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珣
摘 要:認知心理學理論是教育心理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文介紹將認知心理學在英語學習入門方法、學習方法設計和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等多方面相結合,應用于初中英語教育的策略。
關鍵詞:認知心理學;英語教育;教育策略
在初中英語教學中,要把握科學的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除仔細鉆研教學內容,全面分析大綱、教材、考綱等規(guī)定的知識內容和要求之外,還要認真研究教學對象,掌握和運用初中學生的心理活動規(guī)律。初中學校的學生來自于不同層次的小學,特別是在非重點學校中,英語教育水平參差不齊。對于初中階段的英語教學,重點要放在培養(yǎng)學生對英語學習的熱情與興趣,要幫助學生尋找自己學習英語、甚至是自主探究英語的興趣。
心理學被譽為“靈魂的科學”,是以人和動物心理活動為研究對象的一門學科。認知心理學是教育心理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認知心理學的研究對象主要是心理過程中那些不能觀察的內部機制和過程,如記憶的加工、存儲、提取和記憶力的改變等。在初中英語教學過程中將認知心理學的原理應用于實際教學中,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注重入門引導, 激起初學者的興趣
從認知心理學角度來說,當人們開始涉入一種完全陌生的語言環(huán)境時,無不懷著兩種心態(tài):好奇和畏懼。好奇可帶來興趣、希望和成功,而畏懼則可帶來退縮、失望和失敗。英語初學者當然不例外。在剛接觸英語時,他們帶著諸多的好奇,會特別認真地聽課,似乎迫切想知道英語到底是什么模樣,但很多的英語初學者主要通過課堂來獲取知識,課外沒有相應的語言環(huán)境。擔心學不好英語往往困擾著很多初學者。在這種情況下,教師的入門引導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入門階段注重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是對學生進行良好的心理素質教育中重要的一環(huán)。正如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說:“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的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苯處熤挥谐掷m(xù)不斷地喚起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才能將學生導入繽紛的英語世界。而且,英語學習重在持之以恒。激勵初學者堅持學習英語并且不放棄,是一項長期的、艱苦的工作,需要教師在針對英語初學者的引導上多下功夫,創(chuàng)造活潑有趣的教學情景,采用直觀生動的教學手段,提供豐富多彩的練習形式等。這些都有助于激發(fā)初學者的參與意識,培養(yǎng)他們的學習興趣。
二、根據(jù)初中生感知能力發(fā)展來進行教學設計
研究表明,個體在15歲前后其視覺和聽覺的感覺能力甚至超過成人。初中生對各種顏色的區(qū)分能力平均比小學學生高60%以上。初中生對音高的分辨能力也比小學生高很多。得益于初中生視覺的發(fā)展,教師可以采用內容與圖形結合的方法,用具體的形象來解釋單詞或者用圖形之間的聯(lián)系來解釋句子成分之間的聯(lián)系以及句子與句子之間的聯(lián)系。甚至可以利用初中生對色彩的分辨能力大大提高、對色彩具有很強的敏感性這一優(yōu)勢,給自己的課件進行色彩調配,吸引學生眼球,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和熱情。學生聽覺的發(fā)展對英語聽力具有極其重大的作用,教師要利用好這個機會,制訂積極有效的聽力訓練,提高他們的聽力理解能力。
另一方面,在指導學生自我探究、自主學習時,也可以引導學生在進行課堂筆記或整理復習材料時,運用色彩調配、圖形歸納等方法幫助理解與記憶。學生還可以根據(jù)喜好和特長自己添加圖畫和顏色,并且可以添加幫助記憶的關鍵詞和關鍵句。例如“故事地圖”對學生自學有以下作用。
(一)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語言學習本身趣味性不強,學生容易生厭。通過“故事地圖”的制作,可以使學生在圖畫中感受樂趣??梢赃M行一些制作“故事地圖”的競賽,從而激發(fā)學生對整個閱讀的學習興趣。完成制作后,學生還會產生強烈的成就感,和對下一步學習的期待。
(二)鍛煉學生的組織歸納能力
制作地圖的過程也是學生學會歸納分類的過程?!肮适碌貓D”能幫助學生為整篇閱讀分段。在添加關鍵詞和關鍵句前,學生必須先思考和找出最合適的主語、謂語動詞和其他描述性文字,這其實潛移默化間就在鍛煉他們的思維能力。
(三)開發(fā)學生潛能
在制作“故事地圖”的過程中,學生的觀察力、注意力、記憶力和想象力都在不斷地得到加強。這對他們學會充分地自主學習是非常有幫助的。
三、根據(jù)初中生想象力的發(fā)展進行教學設計
初中生還不能做到像高中生一樣迅速完成內容比較復雜的想象任務并主動提出想象任務。盡管初中生可以較好地排除其他因素的干擾圍繞主題進行想象,但其在想象過程中還是表現(xiàn)較強的隨意性和被動性,不善于主動提出想象任務。基于初中生這一點欠缺,教師不應對學生期望過高,可以適當?shù)貛蛯W生總結一些比較難的知識點以及與其相關的聯(lián)系,或者積極地進行引導,給予一些提示。在教學過程中注重激發(fā)學生想象力,運用聯(lián)想方式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如結合當今國際熱點問題,講解課堂內容等。
例如,在講解代詞的分類時,教師可引導學生形象地將代詞看成一個大家族,然后根據(jù)使用率的高低將人稱代詞、指示代詞、疑問代詞等各類代詞分列成“老大”、“老二”“老三”等等,每個“兄弟”還可進行進一步細分。這樣,一棵“代詞Family Tree”就應運而生了。學生腦子里多“播種”這樣形象的“樹”,斷然不會再那么害怕記詞性、記語法了。
四、幫助學生學會自學, 培養(yǎng)初學者自主學習的能力
在英語教學中往往會出現(xiàn)這樣的現(xiàn)象:教師為了讓學生“好好學習”,處心積慮地把學生“該有的”和“該要的”知識都做了悉心準備并無私地奉獻給學生,不忍心也不甘心讓學生“吃不夠”,擔心學生“餓著”。于是,預習復習“一應俱全”,只怕學生“難記”知識;新授講解“無微不至”,只怕學生“難解”知識。由此,教師慈母般的關懷因過分不放心而異化成“保姆式”的包辦,學生學習知識“得來全不費工夫”,缺乏深刻體驗,更多的是單調枯燥、機械重復留下的苦惱與厭倦。
其實,學生會因知識的“吃不夠”而產生索取更多知識的強烈欲望,學生會因“不易吃”而把辛苦贏來的知識當作寶貝。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是傳授語言知識和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教會學生如何學習,即如何去發(fā)現(xiàn)、收集、加工信息,如何去觀察、記憶、想象、思維和注意,即獨立地、主動地學習,這有利于學生今后的繼續(xù)教育和終身教育,有利于促進學生持續(xù)性發(fā)展。針對初中生的特點,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注重讓學生在學的同時領悟有效的學習方法, 使學生逐步培養(yǎng)起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課外學習能力,得法于課內,得益于課外。
參考文獻
[1]汪秀勤.談初中英語課堂教學的心理學策略[J].山東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學報(基礎英語教育),2004(01):37-39.
[2]Elaine Tarone, George Yule. Focus on the Language Learner[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9.
[3]古香蓮.淺談心理學在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中的應用[J].重慶三峽學院學報,2001(51):238.
[4]楊國旭.心理學在初中英語教育中的作用[J].教育教學論壇,2010(18):58.