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曉蘭
摘要:目前小學生中的獨生子女越來越多,一些孩子性格和行為存在一定問題。小學生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培養(yǎng)學生的良好行為習慣應抓住黃金時間。《三字經(jīng)》《千字文》《弟子規(guī)》有利規(guī)范學生的行為習慣,我們據(jù)此開展的踐行傳統(tǒng)經(jīng)典活動力求多元、有效。
關鍵詞:傳統(tǒng)經(jīng)典??行為習慣??多元化
相信很多教師都見過這樣的鏡頭:課間追追打打,大喊大叫。也時常聽到一些家長的抱怨:孩子做作業(yè)磨磨蹭蹭,犟強頂嘴……為此,“與經(jīng)典同行在,與圣賢同行”大有必要。素質教育以及新課程改革都明確提出:小學教師應當重視學生行為習慣的培養(yǎng)。目前我們正在開展學習《三字經(jīng)》《千字文》《弟子規(guī)》的課題研究,《三字經(jīng)》融歷史、哲理、故事與韻律于一體,核心思想又包括了“仁,義,誠,敬,孝”?!肚ё治摹啡诤献匀贿\行,修身養(yǎng)性,治國齊家,生活意趣,上承歷史,下啟兒童?!兜茏右?guī)》被譽這為“人生第一步,天下第一規(guī)”。學習《三字經(jīng)》《千字文》《弟子規(guī)》,有助于感受傳統(tǒng)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有助于規(guī)范學生的行為習慣。借此契機,我們開展的活動力求多元化:
讀
“人之初,性本善,習相近,性相遠”,朗朗讀書聲聲聲入耳。我們把誦讀帶進了課堂,讓學生熟讀成誦。學生誦讀方式多樣化,個人讀加上肢體語言,集體輪讀配上音樂……誦讀做到“眼到心到口到”,讓學生在聲情并茂中加強對經(jīng)文的理解。同時誦讀的強化訓練融入日常生活和教學之中,例如教給孩子做客禮儀時誦讀“對飲食,勿揀擇”,讓學生做好課前準備時誦讀“幾案潔,筆硯正”,寫作業(yè)不認真時誦讀“字不敬,心先病”,有學生上課不愿聽講時誦讀“少不學,老何為”。如此學以致用,那么學生一定能將經(jīng)典熟記于心。
二?講
如果單純背誦,難免會枯燥。如結合開展講故事活動,會更生動活潑。為讓活動神秘有趣,我在班級開展了“寶藏探秘”游戲。每一個“寶盒”里放了一則原詩句,抽到即講出相應的故事。這些經(jīng)典故事淺顯易懂,學生事前已經(jīng)進行充分的學習和準備?!饵S香溫席》讓孩子懂得了孝順;《孔融讓梨》讓孩子懂得了謙讓;《孟母斷機》讓孩子學會了勤奮用功;《鐵杵成針》讓孩子明白了堅持不懈……在活動中學生興趣盎然,積極參與。一個個故事印入學生的腦海里,真正做到了“潤物細無聲”。
三?演
學生進行一系列的模擬情景表演,把課堂模擬成家、學校、公共場所等地方。例如模擬去朋友家做客的情景:孩子進門主動問好,不隨便動別人家東西;和小朋友玩耍做到友好謙讓;餐桌上做到“或飲食,或坐走;長者先,幼者后”……學生通過角色扮演,懂得如何在生活中踐行文明禮儀。
四、論
傳統(tǒng)經(jīng)典相對于孩子來說是靜止的,但學生融入了自己的生活,融入了自己的思考,那么經(jīng)典就能真正融入學生的思想意識里。于是我在學生講故事的基礎上,再讓學生聯(lián)系當前發(fā)生的實際展開討論。班上有一同學名曰博文,一日上課他睡得差點流哈喇,把他叫醒后,他還大聲狡辯。就此我組織學生討論,主題是“我對此事有看法”。有同學說:“‘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险n不可以打睡覺的,一個人只有好好學習,將來才會成才的。”有同學說:“‘尊長前,聲要低。低不聞,卻非宜’,我們對老師要有禮貌,不可以大吼大叫?!庇型瑢W說:“‘過能改?,歸于無,倘掩飾,增一辜’。犯了錯不改那是錯上加錯,知錯就改大家都會原諒,我們要做勇于改正錯誤的好孩子。”……同學們踴躍發(fā)言,最后博文不好意思地朝全班鞠了一躬:“我錯了,下次一定不這樣。”在大家討論和重溫經(jīng)典中,不知不覺,不良的行為習慣得到了糾正。
五?行
學習了《三字經(jīng)》《千字文》《弟子規(guī)》后,重要的是將經(jīng)典對照自己,在日常提升自己的行為習慣。“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睂Ω改笐敼Ь炊Y貌;“揖深圓?拜恭敬”,見長輩和老師主動問好,見同學也相互問好;“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為”,要刻苦努力,不得懈怠;“知過必改,得能莫忘”,知道自己有過錯,一定要改正;適合自己干的事,不要放棄?!柏枵劚硕蹋沂鸭洪L”,不要去談論別人的短處,也不要依仗自己有長處就不思進取,同學之間要和睦相處。為了讓學生能把經(jīng)典真正的“內(nèi)化于心、外化于行”,我給學生制定了一個“《三字經(jīng)》《千字文》《弟子規(guī)》每日力行記錄表”,表格從“學會做人”、“學會學習”“學會相處”“學會生存和發(fā)展”幾方面讓學生每天做好記錄,要求學生每天自查。
六?寫
學生通過熟讀成誦、講故事、表演、討論、比照行為等等活動,已為寫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寫作需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學生有話可說有感可發(fā)。所以《弟子規(guī)》我選擇了”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三節(jié)?!肚ё治摹肺疫x擇了幾處有利培養(yǎng)品德的經(jīng)文,諸如”知過必改,得能莫忘”、“罔談彼短,靡恃己長”等?!度纸?jīng)》我主要選擇教育篇、行孝篇。學生抓住多方面或一方面,內(nèi)容做到相對集中??梢詫懽允⌒牡?,可以寫生活體會,可以寫人生感悟,學生需把自己寫進文中,把情感寫進文字里?!啊渤鲅裕艦橄?。詐與妄,奚可焉。話說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小兔花花正讀著《弟子規(guī)》呢!”這是李夢琪以擬人體寫的《信為先》,結尾點明主題:“開口說話,誠信為先,答應別人的事情,一定要遵守承諾,正如:凡出言,信為先?!薄啊笕?,右三圈,脖子扭扭,屁股扭扭’……”大花熟練地搖擺,‘邁開腳,抬起手,點著頭’,一幅自我陶醉的表情?!边@是沈筱曼《喧鬧廣場舞》中描寫的一個片斷,呼吁市民“將加人,先問己。己不欲,即速已?!碧畦O軒寫的《我和鄰居的故事》告訴我們與朋友要和睦相處。曾春雅在《讓素養(yǎng)變成習慣》一文中,列舉了位于杭州濱江的一片粉黛花海正式向民眾開放,結果前來賞花的廣大群眾在花海中或躺或坐,致使粉黛成片枯萎的不文明行為,警示人們思考什么是良好的素養(yǎng)。學生的文章精彩紛呈,這一篇篇文章有內(nèi)容有思想有感情,是學生深刻思考和反省的碩果。我驚喜地發(fā)現(xiàn),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正在養(yǎng)成。不愛聽講的,現(xiàn)在能積極問題;原來活潑好動的,課間不再追逐打鬧;有逃避值日的,現(xiàn)在能主動維護班級清潔衛(wèi)生;同學們友愛、謙讓、自制、文明、積極、上進??吹剿麄兊狞c滴進步,我再次感受到傳誦經(jīng)典的重要性。學習和踐行傳統(tǒng)經(jīng)典,培養(yǎng)了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心理學認為:習慣是一種動力定型。良好的習慣一旦形成,能使人受益終生。堅持傳誦經(jīng)典,學生必定迎來一片艷陽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