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怡璇
黃庭堅是中國書法史上極具影響的一位書家,其草書藝術成就最為突出。通過研究黃庭堅的草書藝術,我們可以進一步理解宋人的尚意書風及書法表現(xiàn)心性的時特征。論文從黃庭堅草書淵源、草書觀等幾方面進行了理論性分析, 通過對比的方法闡釋黃庭堅的草書價值。書法作為一種特殊的文化現(xiàn)象,宋代亦有了長足的發(fā)展。宋代帝王的喜好更加促進了這一文化現(xiàn)象(書法)的繁榮。無論是書學的設立,還是《閣帖》的刊刻,都影響廣泛而深遠。
黃庭堅生平簡介
黃庭堅(1045-1105),字魯直,自號山谷道人,晚號涪翁,又稱黃豫章,洪州分寧(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詩人、詞人、書法家,為盛極一時的江西詩派開山之祖。英宗治平四年(1067)進士。歷官葉縣尉、北京國子監(jiān)教授、校書郎、著作佐郎、秘書丞、涪州別駕、黔州安置等。哲宗立,召為校書郎、《神宗實錄》檢討官。后擢起居舍人。紹圣初,新黨謂其修史“多誣”,貶涪州別駕,安置黔州等地?;兆诔?,羈管宜州卒。宋英宗治平四年進士,紹圣初以校書郎坐修《神宗實錄》失實被貶職,后來新黨執(zhí)政,屢遭貶,死于宜州貶所。
黃庭堅的草書認識
(一)黃庭堅的草書觀
在草書凋零的宋代,黃庭堅敢于獨辟蹊徑。他對草書情有獨鐘,他在實踐古法的同時,記錄下了大量的心得、體會,這些言論散見于書札、題跋和部分詩篇當中。這是他長期習草的經(jīng)驗總結、深切體會。這些看似零碎的議論,表達出了黃庭堅對草書的觀念,在這理論中,他提出了“不俗”、有“韻”、求“拙”、自然的草書審美觀。
“張長史作草,乃有超軼絕塵處。以意想為作之,殊不能得其仿佛?!盵1]
“僧懷素草攻瘦,而長史草攻肥。瘦硬易作,肥勁難得也?!盵2]
“……懷素草,暮年乃不減長史。蓋張妙于肥,藏真妙于瘦,此兩人者,一代草書之冠冕也?!盵3]
(二)黃庭堅草書的風格特征
黃庭堅與顛張醉素那種“忽然絕叫三五聲,滿壁縱橫千萬字”的狂者之風截然不同,他的狂草寫得并不快。其用筆多不連貫,點畫錯落,不但實接處少,就是意連也不多,但卻不影響整體的統(tǒng)一性,而這也是其書寫速度緩慢的證明。其心路歷程絕非如激流般地洶涌澎湃,在他眼中古人是索靖、張芝、二王等草書大家,他以索靖筆短意長的標準評判“今人作字,大概筆多而意不足?!盵4]筆短意長、行間茂密正是他所尊崇的漢魏古法。只是如清泉般從筆底汩汩而出,看似極動,其實極靜,復雜變幻,歸于一心,正符合禪宗所要求的在寧靜空寂的氛圍里對宇宙人生進行凝神觀照與沉思冥想,以達到“梵我合一”的境界。正如趙秉文所言:“涪翁參黃龍禪,有倒用如來印手段,故其書得筆外意,如莊周之談大方,不可端倪;如梵志之翻著襪,刺人眼睛?!?/p>
黃庭堅書學思想
(一)對人性的認識
黃庭堅提出雅俗之說,認為在“君子”與“小人”之間還有“俗人”,對蘇軾的觀點作了修正。他說:“學書須要胸中有道義,又廣之以圣哲之學,書乃可貴。若其靈府無程,政使筆墨不減元常、逸少,只是俗人耳。余嘗言,士大夫處世可以百為,唯不可俗,俗便不可醫(yī)也?!币箷凡凰祝紫缺仨毴似凡凰?而要人品不俗,則必須“胸中有道義,又廣之以圣哲之學”?!暗懒x”指道德修養(yǎng)、禮義規(guī)范。其意在提倡多讀書,使圣哲的思想在自己身上潛移默化,達到高雅脫俗,書法才可寶貴。此處體現(xiàn)了這樣一種因果關系:多讀書能使人心胸曠達,志趣高雅,識見超群,書法自然會明個性,富韻味,宏氣象,棄塵俗,由此而受到激賞。這種觀點也是從蘇軾“技道兩進”思想脫化而來,帶有“人品即書品”的倫理學色彩。
(二)對書法的審美觀念
黃庭堅也多次以書法與博弈作比較,認為“寫字鄙事也,亦安用功?然賢于博弈,游息時聊爾為之,能使筆力悉從腕中來筆尾上,直當?shù)靡狻?,“可取古法帖,日陳左右,事業(yè)之余,輒臨寫數(shù)紙,頗勝弈棋廢日,無使筆意便自有佳處”。這些看法與歐陽修自述學書之樂及不計工拙均為同一指歸,旨在陶冶情性,超然脫俗,實現(xiàn)真正的藝術自由。這種心態(tài)與禪悅之風及市民文化也有關系。無功利而能使人的精神有所寄托的藝術,才是最高雅的藝術。這無疑體現(xiàn)了傳統(tǒng)儒家“游于藝”的思想。學書遵古、合古人筆意,是黃庭堅時時提及的話語。在黃庭堅的跋文中“古人”、“古法”的詞匯,屢屢出現(xiàn)。他認為學書要學古人、學古法。他對早年學草的經(jīng)歷自思反省之后,認為原因在于未得古法。到中年得觀眾多碑版法帖、古人墨跡后,才逐漸有了自己系統(tǒng)的草書觀念。在他眼中古人是索靖、張芝、二王等草書大家,他以索靖筆短意長的標準評判“今人作字,大概筆多而意不足?!惫P短意長、行間茂密正是他所尊崇的漢魏古法。在書法的審美觀念上,黃庭堅與傅山都曾提出拙的概念,黃庭堅講:“凡書要拙多于巧。近世少年作字,如新婦子妝梳,百種點綴,終無烈婦態(tài)也?!盵5]傅山在他著名的“四寧四毋”中提出“寧拙毋巧,寧丑毋媚,寧支離毋輕滑,寧真率毋安排?!盵6]他們追求的拙應該說是一種藏巧于拙,大巧若拙的風格。求拙并不是不需要巧,但一味求巧,便雕琢過甚,故作姿態(tài)。所以他們強調的是自然的表現(xiàn)、渾然天成的境地。所謂“既雕既琢,復歸于樸。”或許他們在老莊思想方面有著某種相似性和一致性。
黃庭堅的地位及影響
(一)黃庭堅在歷史的地位
黃庭堅之后不乏習草之人,書史之中亦多有以草著稱于世者,然而可與之比肩者實不多見。明清之際,屈指可數(shù)只祝允明、王鐸、傅山三家。其中祝允明可謂學黃有成就者。他的草書受黃庭堅影響之深,無論于筆法、章法乃至氣韻。在祝允明的作品中得到了完整的繼承、延續(xù)。祝允明的草書狂放但不失秀逸,雖然是大草書,但他和黃庭堅都帶有文人的書卷氣。祝允明才情頗高,比之山谷,性情揮灑之處或有過之。
(二)黃庭堅對后世的影響
黃庭堅對后世的影響有精神上也有形式上的影響。當然他的書法對后世的影響遠未他的詩歌影響大。但正因為他的“江西派”詩詞上的巨大成就也從另一方面提攜和加注了他的書法傳播及影響。他的書法表現(xiàn)出來的極具個性的個人風格,對后世書家個性創(chuàng)新突破啟發(fā)意義很大。他在行書上的鮮明筆法特點,在草書上個性突破都對后世書法影響深遠。黃庭堅對后世的影響有精神上也有形式上的影響。當然他的書法對后世的影響遠未他的詩歌影響大。但正因為他的“江西派”詩詞上的巨大成就也從另一方面提攜和加注了他的書法傳播及影響。他的書法表現(xiàn)出來的極具個性的個人風格,對后世書家個性創(chuàng)新突破啟發(fā)意義很大。他在行書上的鮮明筆法特點,在草書上個性突破都對后世書法影響深遠。
參考文獻
[1]宗白華《美學散步》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1981 年6月第1版
[2] 曹寶麟.中國書法史·宋遼金卷[M].江蘇:江蘇教育出版社,1999.
[3] 屠友祥.山谷題跋[M].上海:上海遠東出版社,1999.
注? 釋
[1]《歷代書法論文選續(xù)編》 上海書畫出版社 1993年8月
[2]《宣和書譜》上海書畫出版社 1984年10月
[3] 轉引自李澤厚《美的歷程》 文物出版社 1981年3月
[4]《黃庭堅詩集注》 中華書局 2003年5月
[5]《蘇軾詩集》 中華書局 1982年2月
[6]《揭示古典的真實--叢文俊書學學術研究論集》 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