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金生
蘇霍姆林斯基說:“課外閱讀既是思考的大船借以航行的帆,也是鼓帆前進的風。”語文新課標要求:初中課外閱讀量應不少于260萬字,閱讀6-9部名著。宋真宗趙恒在《勵學篇》中說:“書中自有千鐘粟,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苯裉煳覀冋f:閱讀可以拓展學生視野,提高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幫助學生形成健全人格。因此,強化閱讀意識,引導學生好讀書、讀好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
然而,縱觀當今農村的初中語文教學,課外閱讀狀況一直不盡人意,難以達到語文課程標準的要求,更別說實現更廣泛的閱讀。究其原因,不外乎是家庭沒有為孩子培養(yǎng)起良好的閱讀習慣,學生課業(yè)負擔重,手機及通俗讀物的沖擊等。怎樣走出當前農村中學語文課外閱讀的的困境呢?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激發(fā)閱讀興趣、培養(yǎng)閱讀習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興趣,就會產生一種強烈的欲望,閱讀也一樣,興趣濃了才會自主閱讀。那么,如何培養(yǎng)中學生的閱讀興趣呢?首先是課內延伸課外。選本的閱讀是舉一,推到其他的閱讀是反三,一貫的目的是在于養(yǎng)成閱讀的好習慣。教師要善于抓住課內的閱讀引出課外的精彩,例如教學《列夫·托爾斯泰》時,鼓勵學生借閱《三作家》、《戰(zhàn)爭與和平》,教學《我的叔叔于勒》引導閱讀《羊脂球》、《項鏈》……精彩的故事情節(jié)和豐富的人物形象,定能牽動學生的情感,激發(fā)閱讀的興趣。其次是開展豐富多彩的讀書活動。中學生尤其是初中生天性好動,如果沒有一定的閱讀任務,即使有閱讀興趣,也會出現閱讀混亂現象,開展一些讀書活動,有助于引導學生循序漸進地養(yǎng)成閱讀習慣。例如,開展讀書交流會,推薦好書、講述心得、開展辯論;開展競賽活動,比如手抄報比賽、名著閱讀比賽、讀書征文比賽等。學生的閱讀可以分享、有人賞識、得到激勵,如此,才能真正感受到閱讀帶來的樂趣和成就感。持之以恒,才有可能使學生把閱讀當作自己生存的需要,將它化為自己的自覺行動。
巧擠閱讀時間
原國家教委副主任柳斌說:“每天課外讀一篇千字文,應該是個基本的要求。如果能做到,則一年之內可達36萬字,12年則可閱讀430多萬字。所以中小學階段閱讀500-1000萬字是合適的”。這些話說明一個道理:聽說讀寫的能力都要培養(yǎng),閱讀是語文學習的基礎。那么,如何保證每天的閱讀時間呢,達到閱讀的標準呢?首先,每周每班保證開展一節(jié)閱讀課,要求學生周六日每天保證一個小時的課外閱讀時間。暑假、寒假要閱讀1-2本名著。老師需跟蹤、落實,及時檢查、評價。而日常的閱讀,可以引導學生學會合理安排時間,古人讀書曰三上:“馬上、廁上、枕上”,時間是擠出來的,。零敲碎打、見縫插針,三年、六年的堅持,日積月累完全可以達到閱讀的要求。
三、提高家長重視程度
學生一半的時間是在家里度過的,要保證教育的連續(xù)性,家庭的作用不容忽視。作為教師,要向家長講明課外閱讀的重要性,使之保證學生的書籍來源,完成家庭作業(yè)后督促學生進行課外閱讀。
呼吁農村中學領導老師都來關注學生的語文課外閱讀,讓課外閱讀之花開遍農村校園的每個角落,為孩子營造一個精彩的閱讀世界,做到人人愛讀書,人人有書讀,人人讀好書,用一本本優(yōu)秀的書籍來點亮農村孩子的心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