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已是午夜,“沙漠玫瑰”從電視上消失了!
心,沉浸在一片強勁的生命光輝中,血脈里,一股突躍的生命之流在奔涌———頑強而有力!
沙漠里也有盛開的玫瑰么?
也許腦海里閃現(xiàn)出在大漠黃沙中,她以傲然的姿態(tài)高舉著小小的花蕾迎著狂風盛放著……
但并非如此。所謂的沙漠玫瑰無非是一種地衣而已,是一種真正枯萎干透死掉的雜草。但若把她整個泡在水里,幾天后她就會完全復活;從水中取出,它又會慢慢枯干如沙。把她再藏個三年五載,然后哪天再泡在水里,她又會再次復活。這樣的植物乍看上去,是難看且普通的,惟有真正了解她所包含的全部生命意蘊,才能理解她充滿詩意的名字后面更為深刻的意義。
記得是誰說過:“生命的一端是上帝給的災難,另一端是他們的韌性。”不錯,沙漠玫瑰以擎天撼地的生命韌性,令人肅然起敬。
對于干枯的沙漠玫瑰來說,生命只是一個美麗的詞藻,是死亡的遺物罷了。令人汗顏的是自從上帝賜予了她生命的靈氣,它就一直倍加珍惜、倍加努力地活著,她的靈魂從未真正死亡。她拒絕死亡,那是希望的終結(jié),是幸福的消失,是價值的毀滅!而泡在水中的沙漠玫瑰在重返天堂的覺醒中,正是從這里啟程走向全新的永恒,痛痛快快地享受生命再次涅槃!
令人痛心的是,在現(xiàn)實生活中,某些“及時行樂”者,不是有點像休眠與假死狀態(tài)的沙漠玫瑰嗎?那隱藏在表面幸福背后的是自討的憂傷,潛藏在現(xiàn)代式的尋歡作樂背后的是心靈的巨大空虛。結(jié)果,整日怨天尤人,不是麻將聲聲,就是醉里乾坤,或者鬼混于紅綃帳底,深陷在自欺欺人的泥潭中永無自醒,可不悲哉!往往是這樣,人們常常善意地期盼一個經(jīng)歷過重大挫折和失敗的人,能夠生活得與眾不同,善待生命,懷揣積極向上的心態(tài)重拾和諧幸福,或者擁有更超脫的人生境界。但事與愿違,終究變成了一廂情愿的美好祝福,叫人心生傷感。也許同樣的痛苦對善者是獎勵、是洗禮、是凈化、是證實;而對惡者是懲罰、是詛咒、是浩劫、是毀滅!
不要說“赤條條來去無牽掛”,聰明的我們懂得苦難磨練出堅韌,堅韌孕育出骨氣,骨氣萌生出希望,那么苦難最終會給我們帶來幸福。還有,當我們被命運之拳擊倒在最底層之后,再能高高躍起就是成功。至少,我們生而為人,還有許多責任和義務需要我們擔當。
我相信“哀莫大于心死”。如果我們像沙漠玫瑰一樣靈魂不死,那么,我們即使到了天堂,也仍將坦然,并無愧于自己曾在人世間走過的那個生命。
———選自中國西部散文網(wǎng)
作者簡介:丁銘春,農(nóng)民作家。魯迅文學院第十期少數(shù)民族作家班學員、魯迅文學院吉林省中青年作家班學員、中國少數(shù)民族作家協(xié)會會員、吉林省作家協(xié)會會員、吉林省企業(yè)家文藝家聯(lián)合會駐會作家、吉林省青少年作家協(xié)會理事兼東遼工作站站長、遼源市作家協(xié)會副主席、東遼縣作家協(xié)會主席、東豐縣作家協(xié)會副主席。多年來,在《吉林日報》《吉林文評》《文壇風景線》《關東文學》《關東周末》《關東詩人》等發(fā)表作品。有作品選入《吉林農(nóng)民作家作品選》,2014年出版散文集《秋晨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