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琳
摘 要:幼兒園園本教研是當前幼兒教育的一個主流趨勢,園本教研主要是結合幼兒園實際情況開展的教育教學工作。下面文章主要對縣城幼兒園園本教研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探討具體的解決對策。
關鍵詞:縣城幼兒園;園本教研;教研問題;園本教學
一、縣城幼兒園園本教研存在的問題
首先,教師專業(yè)素養(yǎng)有待提高。園本教研工作對于幼兒教師自身的專業(yè)素質和能力方面有著很高的要求,需要教師具備科學的教研態(tài)度和良好的專業(yè)能力。當前,部分幼兒教師自身的理論知識和科研能力水平相對有限,并且幼兒教育工作壓力很大,沒有足夠的精力參與園本教研工作。部分幼兒教師理論知識學習深度有限,后續(xù)參與相應的培訓也有所不足。部分教師在實際工作開展中,認為教研活動的開展是管理者的工作,對于自身主體性的發(fā)揮沒有太大的作用。其次,幼兒園缺乏對園本教研工作的關注。開展園本教研工作,需要外界的支持。而當前部分幼兒園管理者對于園本教研活動的開展缺乏足夠的關注和重視,在具體工作推進的過程中不能給予合理的支持和配合。另外,幼兒園園本教研工作和教學實踐的聯(lián)系有待加強。幼兒園園本教研工作開展的出發(fā)點,是為了提升幼兒教育的整體水平和科學性。如何有效結合實踐經驗落實幼兒園園本教研工作,是必須要思考和解決的問題。
二、幼兒園園本教研的開展對策
(一)優(yōu)化教研活動內容
以前教研活動的主題和內容,很多時候都是我們業(yè)務部門管理者把平時在工作中看到的問題提出來的,有些內容對于一線教師來說,并不是他們在實際教學中的需求,或者是實際需要解決的問題,缺乏共鳴。因此,我們積極調查、傾聽教師的心聲,關注、收集教師在課程實施過程中遇到的實際困惑,把教師提出的問題進行梳理、歸類,努力順應各個層面的教師不同需求,真正把教師的問題作為園本教研的內容,并積極發(fā)揮園本教研的引領、研究、學習作用,幫助教師解決困惑,讓教師們對自己的工作更加積極主動、更加自信。
(二)組建“專業(yè)發(fā)展共同體”
在“園本教研”中,教師是“學習者”“研究者”“實踐者”“合作者”等多元化的統(tǒng)一的角色,教師“專業(yè)發(fā)展共同體”是“學習共同體”“研究共同體”“實踐共同體”“關愛共同體”“信任共同體”等的綜合。根據(jù)20世紀90年代發(fā)展起來的學習型組織理論,在“園本教研”中構建教師“專業(yè)發(fā)展共同體”,需要關注幾點:
1.邏輯起點是“系統(tǒng)思考”,透過教育現(xiàn)象與問題領悟教育本質與規(guī)律,而不是停留于表面的思考方式。
2.基本方法是“合作學習”,個人自主學習基礎上的“小組合作學習”(教研組、年級組或興趣組等)和“集體合作學習”(全園性)為教師專業(yè)發(fā)展提供了和諧的組織氛圍,有利于同伴在互助學習中實現(xiàn)專業(yè)成長。
3.動力源泉是“共同愿景”,在明確“個體最近發(fā)展區(qū)”的基礎上,根據(jù)“團體最近發(fā)展區(qū)”構建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共同愿景”,這是激活教師“園本教研”主人翁意識的關鍵。
(三)完善教研考核機制,調動教師積極參與教研活動
教科研工作目標的實現(xiàn)需要教師共同參與,只有建立科學的激勵機制,才能有效激發(fā)教師的內在需要。比如采用物質獎勵與精神獎勵并進的方式,在強調物質激勵重要性的同時,重視利用各種對外接待活動給不同教研組提供展示的舞臺,如在國培跟崗研修活動中給領域教研組提供教師課例觀摩和園本教研現(xiàn)場展示的機會,給課改教研組提供項目課程的專題分享活動。通過精神激勵不斷增強教師的榮譽感,滿足其實現(xiàn)人生價值和贏得尊重的心理需求;又或采用正面激勵為主、負面激勵為輔的方式,在制定獎勵措施時適當運用一些懲罰性措施,消除教師對教科研工作的消極態(tài)度,做到賞罰結合,起到獎勵先進、“懲治”落后的作用。通過各種激勵措施,有效地把教研工作融入教師個人發(fā)展中,調動教師參與教研的積極性,將“要我參與”變?yōu)椤拔乙e極參與”,使教師深切地感受到教科研對當前教育實踐和終身發(fā)展的有力支持和幫助,讓激勵機制成為教師積極參與教研工作的催化劑。
(四)定期組織教師進行學習進修
在實際教研活動開展的過程中,幼兒園也應該積極組織教師進行互動和交流,構建良性的教師交流環(huán)境,讓教師能夠積極學習其他教師的先進教學經驗,聚焦當前幼兒教育的內容,拓展教育手段。例如,幼兒園可以定期組織幼兒教師參加聽評課教研活動,互相取長補短,形成互動平臺,拓展教育資源,積累幼兒園的文化底蘊,提高教師的教研水平。
(五)豐富教研活動方式
首先,大組教研,有些問題靠年級組內的師資力量無法達成,因此,我園全體教師每周至少1次集中,圍繞研究問題,觀點碰撞,在教研活動中每一位教師發(fā)言交流,表達觀點,進行觀點的辯論、思維的碰撞,確保教研的質量和效果如:教師讀書沙龍:推薦好書、美文分享。家長智囊團:利用家長的智慧和才能,為幼兒園各方面活動提供參考方案或優(yōu)化方案。外出學習分享會:拓寬視野,取其精華。
其次,年段教研。為了進一步加強教研的針對性和有效性,每周開展一次同年齡段的集中教研,大班組、中班組、小班組對區(qū)域環(huán)境材料、內容、支持性策略等開展年段審議和研討。由年段組長負責,并定期搭建交流研討的平臺,保證研究目標的全面落實。如:一課三研:評課、研課不是研究這節(jié)課怎么樣完美,而是注重看到孩子的學習,看到師幼互動是如何支持孩子的學習。課程故事分享:撲捉孩子的高峰體驗等教研活動。頭腦風暴活動:每一位老師都有機會分享自己的想法。
另外,班級教研。每天幼兒離園后,各班兩個搭班老師以自己所在班為陣地,基于現(xiàn)場,面對面對當天幼兒的游戲、生活、學習、環(huán)境材料等各個方面情況進行匯總和梳理,對發(fā)現(xiàn)的問題進行討論,由于我園在班級配備上是有經驗的老師和青年教師的師徒結合配對,所以有效的手把手地幫助青年教師分析、反思、提升,有效實現(xiàn)班際聯(lián)動。如:師徒結對:在指導中讓“師者”成為幼兒園骨干教師,讓“徒兒”在學習中成長為經驗老師。
結語
總之,在幼兒園園本教研活動開展的過程中,幼兒園應該做好有效的改進和創(chuàng)新,全面落實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在發(fā)揮教師主觀能動性的同時,為教師提供良好的發(fā)展平臺和空間,提升辦學水平,促進教師業(yè)務能力的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朱旭東.論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理論模型建構[J].教育研究,2014,(6).
[2]盧曉中.深化高教領域綜合改革的“自上而下”與“自下而上”[J].中國高教研究,2016,(6).
[3]曹曉薇,蔡迎旗.基于園本教研的專業(yè)引領的有效策略[J].幼兒教育研究,20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