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大喜
學校應如何培養(yǎng)未來的人才?美好生活從美好教育開始,就是要培養(yǎng)美好的人,讓每一個培養(yǎng)出來的人都能感受美好、追尋美好、創(chuàng)造美好,成就美麗人生、享受美好生活、實現(xiàn)美好愿景。我校將秉承現(xiàn)代人才培養(yǎng)精神,結合我校的實際情況,致力于打造辦好人民滿意、社會滿意的美好教育。
學校始終堅持以“以人為本、幸福教育、和諧發(fā)展”為辦學理念,堅持“承認差異、公平對待”的教育觀念,努力把學校建設成為教師專業(yè)成長的沃土,學生健康成長的樂園,讓每位學生都能享受童年的樂趣與成長的收獲,讓每位教師都能體會職業(yè)的幸福與專業(yè)的尊嚴,讓校園的每一個角落都能充滿教育的智慧與歡樂。
一、美好校園
我認為一所學校要有優(yōu)雅、整潔有序的環(huán)境,彌漫著育人的氣息、溫馨的家園感,讓人感到無比的舒適且讓人眷戀。構建有美感、有細節(jié)、有溫度、有故事的美好校園是至關重要的。孩子們能在這種環(huán)境下自我約束,自我管理,從而能夠做到自律。
美好校園至少包含三個意思,即環(huán)境優(yōu)雅,關系和諧,成績喜人。首先是環(huán)境優(yōu)雅,指我們的校園應該是整潔的、漂亮的,并且彌漫著育人文化氣息,每一面墻壁會說話,一草一木能育人。當然這要靠全體師生共同努力和奮斗。第二是關系和諧,指我們的教師、學生及家長相互之間關系是和諧融洽的。學校應該是我們溫馨的家,讓人人感到無比的舒適溫暖且讓人眷戀。第三是成績喜人,指我們的師生奮發(fā)向上,爭取在學校的辦學質量,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學生參加各類省市縣各類比賽全面開花,用靚麗的成績把我們學校裝扮的更加美麗。
二、美好教師
教師要用“敬業(yè)、博愛、儒雅”成就每一位學生,把每一個學生的健康成長當成我們的最高榮譽。教師愛崗敬業(yè),每位教師能把自己教書育人崗位上做好,追求精致,有責任感、使命感,讓學生健康成長。教師要知道我們最大的成功是學生成長。只有提升教師凝聚力和專業(yè)基本功,只有明確目標職業(yè)追求,提升到個人對生命價值的追求相一致,才能更大發(fā)揮老師的用處。
三、美好學生
我們教育的終極目標是讓每個孩子都得到發(fā)展,每個孩子都不落下。我們承認孩子之間只有差異,我們不能用同一把尺子去衡量不同的孩子,要滿足孩子多方面的需求,只有發(fā)現(xiàn)差異,發(fā)展差異,才能讓每一個孩子成為不同的人才。不僅僅關注的是學業(yè)成績,更要關注的是道德品質、身心健康、興趣愛好,關注的是家庭、班級、學校的成長環(huán)境。在孩子的自律養(yǎng)成教育上下功夫。內化于心、外化于形,讓社會主義價值觀植入我們孩子的心中。最后把孩子培養(yǎng)成愛國、愛家、自律的優(yōu)秀品質。
四、美好課程
我首先想到的是進一步推進課程改革,課程是孩子學習成長的跑道。小學階段,課程開發(fā)最主要的任務是提供豐富多彩的教學內容,滿足孩子成長需要,形成可供孩子選擇的課程體系。我們以兒童的教育視角出發(fā),以兒童教育立場、遵循兒童教育發(fā)展規(guī)律,尊重孩子成長需要。校園生活應該在童年中留下美好的回憶。我們不能把孩子視為制造分數(shù)的機器。現(xiàn)在孩子普遍缺少的是社會體驗,特別深刻的體驗不容易忘卻。所以我們學校推進項目拓展性課程的開發(fā),建立孩子的本體感受,觸及心靈。所以我們學校開設48個拓展性課程,讓48個課程在學生的“圓桌”轉起來,就如點菜一樣,讓孩子選擇自己喜歡的課程,豐富孩子的校園生活。
五、美好評價
評價不是為了甄別,而是為了診斷,評價不是為了選拔,而且為了激勵,評價不是為了控制,而是為了發(fā)展。我們所教的學生是存在個體差異的。評價時請把握分寸,不作貶低孩子的評價。教師對學生的評價,一定要客觀、公正,避免感情色彩過重的評價。我們要對孩子的評價一定要留有余地。評價是老師對孩子的一種關注,更是孩子們的一種需要。但一定要把握好對學生評價的量。你要相信評價是一門藝術,一句恰當?shù)脑u價是可以改變一個人的一生。
六、美好管理
蘇聯(lián)著名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有怎樣的校長,就有怎樣的學校。”辦好學校,要靠教師,要靠校長。有人說:一個好校長就是一所好學校。這句話進一步說明校長的辦學思想直接決定著學校的辦學特色,學校的未來發(fā)展。
湖前小學是一所具有百年歷史的老校,具有一定的人文底蘊。近年來隨著龍港城鎮(zhèn)經濟的發(fā)展,學校進一步擴招,軟硬件得到較大改善,但還具有農村學校的明顯特征?;趯W校這一特殊的歷史和現(xiàn)實,上任以來,對學校的管理我一直探索人文化與制度化相結合的模式。
教師員工是學校的主體,學校的管理對象始終是人。管理教職員工必須以尊重和信任他們?yōu)榍疤?,在此基礎上建立農村學校管理體系。在學校管理實踐中逐漸形成,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堅持民主管理和依法治校相結合。同時深化分級管理模式,在管理過程中做到分工明確、職責清晰,把各項工作落實到人。我校的分級管理,校長全面負責的管理體系,人文化和制度化相結合的管理體系,既極大提升了領導效率,也體現(xiàn)了人文關懷,提高了師生的幸福指數(shù)。
七、美好保障
美好教育的實現(xiàn),不僅需要人的不懈努力,也需要社會各界的鼎力相助。從這個意義上說,沒有美好保障,教育的美好就會有所缺失。換言之,沒有美好保障,美好教育就會功虧一簣。只有人、財、物各方面全面發(fā)力,才能為教育改革和發(fā)展提供堅強有力的支撐。正是從這個層面上,我們在構建美好教育時,把美好保障也作為一根有力的支柱。
八、美好家長
家長教育是公民素質的源頭、家庭文化的基礎、學校教育的支點。面對家庭教育的責任,我們的家長需要思考,怎樣把這一份教育孩子的責任落實好。我認為最重要的是家長自己要樂于學習,一方面提高自己的知識素養(yǎng),一方面掌握與孩子交往的技巧,學會把抽象的教育理念轉化為生動的教育實踐。
一個與孩子溝通良好的家長要謹記幾個細節(jié):每天要贊美與擁抱孩子;每一次認真與孩子交流學校情況,問一問學習和生活中的事情;每次的交流在活潑愉悅環(huán)境中結束;愛孩子,先要懂孩子,嘗試理解并幫助孩子;在物質上要給予一定的幫助,但是孩子更需要家長真誠的心與他交流;除了孩子的學習時間之外,給孩子一些自由與時間。讓他去接近大自然,讓他有些放松的時間。
校長理念再高遠,只有追求教育理念背后人的福祉,我們的美好教育才能走得更長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