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群文閱讀是一種能夠在語文教學中實現(xiàn)學生閱讀量的高效提升的新型的教學方法。它是指針對一個或多個議題展開文本閱讀,并對閱讀結(jié)果進行討論的閱讀模式。本文將針對小學高段語文教學中群文閱讀的意義及方法進行針對性研究。
關鍵詞:群文閱讀;小學語文;教學方法
群文閱讀教學能夠在有效的時間內(nèi)實現(xiàn)閱讀量的最大化,從而達到最佳的閱讀教學效果。群文閱讀不僅能夠有效地利用課堂時間拓寬學生的閱讀面,還能夠不斷提高學生的閱讀速度及質(zhì)量,在語文教學中閱讀形成橫向?qū)Ρ鹊哪芰?,從而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一、在小學高段語文教學中群文閱讀的意義
閱讀作為語文教學中重要組成部分,它關系到學生的閱讀能力、理解能力以及寫作能力。在小學高段教學中對小學生的閱讀量更是有著較高的要求。根據(jù)新課標的最新規(guī)定,四年級以上的小學生必須保證每學期不低于25萬字的閱讀量。但通過綜合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目前我國大部分小學生都無法完成該閱讀量。群文閱讀教學方法能夠?qū)崿F(xiàn)小學生閱讀量的提高,另外,群文閱讀不僅是增加閱讀量的數(shù)字,還能夠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培養(yǎng)小學生的綜合語文素養(yǎng)。
二、在小學高段語文教學中群文閱讀的方法
1.合理設計問題,鍛煉思維能力
因為群文閱讀需要學生在短時間內(nèi)對幾篇組合在一起的文章進行綜合閱讀,這對于學生的閱讀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小學生尚未形成有效的閱讀習慣及閱讀策略,因此在初步進行群文閱讀時,會出現(xiàn)思維模糊、無處入手的情況。此時,教師需根據(jù)學生的具體情況進行問題的合理設計,為學生群文閱讀提供最佳的切入點。
(1)綜合型問題設計。根據(jù)整體主題進行綜合性的提問。例如:進行“創(chuàng)世神話”主題的群文閱讀時,教師可在閱讀之初設計一個總問題:世界是如何形成的?在未進行閱讀之前,先組織學生根據(jù)這一問題進行討論,由這一問題牽引出多個問題,使學生帶著各自的疑問進入群文閱讀,為學生接下來的閱讀活動提供整體的方向,避免出現(xiàn)盲目閱讀的問題。
(2)比較型問題設計。比較型問題的設計可以從多個角度入手,通過對內(nèi)容、形式、結(jié)構(gòu)等因素進行橫向與縱向的對比,分析其共同點及差異性。例如:《望月》教學中,利用群文閱讀。在同樣是借月抒發(fā)情感的文章中,讓學生對作者的表達方式進行比較,分析不同作者借月亮表達的不同的情懷。
(3)遷移型問題設計。此類問題主要是培養(yǎng)學生舉一反三的能力,加深學生對文章的理解。例如:《最后的姿勢》中具有較為突出的環(huán)境描寫,在文章中起到重要的鋪墊作用。此時可以通過群文閱讀,讓學生找到其他文章中環(huán)境的描寫,更加深刻的體驗環(huán)境描寫對文章的作用。
2.教授閱讀方法,形成閱讀策略
群文閱讀要求學生能夠在有限的時間內(nèi)對多篇文章進行有效的閱讀,這就需要教師教授學生正確的閱讀方法,在閱讀中探索有效的閱讀策略。
首先,在第一次進行文本閱讀時,教師可教導學生應用掃讀、跳讀、默讀等方法對文本內(nèi)容進行初步掌握,另外,應對關鍵的字、詞、句進行特別標注,有利于對文章主題的把握,為進一步閱讀理解掃清障礙;其次,從整體角度理解文章的核心思想,對群文進行橫向?qū)Ρ?,將每篇文章中的精華及有效信息進行提煉,發(fā)現(xiàn)不同文章中的相似性及差異性,從而進行綜合分析;最后,面對不同作者、不同風格、不同題材的群文,教師應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使學生敢于對文章提出質(zhì)疑,能夠通過不同的角度對文章進行思考,并且能夠?qū)⒆陨淼挠^點流暢的表達出來。
3.發(fā)現(xiàn)群文異同,升華閱讀主題
群文閱讀對于文章的選擇是從固定的議題出發(fā),將不同的文章根據(jù)邏輯進行合理的組合。因此,這一組文章必然擁有著相同的核心思想,但同時每一篇文章又是獨立的存在,必然會擁有其獨特性,所以,在進行群文閱讀時,教師需要帶領學生對本組文章進行分析,在“求同存異”基礎上對文章群組進行深入解讀。所謂“求同”是指對該組文章統(tǒng)一的核心思想進行總結(jié),而“求異”是剝離不同文章中不符合議題的細節(jié),提煉文章的精華,深化閱讀的主題。
例如:以“愛”為議題的群文閱讀。首先從“求同”的角度,根據(jù)這一主題對此群組的文章進行閱讀與分析,體會愛的表達。在《愛如茉莉》中作者以茉莉代表父母之愛,體現(xiàn)父母之愛的平凡與偉大;《我和祖父的園子》中寄托了祖孫之間濃厚的隔輩之愛;《愛之鏈》中傳遞了無私奉獻、樂于助人的大愛。不同文章中節(jié)突出了對愛的表達,它們都擁有著共同的主題,但是每篇文章的主人公所處的環(huán)境、面對的狀況以及對愛的表達都存在著獨特性。這就要求學生以“求異”的角度,對文章中不同愛的表達進行具體分析。通過組合閱讀使學生認識到愛的含義是多么廣泛。
三、總結(jié)
群文閱讀通過將文章歸類閱讀,實現(xiàn)小學生閱讀量的不斷增加,完善傳統(tǒng)的閱讀教學,提高語文教學的效率及質(zhì)量。對于小學語文高段教學而言,群文閱讀是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也是需要小學語文教師不斷探索的新命題。
參考文獻
[1]李曉梅.思維導圖在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J].甘肅教育,2019(12):98.
[2]陳愛斌.群文閱讀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運用探析[J].西部素質(zhì)教育,2019,5(01):255.
[3]蘇軍.群文閱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價值與意義[J].課程教育研究,2019(19):68.
作者簡介
李宏(1973.09.20—),性別:男;民族:漢族;學歷:大專;職稱:中小學一級教師;研究方向:小學語文高段群文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