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宇霄 王振 李政陽 張澤宇
【摘要】美術創(chuàng)作分為很多種類,有繪畫、雕塑、工藝美術等。不同種類的美術作品對人物主體形象的塑造和表達不盡相同。該文主要分析繪畫創(chuàng)作中人物主體形象的塑造和表達。人物形象的塑造和表達主要講究形與神的密切關系,藝術家通過形傳神達,勻畫完人物形象后再為其注入神韻,從而把整個人物豐滿地表現出來。
【關鍵詞】美術創(chuàng)作;繪畫;人物
1不同繪畫類型的人物形象
1.1繪畫及其分類
藝術作品可以表達人物的情感體驗和思想內涵。藝術家通過藝術作品反映情感活動,表達自己的審美情感、審美理想以及思想感情,通過富有感染力的藝術形象打動欣賞藝術作品的人,并使其在欣賞的過程中產生共鳴。繪畫按工具材料和技法的不同,分為中國畫、油畫、版畫、水彩畫、水粉畫等主要畫種。中國畫按技法的工細與粗放,分為工筆畫和寫意畫。版畫根據版材的不同,分為術版畫、銅版畫、紙版畫、石版畫、絲網版畫等;版畫還依制版方法和印色技法分類,常見的有腐蝕版畫、油印術刻、水印術刻、黑白版畫、套色版畫等。以上畫種,又依描繪對象的不同,分為人物畫、風景畫、靜物畫等。
1.2不同畫作的人物形象特征
(1)中國畫的人物形象特征。中國畫寫實和寫意兩種不同的形式帶來了人物形象塑造和表達上不同的結果,這使藝術家創(chuàng)作的人物形象更加豐富,更具有差異性。寫意畫作是一種抽象的人物形象表達,形式富有傳統(tǒng)哲學化的色彩;寫實畫作通過再現人物形象,以小窺大,同時真實地反映生活,是藝術家對生活的提煉,其傳達出來的內容具有思想性,在視覺上具有感染力。
(2)油畫的人物形象特征。油畫自傳入中國以來,一直以寫實風格為主,表達方式比較單一。中國藝術家用了20多年的時間對油畫進行探索,在1976年后,中國的油畫創(chuàng)作才開始漸漸擺脫單一的寫實風格,進入多元化的創(chuàng)作階段。如今,油畫的表達風格主要有寫實繪畫、農村和異鄉(xiāng)繪畫以及探索內心的繪畫。寫實繪畫主要以當下的社會事件或人物形象為題材。在人物的塑造和表達上,寫實主義的油畫作品比較具有代表性,這類作品經常會描繪婦女和兒童的形象特征,表現積極向上的美好情感。在處理男性形象時,油畫作品往往更具現實意義:藝術家在描繪男性形象時,受傳統(tǒng)文化和思維的影響,在創(chuàng)作的過程中會賦予男性一些特有的身份,哈示其背景,如徐唯新的《礦工陳文貴》、忻東旺的《燦爛》。在農村題材的繪畫作品中,羅中立創(chuàng)作的《父親》最具代表性。這幅作品運用了照相式寫實的手法,充分展現了北方農民的形象,讓欣賞者看到了一個飽經風霜的勞苦農民形象。這一父親的形象在20世紀80年代的中國符合大多數人的認知,從而引發(fā)了欣賞者的共鳴,獲得了成功。探索內心的繪畫往往游離于現實的邊緣,藝術家運用一些夸張的手法、符號化的表情和動作,加以獨特的色彩和視覺表現,帶給欣賞者強烈的視覺沖擊。藝術家通過這樣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情感,傳達對自身存在價值的關懷。
(3)水彩畫的人物形象特征。由于多種因素的影響,人物畫在水彩畫領域一直是最難展現的題材之一。水彩畫的人物創(chuàng)作需要選擇好人物,以更好地寄托創(chuàng)作者的情感。藝術家用水彩較難表現人物,但可以借助一些特定的表現手法和表現形式完成創(chuàng)作。水彩畫中人物形象的塑造不僅要有人物形象本身,還要有獨特的意境,這需要藝術家充分融入自己的情感體驗。藝術家只有擁有豐富的情感體驗,在創(chuàng)作作品時才能把自己的情感注入畫面,才能難中求勝,創(chuàng)作出充滿情感、能夠激起欣賞者共鳴的優(yōu)秀作品。
2不同時期人物形象的描繪
2.1農民形象在不同時期的描繪
抗戰(zhàn)時期,蔣兆和的《流民圖》應時而生,產生了較大的反響,具有時代特征。畫家面對農民的苦難無能為力,只能通過畫作反映現實,用畫作體現對勞苦農民的關懷和同情,為農民發(fā)聲,每一幅畫都飽含著藝術家對農民的深切同情。新中國成立后,農民的生活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農民懷著希望投身到新中國的建設中。藝術家也順應時代特征,創(chuàng)作了很多典型的作品,如,劉文西的《祖孫四代》就十分符合當時的時代特征。改革開放后,經濟發(fā)展迅速,人民的生活改善很多,農民的生存狀況得到了較大的改善。改革的春風吹遍中國大地,創(chuàng)造了許許多多就業(yè)和發(fā)展機會,農民可以不再局限于土地生產勞動,走向城市去打工。這些使藝術家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可以選擇的題材和范圍更加寬廣。“廣大勞動人民面貌的變化折射出中國社會生存環(huán)境變遷的軌還,同時也影響了我國美術創(chuàng)作的進程。多元化的發(fā)展背景使我國的文藝狀態(tài)呈現“百家爭鳴、百花齊放”的體系。這一時期的水墨人物畫中的農民形象表現了農民的真實生活,帶給觀者一種真實、淳樸、自然的世俗情懷?!壁w奇的《讓秋風刮過田野》是該時期代表作品。
2.2女性形象在不同時期的描繪
新中國成立后,女性的地位得到提升,要求男女平等的呼聲越來越普遍。女性形象在藝術家的筆下出現得越來越多,社會大量歌頌新中國女性的作品出現了。到1976年為止,藝術家筆下的女性形象大致分為四類。第一類主要描繪從舊社會解放出來的女性形象,充滿著革命的色彩,反映了新時代的女性特征,映射出新時代的美好生活,如姜燕創(chuàng)作的《考考媽媽》、湯文選創(chuàng)作的《婆媳上冬學》等。第二類主要是回憶革命歲月中的女英雄和女模范,突出表現了女性不怕犧牲、視死如歸的英雄氣概,如馮法祀創(chuàng)作的《劉胡蘭就義》、王盛烈創(chuàng)作的《八女投江》等。第三類主要描繪生產建設中的女性,歌頌了女模范,反映了在生產建設中女性對新中國建設的奉獻精神和積極樂觀的態(tài)度,如朱乃正創(chuàng)作的《金色的季節(jié)》、李煥民創(chuàng)作的《初踏黃金路》等。第四類帶有鮮明的政治色彩,描寫的女性人物有知青、時代新人等,富有宣傳色彩,內容、形式等也很統(tǒng)一,體現了“文藝為政治服務”的精神,如周樹橋的《春風楊柳》、楊之光的《礦山新兵》和湯小銘的《女委員》等。
2.3兒童形象在不同時期的描繪
油畫傳入中國后,兒童形象經常出現在油畫中,但兒童并不是作為主角出現的。直到1976年后,兒童形象發(fā)生了較大的變化,開始受到藝術家的關注,其在繪畫中的主體地位變得越來越重要。但是,藝術家在創(chuàng)作時都或多或少帶著一些時代的特征,這時期的作品中也不可避免地記錄了時代的痕還,使當代兒童題材的繪畫多了一份重擔。在當代繪畫中,兒童的形象是一種藝術符號,獨具象征意義,可以讓遠離城市喧鬧的成年人找到些許心靈的慰藉,回想起自己兒時的快樂時光,讓自己疲憊的身心得到舒緩。
3如何塑造人物形象
由以上的畫作和人物形象分析,可以看出在美術創(chuàng)作中人物主體形象的塑造和表達要做到以下兩個方面。
第一,想要塑造出一個滿意的形象,藝術家要有清晰的構思,知道自己想要創(chuàng)作什么,為什么要創(chuàng)作這個人物形象,在腦海中把創(chuàng)作的主旨深化、明確。在這一過程中,藝術家還要加工整理最初搜集的素材,精心醞釀形象的雛形。在創(chuàng)作之前,藝術家要對構思意圖有精準的設計,生動、準確的藝術語言能夠幫助藝術家更好地完成藝術形象的塑造。這種形象的塑造帶有普遍的特征,因為藝術家創(chuàng)作出的藝術作品需要滿足大眾的審美需求。藝術家獨到的思想情感和表達方式是美術創(chuàng)作過程中個性的表現。共性和個性的完美融合,創(chuàng)作出來的形象才能夠是完美、生動的,人物形象帶給人的感覺才是活靈活現的。
第二,藝術家要處理好形與神的關系,形是藝術家把人物勾畫出來的必要階段,有了形,才能談到神的存在和注入。神是藝術家要傳達給欣賞者的情感和神韻,人物形象只有形是枯燥乏味、沒有生機和活力的。美術創(chuàng)作只有形神兼?zhèn)?,才能完好地表達人物的主體形象。藝術是人的藝術,是為人服務的,藝術家進行創(chuàng)作也是為了表達自己內心的感受和情感。無論寫實還是寫意作品,都是遵循事實基礎,在符合客觀實際的基礎上進行藝術的再現,情感注入的同時需要客觀性的制約。美術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在兼具形神的基礎上,藝術家的直觀感受和理性思維也應融入人物形象,做到直觀感受和理性思維的統(tǒng)一。藝術形象中的理性思維和概念化的理性思維并不一樣,其不是僵硬的、死板的,也不是抽象的、刻意的,而是在與直觀感受結合的過程中創(chuàng)造出的具有人文主義情懷的美術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