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震宇
【摘 要】信息不對稱是互聯(lián)網時代普遍存在的一個現(xiàn)象,由于信息不對稱導致社會資源配置效率低下。而當前大數據的浪潮席卷全球,帶來的不僅是思維方式的變革、更可能是整個社會生產方式的變革。在大數據時代下,筆者分析了信息傳播過程中信息不對稱問題產生的原因和危害,并提出一些對策使得傳播過程中信息不對稱得到一定程度的解決。
【關鍵詞】大數據;信息不對稱;原因;危害;對策
信息不對稱是主要是用于經濟學中的一個基本概念,最早是由阿克勒夫(Akerlof)在1930年在信息非對稱論中提出的,表述為“市場上買賣雙方各自掌握的信息是有差異的,通常賣者擁有較完備的信息而買方擁有不完備的信息,在信息不對稱的市場環(huán)境中,企業(yè)經營者比投資者更多地了解企業(yè)的全部經營信息。因此在與投資者的對奕中處于優(yōu)勢地位,實際上管理者披露的信息常常帶有失真性,這就使得投資者在獲得有效信息和獲得投資利益時處于不利地位、受到不公正待遇。”由此可見,在交易雙方信息不對稱的時候,占有信息多的一方將獲得更多的利益,而信息占有少的一方則處于被動地位。這種信息不對稱現(xiàn)象不僅出現(xiàn)在經濟學領域中,在信息的傳播過程中也普遍存在,尤其是在受傳雙方互動性很強的新媒體時代,信息的正向傳播和接收信息的反饋途中都可能出現(xiàn)信息不對稱現(xiàn)象。
一、傳播過程中信息不對稱的原因和危害
信息不對稱理論的基本假設有兩點:1、相關信息在交易雙方之間的分布是不對稱的,即一方比另一方占有較多的相關信息,一方處于信息優(yōu)勢,相對方則處于信息劣勢。2、交易雙方對各自在信息占有上的相對地位都是清楚的?;谶@兩點我們可以來分析一下信息傳播過程中出現(xiàn)的信息不對稱現(xiàn)象。以新聞報道為例,傳媒組織通過采訪、拍攝、編寫和發(fā)布來傳播信息,受眾通過一定的渠道接收到信息,這個時候傳受雙方之間的信息分布是不對稱的。盧因在“把關人”理論中這樣表述:傳播者不可避免地會站在自己的立場和視角上,對信息進行篩選和過濾,這種對信息進行篩選和過濾的傳播行為就叫做把關,凡有這種傳播行為的人就叫做把關人。傳媒組織通過自己的收集獲取了相當多的原始資料,通過加工與制作略去了一部分“把關人”認為不適合傳播的信息,受眾接收到的信息就是被刪選過的也就是媒體想要讓受眾了解的那一部分信息,處于信息劣勢的受眾難免會相信媒體創(chuàng)造的“擬態(tài)環(huán)境”從而對真相的理解產生偏差。在這種傳播模式下受眾和傳播者雙方也清楚各自的信息占有狀況,受眾明顯處于劣勢。
政府在信息傳播過程中出現(xiàn)的信息不對稱情況也備受關注,政府掌握了一些信息不及時公開,處于信息劣勢的媒體和民眾就和政府之間形成了信息不對稱的關系,一些謠言的產生就是由這種信息不對稱的現(xiàn)象造成的。所以在信息傳播過程中受眾會想要打破這種信息不對稱的情況,充分了解事情的真相,走出一些錯誤的輿論引導,表達自身的情感訴求。
其實不光在新聞信息的傳播過程中會出現(xiàn)信息不對稱的情況,在市場經濟中信息傳播也會出現(xiàn)不對稱現(xiàn)象。一個很簡單的例子就是房東與租客之間存在著信息不對稱,房東掌握了房源信息但不了解求租信息,租客掌握了求租信息卻缺少房源信息,雙方都處于一個信息匱乏的狀態(tài),直接后果就是交易不能完成。這種信息不對稱產生的原因是信息傳播渠道的缺乏,只要建立其一個可靠的信息傳播渠道即可在一定程度上解決這個問題。所以市場經濟的自我調節(jié)功能稍微調和了這種矛盾,中介產業(yè)應運而生,中介通過收集房東和租客雙方的信息達到一定程度上的信息對稱,使得雙方信息匹配促成交易并由此盈利。但是新的信息不對稱又產生了,房東和租客相較于中介又處于信息劣勢中,這種信息不對稱的直接影響就是為了達到信息對稱付出了超過成本的高昂代價。
管中窺豹,通過總結上述幾個例子我們發(fā)現(xiàn)一些信息不對稱現(xiàn)象的發(fā)生主要是由于信息傳播的渠道缺乏、信息擁有者不愿意傳播以及信息在傳播過程中受阻這幾個原因導致的。在了解問題產生的原因之后,我們必然要尋找一些方法來解決這些問題,使社會良性運轉,這也是我們研究這些問題的意義所在。
二、大數據時代下傳播過程中信息不對稱問題對策
(一)全面收集信息:
邁克.舍恩伯格在《大數據時代》中指出,大數據的一個最關鍵的特點就是我們獲取的數據是一個整體而不是抽樣。所以當我們獲取了足夠多的信息之后,我們就可以直接對信息進行分析從而得出自己的觀點,跳出了媒體給我們創(chuàng)造的“擬態(tài)環(huán)境”,清楚的自己來建構事情的真相,信息傳播過程中的把關環(huán)節(jié)被削弱甚至跳過了,信息不對稱的問題得到了解決。但是在大數據時代這個問題的解決關鍵在于大數據技術進一步發(fā)展,使個人在分析龐大數據成為可能,只有這樣才可以解決信息傳播過程中由于信息不全面導致的信息不對稱的問題。
(二)促進信息共享:
有學者提到:“大數據傳播的核心之一是開放,既包含具有開放特征的數據,也包含具有開放環(huán)境的特征?!?“各種類型的專業(yè)化媒介組織如何順應大數據和互聯(lián)網開放的方向,并獲得新的發(fā)展,這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彼裕绾未龠M政府、媒體以及一些企業(yè)共享數據是解決傳播過程中信息不對稱問題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大數據之所以大是在于信息總量的完整和龐雜,數據掌握著共享數據后可以擴大數據基數,從而使得分析和預測的結果更為精確。在信息共享和技術發(fā)展的基礎上,每個人可以接觸到的信息更加詳細和全面,信息不對稱的問題也可以得到解決。
(三)重視渠道架構:
解決信息不對稱的另一個關鍵點在于架構一個可靠的信息傳播平臺,上文中提到的租房問題其實在互聯(lián)網時代就出現(xiàn)了一些類似于58同城、趕集網等網站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這種信息不對稱,但是由于信息龐雜、網站提供的信息分析工具不夠強大以及用戶不能有效利用這些工具的原因使得信息不對稱的問題依然存在。在大數據時代有學者指出“由于智能手機等移動終端的普及、無線網絡和云計算技術的發(fā)展、電子商務和社會化媒體的逐漸成熟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使得大數據可以收集并挖掘整個傳媒訊息傳遞流程的數據,而且可以將包括信息采集、發(fā)布、整理、傳播、評論等受眾的各種信息生產與消費的行為進行綜合考察?!被ヂ?lián)網時代的一些缺陷被很好的彌補了。在這樣的前提下,架構一個可靠的傳播渠道顯得尤為重要,只有通過這樣一個渠道,雙方才可以通過它交換信息,在一定程度上達到信息對稱。目前打車軟件的興起就是成功建設渠道典型案例,乘客和司機的數據通過已建立的穩(wěn)定渠道進行信息交換,在一定程度上實現(xiàn)了信息對稱。
信息不對稱是社會在普遍存在的一個現(xiàn)象,是不可能完全消除的,但是我們要做的就是利用大數據來盡可能消除這些不對稱,降低信息收集和處理的成本,使社會資源配置更加優(yōu)化,造福于民。陳衛(wèi)星教授在《傳播的觀念》中寫道:“作為社會控制的表現(xiàn)形式,人們需要政策、策略實施結果的反饋來修改政策和策略。任何社會機構中的管理程序,都應該包含這種方法,形成有利于矛盾轉化的雙向反饋通道。經濟系統(tǒng)功能屬性在于效率,社會系統(tǒng)功能屬性在于秩序,信息的自由流動與有序管理是秩序產生的前提?!贝髷祿r代的到來為我們解決傳播過程中信息不對稱的問題提供了可能,希望人們利用好這種技術,用信息的自由和有序的管理帶來社會的和諧。
(作者單位:徐州生物工程職業(yè)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