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旭
[摘要]目的:對低分子肝素在腦血管病患者介入治療中的應用方式和療效進行詳細探究。方法:以50例腦血管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將其分為對照組25例和觀察組25例。對于兩組患者,均采用神經(jīng)介入治療方案,對于對照組患者,選用普通肝素作為抗凝藥物,對于觀察組患者,采用低分子肝素作為抗凝藥物。對兩組患者活化凝血時間以及不良反應發(fā)生率進行統(tǒng)計和比較。結果:兩組患者在用藥后5min、60min以及120min,觀察組患者的凝血時間均短于對照組患者。觀察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率(4.0%)明顯短于對照組(40.0%)。結論:對于腦血管病患者,可采用神經(jīng)介入療法進行治療,同時選用低分子肝素作為抗凝藥物,凝血效果更好,并且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低,值得推廣應用。
[關鍵詞]腦血管病,介入,低分子肝素
[中圖分類號]R74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5249(2019)16-0048-01
腦血管疾病包括腦動脈粥樣硬化、腦動脈瘤、血管狹窄、閉塞、腦動靜脈瘺、腦動脈損傷等等,容易造成患者腦組織缺血或者出血性意外。由于腦血管疾病具有高危險、高發(fā)病率、難根治等特點,嚴重威脅人們的生命安全,對此,必須加強腦血管疾病治療的研究,而神經(jīng)介入療法現(xiàn)已應用于該病的治療,在具體的手術過程中,要求對患者選用適宜的抗凝藥物,改善患者預后。在本次研究中,以50例腦血管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對低分子肝素在腦血管病患者介入治療中的應用方式和療效進行詳細探究,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2018年1月至2018年10月期間,本院收治的50例腦血管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根據(jù)隨機分配原則,將所有患者分為對照組25例和觀察組25例。對照組中,男性患者14例,女性患者11例;年齡在40歲-80歲之間,平均(60.8±1.5)歲。觀察組中,男性患者13例,女性患者12例;年齡在40歲-80歲之間,平均(62.2±1.6)歲。
1.2方法:對于兩組患者,均采用神經(jīng)介入治療方案。對于對照組患者,術前注射肝素65mg,在手術過程中,每小時補充20mg。對于觀察組患者,在手術前1d晚上以及次日清晨,分別給予2次分子肝素注射,在第2次注射完成后半小時即可實施手術操作,在注射完成后8h,無需追加。
神經(jīng)介入治療措施:結合患者實際情況,選用適宜的麻醉方式。采用酒精棉對患者兩側腹股溝消毒,然后在兩側腹股溝韌帶以下1.0~2.0em位置,即動脈波動比較明顯的部位進行穿刺。對于穿刺點進行按壓,然后再分別送人導管以及直導絲。其中導引管的直徑約2.0mm,微導管的直徑約1.0mm,首先將導引管插入到椎動脈或頸動脈,然后再將微導管選擇性插入到動脈中直達病變部位,緊接著通過使用造影劑觀察患者病變部位的形態(tài)特征、顏色、數(shù)目、病變嚴重程度等,再采取適當?shù)闹委煼椒ㄟM行處理。在對患者完成手術操作后,對穿刺部位進行包扎、止血、消毒,并給予抗血小板聚集藥物,密切監(jiān)測患者術后創(chuàng)口恢復情況,防止切口感染、惡化等不良事件發(fā)生。
1.3觀察指標:在對兩組患者采用不同的抗凝治療藥物后,對兩組患者活化凝血時間以及不良反應發(fā)生率進行統(tǒng)計和比較。對于活化凝血時間,分別在對患者用藥后5min、60min以及120min,從患者肘正中靜脈取血,并進行實驗室檢查,對活化凝血時間進行測定。
2結果
2.1兩組患者凝血時間比較:兩組患者在用藥后5min、60min以及120min的凝血時間統(tǒng)計如表1所示,在各個時間點,觀察組患者的凝血時間均短于對照組患者。
2.2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在對兩組患者采用不同的抗凝藥物后,觀察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4.0%(1/25),明顯短于對照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40.0%(10/25),具體數(shù)據(jù)如表2所示。
3討論
腦血管病指的是因為諸多原因所致的急慢性腦血管病癥,是臨床中一種比較多發(fā)且常見的神經(jīng)系統(tǒng)疾病,同時也是導致人類死亡的一種主要疾病。存活的腦血管疾病患者,部分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偏癱和神經(jīng)功能損傷,對患者的預后十分不利,還會加重患者的家庭負擔以及社會壓力。如何有效提高腦血管疾病患者的治療效果,降低并發(fā)癥、提高病患及家屬滿意度是現(xiàn)代醫(yī)療深入研究和探索的方向。
目前,臨床針對腦血管疾病通常采用開顱術及神經(jīng)介入療法,隨著臨床醫(yī)學的發(fā)展,神經(jīng)介入療法在腦血管疾病治療中應用廣泛,并取得了良好的臨床效果。神經(jīng)介入治療可以顯著降低缺血性腦血管患者的并發(fā)癥,促使其神經(jīng)功能良好恢復。通過放射影像技術指導,采用導管、導絲等神經(jīng)介入材料,微創(chuàng)治療堵塞或是狹窄的血管,可有效重塑之前無法治療的重度閉塞或狹窄的腦血管動脈官腔,并促使其早日恢復正常。而且此種治療方法的局限性較小,可對大多數(shù)缺血性腦血管疾病進行有效治療。
綜上所述,對于腦血管病患者,可采用神經(jīng)介入療法進行治療,同時選用低分子肝素作為抗凝藥物,凝血效果更好,并且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低,值得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