織課堂。
3.沉默要適宜
積極的沉默并不是有計劃、有系統(tǒng)、預先準備的,把握好沉默出現(xiàn)的時間顯得尤為重要。這需要教師在課堂上要密切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在學生需要的時候給予積極的沉默,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可以避免出現(xiàn)課堂混亂。
三、培養(yǎng)學生課堂表達能力的重要性
隨著人際交往愈加頻繁,口頭表達能力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語文課標中就明確要求口語交際能力是現(xiàn)在公民的的必備能力。應培養(yǎng)學生傾聽、表達和應對的能力,使學生具有文明和諧地進行人際交流的素養(yǎng)。
在小學階段,這一任務顯得尤為重要。培養(yǎng)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同時也是促進學生從小就養(yǎng)成仔細聽話、注意觀察、大膽說話的良好習慣。
四、培養(yǎng)小學生課堂表達能力的途徑
1.教師的言傳身教
小學生喜歡模仿,特別是模仿他們感興趣或喜歡的人,比如教師,就是小學生經常模仿的對象。在小學時代,老師在他們心目中相當于不可侵犯的圣人,仿佛什么都知道,在小學階段,經常會有這樣有趣的現(xiàn)象出現(xiàn),有些孩子在家里非常調皮,甚至從來不聽從爸媽的話,但是在學校卻大相徑庭,不僅對老師的話言聽計從,還極力想表現(xiàn)自己,這是因為小學生心理有一種“虛榮心理”,他想讓老師表揚自己,從而獲得榮譽感。同樣的,老師也是他們的行為準則,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好這一點,在平常的教育中,注意準確、清晰地表達,表達的內容符合小學生的特點,富有一定的趣味性,既有魅力又有人情味。
2.為學生的表達提供舞臺
想要學生提高表達能力,脫離不了合理的訓練,在初期,可以先要求學生寫一個自己感興趣的話題,上課后讓學生上臺進行演講,每次演講之后讓學生進行評論,教師再進行最后的補充。在中期,接受初期的訓練后,學生們已經熟悉這種課前練習,接著可以安排學生上臺朗讀一篇優(yōu)美的詩歌或者散文,讓其他學生傾聽并記錄自己認為最喜歡的語句,然后讓幾位學生講述自己選取的理由,學生在有感而發(fā)的同時,同時提高了鑒賞水平,這對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是非常好的鍛煉。最后,為了給學生更多表現(xiàn)的機會,在教學中可以安排作文講述題,學生自愿上臺進行口頭作文。
五、對小學語文教學里的課堂沉默與課堂表達的思考
在小學語文教學課堂中,常常會出現(xiàn)“猝不及防”的沉默或者“出乎意外”表達,這些都是教學過程中常見的現(xiàn)象,置身于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師對這些早已經見慣不怪。然而想要上好一堂課,就必須把握好課堂沉默和課堂表達的度,利用課堂沉默和課堂表達的優(yōu)勢,給學生的學習和教師的教學創(chuàng)造更加良好的額教學環(huán)境,而不是過度緊張它的表面現(xiàn)象。針對這種情況,每一位教師都應該從深層次去分析它出現(xiàn)的根本原因,一位好的教師一定會將這種特點利用得恰到好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與學生的交流非常豐富,而要正確看待課堂沉默和課堂表達,教師就應站在客觀的角度,站在學生的角度去思考這些問題。
六、結語
課堂表達是每一門學科都必須重視的重要問題,而課堂沉默問題則更偏向于小學語文,其實這種狀態(tài)并不代表不正常,有時也并不是由于教師的執(zhí)教方法不對而造成的,更不是什么所謂的學生的過激行為。本文主要從課堂積極沉默和合理的培養(yǎng)學生的課堂表達能力這兩方面來闡述小學語文的教學現(xiàn)象,并結合自身的教學實踐從根本上原因上進行分析,希望我們能從這些文字中去認真思考我們的教學觀點。
參考文獻
[1]康冬貴,優(yōu)化課堂教學,提升學生素質[J].都市家教月刊,2017(3):134-135
[2]蔡遠輝,小學語文教學中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對策探討[J].新課程上,2016(1):188-188
[3]袁永新,淺談在小學語文課堂上怎樣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J].都市家教月刊,2017(3):135-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